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门东发现“上江考棚”界石 【扬子晚报】

标签:
中华门东上江考棚界石扬子晚报南京记忆老街巷高松南京发现文化 |
分类: 媒体报道 |

中华门东发现“上江考棚”界石
王宪辉 高松 王颖

明代各地考生住在为他们专设的考棚里,此碑界内为安徽考生所住
昨天,南京城市记忆记录团在中华门东又发现了一个文化宝物——上江考棚界石,它是研究明清建筑格局、道路走向最好的坐标,也是研究科举文化的活化石。据了解,南京的界石虽然很多,但是关于上江考棚的界石迄今发现的仅此一块。
石碑在三条营附近巷子里
昨天,记者特意来到中华门东探寻“上江考棚界石”,在距离三条营不远的路旁,记者拐进一条幽暗的小巷,两边低矮陈旧的房屋,大多已经人去楼空。在一所房 子的底部,记者看见了那块“上江考棚界”的石条。“界”的下面应该还有一个字,但石条的根部埋在房子的地基下,看不清楚。
我们可以猜测:主人在建造房屋时,这个界石已经存在了;主人没有移动这块界石,而是借用此界石做了房子的“一部分”。
上江考棚是安徽考生的宿舍
关于考棚的历史渊源,记者采访了著名的民俗专家王涌坚。王涌坚说,在明代时,每到三年各省都会举行一次“乡试”,老百姓称之为“大比”之年。当时的两江 各县、州、府的秀才、廪生等云集江南贡院应试,考中者即为举人。为了服务考生,南京设了考棚,即当时的考生宿舍。安徽(时称上江)的考生住在上江考棚,江 苏(时称下江)的考生住在下江考棚。有些人很有钱,就在外面住旅馆,或者租房子。由于学生太多了,考棚里住不下,很多人住在考棚外面。有些人早在一年前就 来住下了。
当时安徽最有钱的就是合肥市,他们在白下路建了一个庐江试馆,比考棚高级一点,专门安排合肥的考生住宿;江苏省最有钱的城市是苏州,他们也在建康路平江府路桥附近建了一个试馆,专门安排苏州的考生住宿。
界石意为划清界限
王涌坚说,三条营巷的这块界石位于上江考棚的东南方向,而其他方向的界石还没有发现。界石就是在两地分界的地方立一个石碑,以划清界限。这块表示上江考棚东南方向到此处为止,棚内是安徽考生住宿处。安徽、江苏考生具体住宿位置目前还没有考证出来。
王涌坚还介绍说,上江考棚的南边有一条巷叫“新民坊”,原来不叫“新民坊”,叫“鬼门关”,因为出了中华门一片荒凉,晚上也没有路灯,夜晚经过那里,令
人毛骨悚然。中华门往上走,有一条街叫“英府街”,因明朝开国功臣“英国公”居住于此而得名。时过境迁,后来的老南京听了很害怕,以为是“阴曹地府”。清
朝两江总督李鸿章来这里视察时,把“英府街”改成了“膺福街”,出自古书《膺祥得福》,读音不变,意思转为了“吉祥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