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东方卫报】南京这楼够囧

(2009-04-14 08:25:07)
标签:

东方卫报

发现“囧”字楼

老街巷高松

老门牌高松

民国建筑

南京记忆

分类: 媒体报道
【东方卫报】南京这楼够囧---南京记忆:高松提供线索
【东方卫报】南京这楼够囧【东方卫报】南京这楼够囧

南京这楼够

 

  “一条颐和路,半部民国史。”南京最富盛名的民国建筑群落——颐和路民国公馆区在几番修复后,已经创下每平米6万元的“天价”。而在一街之隔的傅佐路,有着一栋堪称古典与现代完美结合的楼,它的造型和网络红词“囧”非常相似。

  当民国建筑这次遇上了网络热点!昨天,位于鼓楼区傅佐路40号的“囧”字楼引起了记者的关注。

  音 jiong,《现代汉语词典》中标明这是“光、明亮”的意思。这个形似哭丧小脸的“囧”,在网络上的含义完全不同。如果把“囧”字看成是一张人脸,那么“ 八”就是两道因悲伤和沮丧而下垂的眉毛,“口”则是张口结舌的那个口。别人说“我很囧”时,可以想象他的那副表情完全和“囧”字一样。

  

  楼里住户不识“囧”字

  傅 佐路是条并不宽敞的街巷,而就在这略显幽静的小巷中,却藏着“时尚”的元素。几经周折,记者终于在位于傅佐路40号的院内找到这座“囧”楼。该楼为典型的 民国时期西洋味较浓的二层小楼,分为两户。墙体为黄色,而让人惊讶的则是该楼的外墙上有两扇并排的圆形窗户,下面则是一个方形的小窗,与网络流行语“囧” 字如出一辙。更让人惊奇的是,两扇圆形的窗户下还留下了两条白色的痕迹,看上去就像两行眼泪。

  “我们这栋楼都被居民楼挡住了,有什么好 关注的?”见到记者来访,“囧”字楼的其中一位住户,今年近70岁的李奶奶显然有些不明白记者的意图,另外一位中年住户甚至表示都没有仔细关注过外墙上的 窗户。“你说的那个字我也不认识。”记者在楼内看到,两扇圆形的窗户分别是两家的卫生间,而方形的小窗则是通风口。

  “囧”楼的两家住户均告诉记者,自己只是承租户,都是在上世纪70年代时候才住进去的。“对于房子的历史我们也不了解,也不知道是谁留下的。”据两位住户推测,这栋“囧”楼约有90年历史了。

  两年前有人高价收购

  “ 囧”楼的两户住户对该楼的“历史”不了解,记者只得从周围的其他住户打听“囧”楼的“信息”。“两年前,就有人看上这栋楼了。”相邻的一栋居民楼住户林女 士告诉记者,她早就发现楼的造型很像人脸,2007年夏天,曾有两名台湾游客在这拍照,而后竟然在楼前驻足了约半个小时。“他们还从楼前看到楼后。”林女 士怀着好奇地心理上前搭话,才知道两名台湾游客是对这房子产生了兴趣。

  由于当时“囧”楼的两户人家都不在家,两名台湾游客只对林女士表 示愿意出高价买房。“又不是我的房子,我就没问价格。”不过,从那之后,包括小区出新都没有人再关注过“囧”楼。当记者提到在外地,这样的“特色”房屋经 常吸引网友前去拍照时,林女士连连摇头,“这栋楼不面对大街,不住院子里的人都没有看过这栋楼的‘真面目’。”

  随后,记者的到访吸引了周围许多住户前来围观“囧”楼,“没想到老小区内还有这番景象。”周围住户纷纷表示,“这里很快就要出名了。”

  专家:这么建是有意的

  老城市印象陈列馆的高松馆长告诉记者,他在一次寻找“老南京”的时候发现了“囧”楼并开始查阅资料。“虽然南京的民国建筑很多,但是有‘名分’的只有少部分。”

  高 松根据一些历史资料猜测,这栋“囧”楼可能是民国时一位介姓高官所居住过的房子,而当时在“囧”楼的后面,都是一些大小官员的住所。“将楼房的外墙制作成 人脸的造型很可能是有意而为之,就是为了监视他的手下。”此外,“囧”楼上圆形的窗户还可以随意转动,在阳光的照射下还可以有多种反射,看上去变幻不断。

  不过,对于“囧”楼的前景,高馆长并不乐观,“如果从娱乐的角度,它会很红。”不过,由于这栋楼的历史并无史料记载,更不在南京保护的民国建筑名单之内。“再过个三五年,等到那块土地有了用处后,‘囧’楼可能就不存在了。”

  实习记者 冀智 文

  本报记者 丁亮 摄

  “囧”字楼藏身各处

  天涯网友发现的

  今 年年初,天涯论坛上一篇名为《全国独家,外形囧字的楼房》的帖子吸引了不少网友眼球,帖子中一张外形酷似“囧”字的楼房图片更是在各个社区和QQ群里疯狂 传播。修建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普通楼房,就在它即将被拆除之际,却突然在网上一夜走红,许多网友争相慕名前去观看。原来,它的奇特外观几乎和时下网络流 行语“囧”一模一样。有网友戏言,可将该小楼建成“囧”字纪念馆。

  “囧”字越老越可爱

  网络流 行语“囧”在长沙也有实体——双“囧”楼现身开福寺。幽静的寺院内,这座藏经阁朱红色的木质墙面上两只大大的圆“眼睛”,一张方形的“嘴巴”,像极了网上 流行的“囧”字。现在的藏经阁及群楼为光绪十六年重建。据了解,方形表示佛学里的规矩,入佛门就有一定的规章。通过入佛门学习佛教的教理能够融通佛法与世 间法,用在日常生活中,达到圆融无碍的境界。也许,“囧”形的意义就在于此 

  这牌楼惊人相似

  就 在前天,西安人也发现了“囧”字实体建筑—“囧”字门牌楼。据说有近百年的历史,应该属清代门牌楼的建筑风格。西安“囧”字牌楼年代上虽不及长沙“双囧楼 ”,但与“囧”字的相似程度上则更像一些。与重庆“囧”字楼相比,无论从修建年代或者相似程度上都要略胜一筹。考虑到这座门牌楼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就没 有随着城中村改造整体拆除,暂时保护起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