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宝塔山的变迁(拯救城市记忆行动)

(2008-04-10 21:59:48)
标签:

老街巷高松

城市拆迁

老门牌高松

老城南高松

大报恩寺遗址

宝塔山

分类: 南京城市记忆
 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宝塔山的变迁图文(拯救城市记忆行动)

发现地:宝塔山、宝塔顶、扫帚巷

记录人:高松   南京城市记忆民间纪录团发起人

             南京老城南印象陈列馆馆长

    大报恩寺遗址地区有宝塔山、宝塔顶、扫帚巷、北山门等一

批怀旧地名,而且保留着佛教式的门牌编号(略),在复建的过程

中我们在原址发现众多的琉璃塔构件及残片,而近百年形成的后生

活状态也成为了一段南京城市记忆,考古的人知道一点,就是看一

看土就知道有什么!什么时代,而消逝中的宝塔山区域也将形成新

的文化土层告诉未来的主人翁!

DSC01800.JPG

 

DSC01800.JPG

 

DSC01800.JPG

 

DSC01800.JPG

 

DSC01800.JPG

 

DSC01800.JPG

 

DSC01800.JPG

 

DSC01800.JPG

 

DSC04535.JPG

 

DSC04535.JPG

 

DSC04535.JPG

 

DSC04535.JPG

 

DSC04535.JPG

 

DSC04535.JPG

 

DSC04535.JPG

 

DSC04535.JPG

 

IM001336.JPG

从建设部门了解到,金陵大报恩寺重建项目拆迁工作已经完成1000余户,达到拆迁量的九成左右。拆迁工作有望年底完成,大报恩寺重建工程也将展开。到2010年前,巍峨壮观的金陵大报恩寺琉璃塔将再现秦淮河畔。

中华门外的南京晨光机器厂的大门口立着一块“三藏殿后街”路牌,沿路牌所指往北,就到了大报恩寺遗址。市国资集团有关人士告诉记者,金陵大报恩寺及其琉璃塔系明成祖朱棣为供奉南亚传来的佛骨并纪念其生母而建。

1412年开工,郑和为总监工官,历时19年竣工,成为当时最为辉煌的建筑群。大报恩寺琉璃塔高约78米,建成之初即被称作“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观”之一,后毁于清末太平天国战火。

据了解,大报恩寺琉璃塔复建时,不但尺寸、形状等照旧,还将采用原来工艺方法,确保五彩琉璃塔原汁原味。建成后的金陵大报恩寺琉璃塔分9层,高78 米,市民站在塔上可一览外秦淮河及中华门城堡全貌。为了提供防火及安全疏散的基本保障,新建的大报恩寺塔有可能会设两部电梯和一个楼梯。

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金陵大报恩寺项目涉及宗教、文物等诸多方面,他们将着重抓住琉璃塔这一特色建筑,以深入发掘报恩主题为线索,打出明文化佛文化报恩文化三张牌。 

IM001336.JPG

大报恩寺遗址处首次发现了地宫

我国唯一一座被史料记载的琉璃宝塔———金陵名刹大报恩寺被世人称作“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观”之一,自去年3月起,南京市博物馆考古专家开始对大报恩寺遗址进行考古发掘。近日,发掘有了重大进展———在该遗址处首次发现了地宫,并在附近的水井中发现了部分精致的佛像。

据专家介绍,金陵大报恩寺塔是明代初年至清代前期南京城最负盛名的标志性建筑,被誉为“天下第一塔”、“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昨天上午,早报记者来到大报恩寺遗址考古现场,考古专家们正在现场忙碌,地宫前方的地面尚未开始发掘。对比历史上大报恩寺塔建筑的图片可以判断,地宫前方及四周在当时应该是石栏杆、台基及望柱等。

南京市博物馆副馆长华国荣回忆说,三藏塔的地宫在汪伪时期曾经被日军盗掘,发掘出了一只锦盒,密藏着唐玄奘法师的顶骨。《金陵梵刹寺》中曾经记载阿育王塔地宫内藏有佛舍利、佛爪和佛螺髻发,而阿育王塔遗址与大报恩寺塔遗址范围重叠,此次发现的地宫究竟是哪个塔的地宫尚未确认。现场考古专家告诉早报记者,对新发现地宫的考古发掘准备放在春节后,要知道地宫内是否还存有佛骨舍利、佛爪和佛螺髻发还要等一段时间。

据该考古专家介绍,大报恩寺遗址附近还发现了一口水井,在该水井内出土了做工精致的佛像。专家称,根据考古经验初步判断,佛像应不是当时就埋在水井之中的,而是大报恩寺塔倒塌时掉落在水井内的。

文献资料表明,明朝永乐年间,成祖朱棣夺取 了他侄子朱允炆的皇位后,为报答生母高丽(今朝鲜)人碽妃的养育之恩,在孙吴长干寺、南朝梁阿育王寺、宋天禧寺、元慈恩旌忠寺的旧址上,兴建江南巨刹大服 恩寺和大报恩寺塔。工程十分浩大,光建大报恩寺塔,就耗费248.5万两白银,十万军役、民夫,在工部侍郎黄立恭和三宝太监郑和的监督下,整整忙了19 年头。据史料记载,在大报恩寺塔中,永乐皇帝朱棣确实摆放了不少宝贝。(记者 龚菲/东方早报) 

IM001336.JPG

 

IM001336.JPG

 

IM001336.JPG

 

IM001336.JPG

IM001336.JPG

拯救城市记忆行动解读

城市如同一个手掌!布满了大街小巷的掌纹!

拯救城市记忆行动就是穿行其间,寻找那条城市历史的生命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