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扬州城市记忆系列之4(四岸公所)--南京纪录团拍记

(2008-11-21 17:35:09)
标签:

城市记忆

老街巷高松

扬州记忆

扬州拍记

四岸公所

旅游

分类: 江苏记忆
扬州城市记忆系列之4(四岸公所)--南京纪录团拍记扬州城市记忆系列之4(四岸公所)--南京纪录团拍记扬州城市记忆系列之4(四岸公所)--南京纪录团拍记扬州城市记忆系列之4(四岸公所)--南京纪录团拍记扬州城市记忆系列之4(四岸公所)--南京纪录团拍记扬州城市记忆系列之4(四岸公所)--南京纪录团拍记扬州城市记忆系列之4(四岸公所)--南京纪录团拍记扬州城市记忆系列之4(四岸公所)--南京纪录团拍记
扬州城市记忆系列之4(四岸公所)--南京纪录团拍记扬州城市记忆系列之4(四岸公所)--南京纪录团拍记扬州城市记忆系列之4(四岸公所)--南京纪录团拍记

四岸公所

  明清时代,一些外地客商在名都商埠经营,为洽谈交易、饮食起居之便,常设置“会所”作为下榻与活动场所。这些会所大多以同乡人士结聚,互通商情,彼此关照,诸如“江苏会馆”、“安徽会馆”、“湖南会馆”等。
   扬州系江淮大都,位于长江、京杭运河交汇处,漕运繁忙,客商云集,贸易兴旺。清代扬州为盐集散中心,两淮盐运司所在地,盐业兴旺,各省盐商纷至沓来。位 于南河下的湖南会馆、丁家湾中段的四岸公所即为“盐务会馆”。四岸公所建于清末民初,是座砖门牌楼、面南坐北的建筑,当时是购置民房翻建而成,旁有一片空 旷平地,就是今日的广陵小学。目前四岸公所尚存楠木厅屋两间,已成为扬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所谓四岸,系指湘、鄂、赣、皖四个通商口岸。四岸公 所是专门办理两淮盐务通向这四个口岸的联合商业机构。公所由大盐商掌握实权,他们核定价格,确定供销去向,决定调运数量。公所内办事人员经办盐税、盐价两 方面的具体业务,办理盐税要从钱庄开票,去中国银行办理手续,然后持证向盐运司(民国时称盐务稽核所)领取税票,再向盐商会(今新大原巷)缴纳盐款。客商 持税票、盐票往仪征十二圩扬子盐业总站领盐,然后雇用民船运往各地销售。四岸公所于扬州盐业兴盛之时,实行盐业专卖,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充盈国库作出了 贡献,在扬州地方经济史上应留下记载。

 扬州最晚建立的会馆,要数丁家湾的四岸公所。站在丁家湾街头,就看见一座高大的门楼耸立在巷口。门楼两边呈八 字形,原来有菱形方砖贴壁,平滑美观,整洁庄严。不久前,因为长期的风雨侵蚀,成片的方砖突然忽喇喇剥落下来,因此现在我们只能看到两堵斑驳的老墙。再走 进一看,则全是七十二家房客乱搭乱建之屋。四岸公所实际上是湘、鄂、赣、皖四省盐商的议事之地,近人徐谦芳《扬州风土记略》卷上说:
  两淮政务殷繁,商人未便朝夕入署,于是有商办官立之机关,如仪栈、分栈、场运局是也;有完全商立之机关,如四岸公所、场盐分会、食岸公会是也。……(盐)运分湘、鄂、西、皖四岸,轮票运盐,挨次销售。
岸公所建于晚清之际。扬州之盐,凡是销往湘、鄂、赣、皖四省口岸的,其运盐的先后、载盐的多少、购盐的贵贱,都必须由大小商人们议定,以便有序地进行,所 以应运而产生了四岸公所。公所里有专职办事人员,负责经办盐运的诸般事宜。比如,他们要为商人代办盐税,要到钱庄去取银钱,要上盐运司领税票,要去盐 商会交盐款等等。万事俱备之后,四省的客商们才能持票往仪征十二圩盐栈领盐,然后装船,驶往各个口岸。
拯救城市记忆行动解读
城市如同一个手掌!布满了大街小巷的掌纹!
拯救城市记忆行动就是穿行其间,寻找那条城市历史的生命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