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化门竟是英国翻译“发明”的》南京外郭城报道3

标签:
城市考古古城研究明城墙民间文保尧化门南京外郭城金陵晚报文化 |
分类: 媒体报道 |
《尧化门竟是英国翻译“发明”的》发8月3日《金陵晚报》12/C叠

曾经的外号:摇晃门
这里有工厂、小区、街道,但如果要说清尧化门是一座什么样的门,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王志高说,尧化门的真实名字是“姚坊门”。明洪武二十二年 (1389),朱元璋下令在此地修建一座
外郭城的城门,因为附近有一座姚坊山,便将城门命名为姚坊门。清代末年,英国人修建京沪铁路,
铁路路过此地,英方 竟将姚坊门拆除。这个过程中,英国翻译人员误将“姚坊门”译为“尧化门”,
此错误沿用至今,导致了现在的人只知道“尧化门”,而不知“姚坊门”。
里有很大的颠簸,因此百姓幽默地取尧化门的谐音,称其为“摇晃门”。
路口处是姚坊门
做了一番探访,并基本确定了姚坊门门址。
上建一木质天桥,此天桥后一直保留,被当地人称作“洋桥”。据当地的老年人指认,“洋桥”的位置就
在尧新大道和尧化门老街的交界处。这就意味着,姚坊门应该就在那个路口。
信息正是暗指姚坊门所在地。而在路口拆迁工地,网友们还找到 了一些残碎的明城砖。联想到外郭城只
有城门及瓮城使用城砖,这也意味着,姚坊门的城楼就在尧新大道和尧化门老街的交界处。
记者顶着烈日,来到尧新大道和尧化门老街交界处的考古现场探访。
掘现场也果然发现了疑似瓮城的边墙。“南京十三座内城门上, 有瓮城的是中华门、通济门、神策门等,
外郭城门上有瓮城的也不多。姚坊门有瓮城,表示朱元璋对其发挥军事防御作用寄托厚望!”王志高对
记者说。
唯一外郭城门老照片
为从门里向门外方向拍摄,门口有一张长条凳,似乎为过路客歇脚准备的。大门两侧有两张告示,显示
此地人来人往,告示贴在这里,能够起到广为传播的作用。
记者,过去很多人认为,观音门因为附近的观音山而得名,其实 不准确。明代初年南京的观音山是指现
在的将军山。观音门的得名,是因为附近有一座观音阁,观音门因为观音阁而得名,后来附近的小山也改
叫观音山了。
专家不认同复建观音门
音门就在和燕路上!”“南京城市民间纪录团”团长高松告诉记者。
下的那道坡!”虽说是门坡,其实并不陡,当地一位姓叶的老人 告诉记者,这段路多次改造,坡度早已
不如以前。顺着和燕路走完“门坡”,来到一处路口,这里两边有小山岗相夹,和老照片上观音门门址的
地貌极其相似。站在 路口,可以远远望见燕子矶山上的御碑亭,而那张老照片上,观音门门洞里也正有
这一番景象!
燕子矶中学门前之间这段路上。而据记者了解,网友们确定的位置,与南京市博物馆考古工作者考证的观
音门位置,大体上也是一致的。
此表示,明代初年的观音门很小,而如今通过观音门门址的和 燕路却是一条大路,如果在这条现代化的
马路上复建观音门,不但会影响交通,而且和历史面貌也不一定相符,所以复建的条件并不成熟。
有关系的线索,请拨打热线电话13770701784或84686572,提供有价值线索的读者将获得文物部门的奖励。
城市如同一个手掌!布满了大街小巷的掌纹!
拯救城市记忆行动就是穿行其间,寻找那条城市历史的生命线!
《南京城市记忆民间纪录团》是用行动为笔、时间为纸、
不间断记录这个城市变迁的过程、 留取城市在时光中的片段、
剪辑记忆在生活中的足迹。 珍重自然文化与历史文化 给我们的开悟与抚慰。
爱这个城市!让我们行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