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缘!命!天!--明代墓志的今生(高松收藏、拍摄)

(2011-06-19 07:05:22)
标签:

高松收藏

南京城市记忆馆

明代墓志

静乐公倪煊

明代商人

城市考古

文化

分类: 南京城市记忆

缘!命!天!--明代墓志的今生(高松收藏、拍摄)

序曲:先看一段枕寒流前段时间的文字,详实考证了这大明墓志的情况!
多日后这事的主角:墓志合体完整的被我收下!这绝对是缘!命!天!
待条件成熟我将这文保级墓志捐赠给政府!看看明代往事吧!
  
南京的地下不知道藏着多少宝贝,随便一个工地开工,都有可能挖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老物件来。近日,文史研究者郑先生发现了一块明代富商的墓志,此墓志的主人虽然并非官员,但为他书写碑文的却是两位明代正处级干部。而墓志的发现地更加诡异,竟是一家渣土场!

一眼看到南京二字

这个月,南京屡屡有明代墓志出现在各家媒体的报道中。两个星期以来,记者已相继报道了西善桥发现的明代骠骑将军于显墓志、南京林业大学发现的南京锦衣卫指挥佥事徐君叙妻恭人周氏墓志等。

这一次被藏家发现的墓志,其出土地点同样是在南京。明史研究者、郑和后裔郑自海告诉记者,前几天,他去逛某收藏品市场,无意间发现了这一方墓志。中国古代墓志一般是两块石板用铁箍扣在一起,上面石板称为志盖,下面的石板称为志身。志盖铭文一般道出墓主人身份,志身铭文则详述墓主生平事迹。

郑自海瞄了一眼,就看到了志身上面密密麻麻的文字里,有南京二字。他立刻意识到,这是一方和南京关系密切的墓志,也许有几分研究价值

墓志拥有者告诉郑自海,这一方墓志是他从南京城南某渣土场找到的,刚发现时,觉得这玩意儿挺怪的,像碑又不像碑,查了资料才意识到这是墓志。

渣土场是各个工地来的渣土车倾倒渣土的地方。渣土里往往含有挖掘机从地里带出来的瓷片、石刻等文物,因此,渣土场成了文物爱好者经常前去淘宝的地方,发现一些珍贵文物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一方墓志为正方体,长和宽均为69厘米,厚11厘米,青石质地。志盖上有大明故静乐倪公之墓九个篆体大字。

据记者向明史专家了解,静乐并非官职的名字,应该是这位倪公的名号,此人为明代人,又出现了一方明代墓志,真是巧啊!郑自海兴奋地说。

志身文字密密麻麻

志身则是记录墓志铭的地方,相当于墓主个人生平小传!郑自海说。志身上的文字密密麻麻,皆为娟秀的楷书,记录着这位倪公的人生故事。

记者和郑自海、藏家一起,花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使用手中的古汉语字典,大致辨识出了志身上五百多个字,并对部分志文粗略做了并不一定精确的断句:

大明故静乐倪公墓志铭 赐进士出身尚书工部都水主事建业黄谦撰 赐同进士出身文林郎南京大理寺左评事江东罗辂书并篆

公讳煊,字建瑞,别号静乐,其先浙之仁和人。高祖德诚洪武初以富实徙京师,乃占籍应天之江宁。曾祖忠孝清俱慎身励行,有士夫之行。隐德弗耀,而为乡闾崇重,母祝氏,克倄妇道,配德无愧。公天性纯厚,笃尚存友,纳于言,不苟笑,诚可谓谨厚之士也。去年秋,忽得痿疾,延医师之良者,百法治之。克奏功。公曰:是吾之命也,岂坚之匪良乎!乃呼其子坤语之曰:孝悌,治身之本也;德义,治家之道也;汝甘朝夕勤励,必期无愧所生。然后,可不然将何以慰吾心于地下乎。

不踰日,率于正寝,宣癸酉之正月二十六也,坤卜以是年二月十五日奉柩葬于新亭乡…………江东朱茂刻石

一位为富也仁的商人

郑自海分析,由碑文可以看出,这个倪公名叫倪煊,字建瑞,别号为静乐,原籍浙江仁和(今杭州余杭仁和镇)。倪家是个大富之家,洪武初年,倪煊的祖父倪德诚迁到南京,从此入籍南京。郑自海说,这正好可以佐证洪武年间,朱元璋将江南富户全部迁到南京,以巩固其统治的史实。

碑文中记载,倪煊出生于明景泰年间的癸酉年,也就是1453年。60岁时,倪煊因为痿疾,虽然请来了多位良医,依然无济于事而病亡。倪煊死的时候也是一个癸酉年。也就是1513年,大明正德八年。碑文中还提到,倪煊善于做生意,可以说得到祖先的真传,他生财有道,在他手上,倪家的家产越来越多。可以说,倪煊是个定居在南京的非常成功的明代浙商郑自海说。

虽然很有钱,倪煊本人却非常朴素,碑文记载,他平时穿的都是普通衣服,也没太多的不良嗜好,平日深居简出。倪煊对别人宽宏大量,对冒犯自己的人丝毫不计较。对于奴婢非常宽容,对于穷人常常给予周济。倪煊临终前,还告诫子孙,孝悌,治身之本也;德义,治家之道也

地位重要,官员写碑文

墓志铭还指出,倪煊的埋葬地是在新亭乡,郑自海查阅资料后,发现明代这个地方正确名字应该是江宁县新亭乡,相当于现在的城南石子岗、安德门一带。

郑自海说,虽然倪煊是个富商,但并非红顶商人,没有官职,只是一个白身(即无官职、无爵位的平民)”,但很明显,这个倪老板在南京本地也算是一位名流,有一定影响力,为他撰写、书写碑文的是两位进士出身的官员。一个是工部负责水利的官员黄谦(此人也是南京人),另一个则是南京大理寺左评事罗辂,此人还有一个头衔——“文林郎,明史专家马渭源告诉记者,文林郎是一个文官散官名称,这两位官员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正处级干部

本报记者 于峰

缘!命!天!--明代墓志的今生(高松收藏、拍摄)

缘!命!天!--明代墓志的今生(高松收藏、拍摄)

缘!命!天!--明代墓志的今生(高松收藏、拍摄)

缘!命!天!--明代墓志的今生(高松收藏、拍摄)

缘!命!天!--明代墓志的今生(高松收藏、拍摄)

我们身边流过的一切都将成为历史!

拯救城市记忆行动解读:
城市如同一个手掌!布满了大街小巷的掌纹!
拯救城市记忆行动就是穿行其间,寻找那条城市历史的生命线!

《南京城市记忆民间纪录团》是用行动为笔、时间为纸、
不间断记录这个城市变迁的过程、 留取城市在时光中的片段、
剪辑记忆在生活中的足迹。 珍重自然文化与历史文化 给我们的开悟与抚慰。
爱这个城市!让我们行动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