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双桥门开在哪根“门闩”上》南京外郭城报道2

(2010-07-30 10:47:27)
标签:

城市考古

古城研究

民间文保

金陵晚报

明城墙

南京外郭城

军事

分类: 媒体报道
《双桥门开在哪根“门闩”上》发《金陵晚报》C叠/12

《双桥门开在哪根“门闩”上》南京外郭城报道2

双桥门 麒麟门门址寻找

寻找外郭十八门之二
    日前,“老南京”版启动了“寻找南京外郭十八门”的系列报道。在文博专家和热心网友的帮助下,
记者首先对双桥门和麒麟门进行了考察,并大致确定了这两座名气较大的外郭城门的具体方位。
   
    网友专家分头“出动”
    从今年3月开始,西祠“南京城市记忆”版的“南京城市民间纪录团”的网友们,一直利用每个星期
六和星期天的时间在寻找十八个外郭城门的具体地址。团长高松 告诉记者,他们在寻访之前,都会查阅
大量的历代地图、文献、影像资料,做足了功课,到现场后,再寻访居住在当地的老人,从老人的记忆中
找到关于外郭城门的 蛛丝马迹。到本月为止,热心网友已经基本考察完十八个外郭城门,他们考察的结
果,得到了南京市博物馆考古专业人士的肯定。
    而这两个月以来,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部也一直致力于寻找“外十八”,考古部王志高研究员说,消失
已久的“外十八”在专家、媒体和网友们的努力下,有望“浮出水面”。
   
   
    双桥门建在丁字墙上
    双桥门,一个南京人并不陌生的名字,“双桥门立交”是南京最大的立交桥之一,在南京耳熟能详。
而双桥门一直是军事要地,在太平天国占领南京时期,清军曾经在双桥门附近与太平军激烈交战,并于
1863年11月占领双桥门。
    历史文献和古地图已经证明双桥门是“外十八”中较为特别的一个城门——它建在“丁字墙”上,
而非直接开在外郭城墙上。王志高告诉记者,明代初年,在夹岗门 西侧(今卡子门红星美凯龙一带)
的土城上,又延伸出一道南北走向的土城,另一头通到通济门外的清水塘。建造此土墙的目的,是为了
将土墙西侧七里街一带的居 民区和土墙东侧的天坛、神乐观等皇家建筑隔开,防止百姓随便进入皇家禁地。
    高松说,南京民间素来都有“里十三 外十八 一根门闩朝外插”,这里所说的“门闩”,指的就是那
道连接内郭城和外郭城的土墙,也就是民间所谓的“丁字墙”。西祠网友们在寻访中,在红星美凯龙卡子
门店 西侧,果然找到了一些土堆,与现存的外郭城土墙十分相似,“可以推断,这就是‘丁字墙’的残
迹!”而在这附近,当年还有“丁墙村”的地名。
   
    门址在双桥街尽头?
    双桥门,是开在“丁字墙”上,这一点没有疑问。《南京地名录》指出,明代初年,双桥门外建有双
孔石桥,因为双孔形似“双桥”因而得名。可见,这座外城门在当年一定是气势不凡的。不过,双桥门的
具体位置却是一个谜,各张古地图标出的位置也不尽相同。
    记者和西祠网友在双桥门地区找到了一条双桥门街,这是一条老街,街的一边是绿地,一边是居民小
区。拆迁之前,双桥门街上还有几处清末、民国年间的建筑,据 居民说,这条街和当年的养虎巷是连在
一起的,其走势与老地图上对双桥门外街道的描绘也大体一致。当地一位姓王的老居民告诉记者,双桥门
早就没有了,但听老 一辈人讲,当年双桥门街的东口,的确是有一座城门的。王志高研究员也说,双桥
门是南京外郭城门中毁得比较早的一座。
    “南京城市民间纪录团”网友确定的双桥门具体地址,在龙蟠南路和双桥门街的交界处,这和大部分
古地图上对双桥门的标注大致能够吻合。
   
    麒麟门在十字路口   
    麒麟门,同样是一个南京人极为熟悉的外郭城门,衍生出来的地名有麒麟镇等。所谓“麒麟”,是因
为南朝刘宋武帝刘裕的初宁陵和宋文帝刘义隆陵坐落在这附近, 初宁陵墓前的石麒麟至今还保存着,由此
催生了“麒麟铺”地名,并且使得明代初年在这里开的外郭城门有了一个美丽的名字——麒麟门。
    “麒麟门的门址相对好找一点!”高松告诉记者。麒麟镇有一个十字路口,是麒西路、麒东路、宣义
路、文荟路四条路的交界处。而宣义路和文荟路地势相对较高, 当地老人证实,宣义路和文荟路就是当年
外郭城墙的一段。民国年间,大规模地利用外郭城墙修筑公路,这是导致南京外郭城墙彻底消失的原因。
朱偰先生在《金陵 古迹图考》中说,外郭城墙“惜今日因筑路关系,渐次拆毁,亦可叹也!”说的就是这
件事情。
    高松推测,民国年间,政府修建郊区公路,将外郭土城修成了公路,麒麟门就是在那一次被毁的。当
地的老人回忆,童年时见过麒麟门门址,是一座高大的门楼,其位置就在路口的麒麟商场门前,附近还有
两个地名门北巷、门南巷可以提供进一步的证明。
    记者还在门北巷一户民居的墙上发现了大量烧制精美的明城砖,有“正右”等铭文,居民说,这些城
砖是当年麒麟门倒塌后搬来造房子的。史载,外郭城墙的土墙都为黄土,只有外郭城门门洞和附近的城墙
是用城砖砌成,这也证明麒麟门门址就在门北巷和门南巷之间。
    王志高研究员则指出,关于麒麟门,还有一些疑问难以解答,比如明代初年的地图上只标注有一个
麒麟门,后来当地又有上麒麟门、下麒麟门的说法,究竟有过几个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报记者 于峰

     我们身边流过的一切都将成为历史!

拯救城市记忆行动解读:
城市如同一个手掌!布满了大街小巷的掌纹!
拯救城市记忆行动就是穿行其间,寻找那条城市历史的生命线!

《南京城市记忆民间纪录团》是用行动为笔、时间为纸、
不间断记录这个城市变迁的过程、 留取城市在时光中的片段、
剪辑记忆在生活中的足迹。 珍重自然文化与历史文化 给我们的开悟与抚慰。
爱这个城市!让我们行动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