万安陵石刻(公元559年)--南京城市记忆182期【高松拍摄】

标签:
南京城市考古江宁上坊万安陵石刻高松拍摄民间文保南京民间纪录团 |
分类: 南京城市记忆 |












参考网文(互动百科):
万安陵 - 简介
上坊,江宁区一个不起眼的小镇上,有个当地人称作石马冲的地方。一看这名字,便能联想到古代帝王墓葬前守陵的神兽们。确实,这些在风雨中站立了近1500年的神兽守卫的正是南朝的一代英主陈霸先及其皇后章氏的合葬陵——万安陵。
万安陵距南京主城不过20分钟的车程,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1]
陈霸先万安陵虽不为一般人所知,但在历史上影响深远,成为历代文人怀古的嗟叹之地。陈霸先作为南朝陈
的建立者,在梁时已是重臣。侯景叛乱时,陈霸先与征东将军王僧辨会合,讨灭侯景,因功拜征虏将军。梁元帝时,因王僧辨拥立由北齐扶植的梁贞阳侯萧渊明为
帝,陈霸先起兵,袭杀王僧辨,奉晋安王萧方智为帝,完全掌握梁朝大权。陈霸先后来干脆废掉萧方智自立为帝,国号陈。然而匆匆称帝的陈霸先,政权还未稳固,
不到两年便去世,葬于万安陵,年仅57岁。据史书记载,陈亡后,陈霸先政敌王僧辨之子王颁,纠集其父旧部,夜掘陈武帝陵,破棺焚尸,并将骨灰倒于池塘中,命上千人喝掉,极尽污辱,万安陵被彻底掘毁,成为轰动一时的大事。后世文人过此,莫不感慨万端。清代著名学者陈文述咏《陈武帝万安陵》诗写道:“无复万安陵寝在,空余石马势腾骁。”因万安陵被掘毁,位于石麒麟后1000米山丘上的陵寝已无迹可寻,近来文物专家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进行搜寻,结果均一无所获。
万安陵石刻遭受了与其他大多六朝石刻近似的命运,就地保护和集中保护之争争议了半个世纪,这些已有1500岁的“国之瑰宝”就在争议中年复一年被酸
雨、酸风和冻融侵蚀,同时还要遭受人为的破坏。多年来,万安陵前的这对石麒麟一直浸泡在水稻田中,任凭风雨侵蚀,鲜有他人关注。如今幸而在原址保护了下
来,现代的景观园林设计,朴素自然的田园风光,将来再加上古典的亭子,应是为数众多的六朝石刻保护的样板之一。
南北朝时,已有一定的风水说法,所以万安陵“背靠山、面平原”,而石刻也往往位于一个凹地,以“纳风聚气”。“石马冲”的“冲”字便是这一地形特征的反映,可以想象,当年的万安陵,三面为丘陵所环绕,一面对着相对平缓的平原,也算是一块可以“荫庇后代”的风水宝地了。
可是,这块风水宝地并没有能够“荫庇后代”,陈王朝经历了三代五帝之后便灭于隋,更令人感叹不已的是,陈亡国之后,曾经因私通北方而被陈霸先诛杀的王僧
辩之子王颁,竟然纠集旧部,在夜幕的掩护下掘万安陵,剖棺焚尸,成为轰动一时的大事。翻开史册,恐怕没有哪个皇帝在过世后,还受此奇耻大辱。这也难怪清代
学者陈文述感叹道:“无复万安陵寝在,空余石马势腾骁。”
我们身边流过的一切都将成为历史!
拯救城市记忆行动解读:
城市如同一个手掌!布满了大街小巷的掌纹!
拯救城市记忆行动就是穿行其间,寻找那条城市历史的生命线!
《南京城市记忆民间纪录团》是用行动为笔、时间为纸、
不间断记录这个城市变迁的过程、 留取城市在时光中的片段、
剪辑记忆在生活中的足迹。 珍重自然文化与历史文化 给我们的开悟与抚慰。
爱这个城市!让我们行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