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高山流水文献馆
高山流水文献馆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0,851
  • 关注人气:33,04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城事] 下关江堤上有16盏民国路灯?专家:艺术风格很像

(2011-11-08 20:19:33)
标签:

南京下关

民国路灯

城市记录

老街巷高松

南京外滩

现代快报

文化

分类: 媒体报道

[城事] 下关江堤上有16盏民国路灯?专家:艺术风格很像


来源:现代快报发布时间:2011-11-8 7:5:56点击数:58我要评论(0)转发到微博
摘要:这盏路灯顶端的灯罩已经破损,灯柱和底座锈迹斑斑,看起来年代已久。而那些分成3节的路灯,结合处都是电焊焊成的,可能是解放后,对这些路灯进行了改造,才做成了目前的弧线造型。

http://news.dsqq.cn/upfile/Image/201111/08/1320707257651.jpg下关江堤上有16盏民国路灯?专家:艺术风格很像" />

  铁艺造型的铸铁老路灯

http://news.dsqq.cn/upfile/Image/201111/08/1320707257729.jpg下关江堤上有16盏民国路灯?专家:艺术风格很像" />

  弧线造型的老路灯

http://news.dsqq.cn/upfile/Image/201111/08/1320707257807.jpg下关江堤上有16盏民国路灯?专家:艺术风格很像" />

  顶部回纹饰

http://news.dsqq.cn/upfile/Image/201111/08/1320707257885.jpg下关江堤上有16盏民国路灯?专家:艺术风格很像" />

  “莲花座” 实习生 马晶晶 摄

  下关中山码头一带,被称为南京“外滩”。民国时期,这里拥有繁华的港口、繁忙的铁路线,商贾云集,洋楼林立。而如今,这里的梧桐树越长越粗壮,当年的民国遗存却越来越少。

  几天前,“南京城市记忆”版的几位版友,在“外滩”江堤上意外发现一排废弃已久的铸铁路灯,优美而独特的造型极为少见,“应该是民国时期就有的,是当年南京外滩繁华的见证”。

  16盏老路灯伫立江堤上

  从中山码头往北,在沿江路和长江之间,是一道石头和混凝土砌成的堤坝。走上两分钟,在堤坝最靠江边、最高处,就看到一盏路灯。从远处看,这是最常见不过的路灯。

  走近细瞅,就发现与众不同的地方:整根路灯是铸铁的,灯柱直径有十几厘米,约40厘米长宽的底座方方正正,被4个粗大的螺钉固定在半米见方的水 泥基座上。最精致的地方在灯柱往灯座过渡的圆形结合部,有一圈16个尖角,每个尖角尽头都有一朵看似波浪的花纹。虽然是铸铁的,但花纹极为精美。

  这盏路灯顶端的灯罩已经破损,灯柱和底座锈迹斑斑,看起来年代已久。沿着堤坝往北,每隔40多米,就有一盏同样的路灯。

  到南京港附近,有4盏路灯造型又有不同:它们没有分成3节,上下一样粗细,高两米多,底座与其他路灯相同,顶端却是铁艺造型,往两侧分别伸出一圈圈花纹,再挂两个灯座,但灯都不见了。

  16盏路灯分布在长约一公里的江堤上,除了最北端一个只剩下柱子外,其他15个中,有4个是顶端带铁艺造型的,其余的都是顶端带弧线造型。

  市民对比:肯定是民国的

  这排路灯都坐落在堤坝最高处,和沿江路之间,隔着六七级台阶和一排老梧桐树。走在路上,如果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几天前,南京市民、“南京城市记忆”的两名版友在这里无意间发现了它们,就告诉了版主高松。高松带着民国老地图来到现场,挨个看了一遍。

  “我觉得百分之百是民国时期留下的。”高松非常肯定地说。在民国地图上,这一带码头一个挨着一个,下关太古码头、海军码头、三北码头……而如 今,这些码头成了南京航道码头、大件运输码头、海事码头、四号码头……高松认为,路灯底座上的花纹,很像军舰的铁锚或者波浪,“是不是因为靠近长江,挨着 海军码头,才做成这种造型的?”

  此外,从路灯底座下面遗留的电线看,也跟现在的电线不同:单根的金属线外,包着一层黑胶。高松家里收藏了不少民国时期的电器,他说,两者的电线都是一样的,这更加肯定了他的想法。

  而那些分成3节的路灯,结合处都是电焊焊成的,可能是解放后,对这些路灯进行了改造,才做成了目前的弧线造型。当年,在长江江面上,都可以看到这些路灯,他认为这些路灯除了照明外,更有景观美化的考虑。而相比之下,南京其他地方都看不到这种路灯,因此弥足珍贵。

  建筑专家:艺术风格很像

  对于高松的观点,一位市民有些怀疑。“这道堤坝是建国之后重修的,这些路灯还怎么可能是民国的呢?”昨天下午,记者先联系到南京市水利局一位负 责人,他赶到现场查看,“堤坝是重修过没错,但都是在原先江堤石挡墙的基础上加固的,变成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原先的并没有拆除。”也就是说,堤坝最高处建 筑仍是民国时期留下的。

  那么,这些路灯究竟是不是民国时期就立起来的呢?记者就此请教了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周琦教授。他看了路灯细节及整体图片后表示,“这是源于法国巴 黎的ArtDeco,即‘艺术装饰风格’。”这种建筑风格发源于法国,兴盛于美国,是世界建筑史上一个重要的风格流派,并最终发展为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 设计力量。纽约是世界ArtDeco艺术的中心,上海20世纪30年代也一度流行。其表现形式中,就有回纹饰曲线线条,以表达当时高端阶层所追求的高贵 感。而那4盏没被改造过的路灯顶端的铁艺造型,就是植物花纹造型,是典型的ArtDeco。而底座上的造型,更像是中国传统的莲花座。“在南 京,ArtDeco在户外非常少见。”周琦认为,这些路灯很可能就是民国时期留下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