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门有门北巷,“尧化门”竟是“英文名”《现代快报

标签:
城市考古民间文保徒步南京外郭城十八门观音门上元门老街巷高松 |
分类: 媒体报道 |

南京准备重建、重塑明外郭城门,“外郭十八门”又一次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上周五,南京城市记忆民间记录团出发寻访外郭十八门,刚刚过去的双休日,团 友们都没闲着,他们继续着探寻之路,从夹岗门到外金川门,他们用“暴走”来发现历史,记录历史,别说,夹岗门、麒麟门、尧化门等城门的位置已经逐渐明朗 化。
夹岗门
应在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北门
周末的暴走是从麦德龙超市开始的,高松、小徐、老张三人,“这里其实就是夹岗了。”高松是民间记录团团长,他说,夹岗的名字对很多南京人来说并不陌 生,但是这里变化很大,地处南京市区和江宁的交界处,夹岗盖起了经济适用房,而多处用地还待开发,才建起不久的高架,附近便是南京南站的建设工地,不过他 说,在之前查找的相关地图中,夹岗门的标注共同点就是夹岗门在一处明显的外郭城转弯处。
大家绕到双龙街上,一家设备公司门牌号写着“秦淮区夹岗门61号”,附近的电线杆上挂着指示牌,标示着“南京市夹岗门小学”的方向。“看来这应该到 了夹岗门原址的范围内。”但是门在哪里?高松一行不得不求助当地一位老居民,他家几代人都住在这里,“应该就在气象学院的北门。”他很肯定地告诉高松,还 表示听上代人说夹岗门在民国初年还保留,后来被拆毁了。
高松说他也查过《金陵古迹图考》一书,书中曾经提到,民国年间修建郊区公路,外郭城墙“因筑路关系,渐次拆毁”,说的就是民国期间,毁外郭土墙,修筑公路的那件事。“这么看来和老人说法不谋而合。”
大家绕到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北门,在这里留念合影。高松一行又从双麒路向东北方向走,路边陆续出现了大量的土墙。“当年的外郭十八门是用土墙相 连的,而双麒路正好同往麒麟门,这片土墙可能就是原城墙的基础。”他说,老人所说夹岗门就在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北门,也就合情合理了。
麒麟门
附近有门北巷、门南巷
麒麟门,南京人也不陌生,地处东郊,还有麒麟镇这样的地名。团友们走到这里时,团友小万也跟上了队伍,这时已是下午时分,大家浑身乏力,不过找麒麟 门并非难事。高松说,前期他就经过了一番考证,是南朝刘宋武帝刘裕的初宁陵, 初宁陵墓前的石麒麟至今还保存着,由此催生了“麒麟铺”的地名,初宁陵石刻现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了。
而他们在考证过程中,周围的一些老地名足以证明这里曾经有门,麒麟镇有一个十字路口,是麒西路、麒东路、宣义路、文荟路四条路的交界处,而偏偏宣义 路和文荟路地势相对较高, “路基可能就是城墙的基础。”而在调查中,除了有麒西路、麒东路的地名外,大家还发现了门北巷、门南巷的地名。“和门坡一样,一般门附近的大坡路才能叫门 坡,可见,门北巷这样的名字不是随便起的。”
更难得的是,大家发现门北巷一户居民搭建的房子用的砖居然就是明城砖,有“正右”等文字,前来的团友赶紧拍照,留下依据。当地的一位居民说,民国年 间,政府修建郊区公路,将外郭土城修成了公路,麒麟门就是在那一次被毁的,这些城砖是当年麒麟门倒塌后搬来造房子的。而一位老人更是称,他见过麒麟门门 址,是一座高大的门楼。而位置就在路口的麒麟商场门前。
高松等四人来到麒麟商场门前,这里周围都是低矮的门面房,“尽管看不出来了,但还是留个影吧。”说着,四人在十字路口的麒麟商场附近照了一张。
“尧化门”
原是姚坊门,被英国人发错了音
在外郭十八门中,对于姚坊门这个门,很多人觉得陌生,而南京却有一个地名叫尧化门。“其实就是一个城门。”高松说,尧化门真名应该是姚坊门,朱元璋 下令在此地修建外郭城门,是因为附近有一座姚坊山。而到了清末,英国人来此修建京沪铁路,拆掉了姚坊门,他们把此地名发成了“尧化门”的音,便一直被当地 人所用,所以现在多数人知道的是尧化门。
高松说之前专家已经对此地考证过,基本能确定尧化门的位置就在仙尧路与尧化门街的交叉路口。他说,根据史料,英国人修铁路拆姚坊门时,为了使北边土城和南边土城所形成的道路不被隔断,曾经在铁路上架了一座木质的桥,当地人都叫“洋桥”,位置就在这附近。
高松说,有了“洋桥”的历史,确定尧化门的位置就不难了。团友小徐说,而且这片在没有拆迁前,有个村就叫做“门里村”,显然这个村和门有关系,而且在周边发现了一些散落的明城砖,更能证明这一点了。
高松说,根据有关专家的前期考古,附近还有可能有瓮城。“想来这个城门在当年防御的功能可不一般。”
60多公里走下来,很有成就感
到昨天下午5点左右,城市记忆民间记录团完成了60多公里的路程,过宝塔桥,到达了煤炭港与东炮台交界路口,他们认为这里就是外金川门的大概位置。 再看看坚持到最后的4名团员,已是疲惫不堪,衣服被汗水湿透了。“不瞒你说,我浑身都疼。”高松说,仅仅是平地也就罢了,为了能感受外郭走向,他们还选择 了山路,寻到观音门后就一直从幕府山到佛宁门再到上元门,都是在山里走。
不过,完成了近22小时的行走,60多公里的路途,团友们都很有成就感。小徐说,好像摸到了历史的脉搏,尽管可以寻找的东西已经很少了,但是从一些附近地名、城砖,还有老人回忆里,寻找蛛丝马迹,每有一点收获就觉得很兴奋。
高松说,外郭18个门的大概位置,通过他们的寻访,已经基本明朗化了。他说,一路上他们拍摄了上百张的照片,还把那些历史的见证人收录进了相机。“总算大功告成了,这是我们的记录团对外郭十八门的一份答卷,也是我们对600年历史的重温,那些回忆牢牢地印在脑海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