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韵犹存杨柳村图文(拯救城市记忆行动)

(2008-03-22 17:23:50)
标签:

老街巷高松

城市记忆

老门牌高松

老城南高松

南京记忆

杨柳村

古建筑

分类: 南京城市记忆

古韵犹存杨柳村图文(拯救城市记忆行动)

发现地:江苏南京

记录人:高松  高山流水  刘冰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来我思,雨雪霏霏”,从诗经开

始,杨柳就充满了伤离别的味道。“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

管别离”,杨柳似乎已然与别离缠绵在一起,不分彼此。因此,

在准备探访杨柳村时心中不免生出一缕惆怅。

    杨柳村,北靠马场山,前临杨柳湖,当地人都称它为“九十九间半”。这是一座富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的小村庄,相传,明

代有朱氏一门,长子朱孔阳在父母死后将继承的房子分给两个弟

弟,自己外出谋生。一天来到江宁杨柳村。某日半晚十分,他在

水塘边洗碗,不慎把碗滑落到水底,再也捞不上来。朱孔阳认为

此乃“天意”,杨柳村要留我朱孔阳,于是借宿一户佘姓老翁家,

帮助老人日出而耕,日落而息。佘老翁见其勤劳、忠厚,逐将女

儿许配给他,从此一家男耕女织,辛勤劳动,日子逐渐红火起来。

到了清代,朱家后裔成了书香门第,出过翰林,进士、举人、大

学士。名声显赫一时。康乾时期全村以“堂”为单位共分出了包

括翼圣堂、四本堂、安雅堂、崇厚堂等在内的三十六个宅院,每

个宅院均有门厅、轿厅、客厅、住房、书院等建筑,庭院均雕梁

画栋,疏朗有致,其中有些穿堂式的高墙深院,少则三五进,多

则七进宅院之间的闾巷也全部以青石板铺路,以条石为阶,故有

“青石墁地石门楼,走进杨柳不沾泥”的说法。可见其规模之巨。

但“遵道坦然“的家训以及四周点缀的人物、花卉等图案依然依

稀可辨,足以让每一位游人体会到此地当年的繁华。

    今天在我们眼前的杨柳村剩下的只有当年村西头的礼和堂、

思承堂、树德堂了。时光在这里停留!但一定有人会给这个老钟

上发条!是整修一新?还是大兴土木?只有历史见证!我们是南

京城市记忆的纪录者!

1.JPG 1.JPG

1.JPG 1.JPG

1.JPG 1.JPG

1.JPG 1.JPG

9.JPG 9.JPG

9.JPG 9.JPG

9.JPG 9.JPG

9.JPG 9.JPG

17.JPG 17.JPG

17.JPG 17.JPG

17.JPG 17.JPG

17.JPG 17.JPG

25.JPG 25.JPG

25.JPG 25.JPG

25.JPG 25.JPG

25.JPG 25.JPG

 33.JPG 33.JPG

33.JPG 33.JPG

33.JPG 33.JPG

33.JPG 33.JPG

41.JPG 41.JPG

41.JPG 41.JPG

41.JPG 41.JPG

41.JPG 41.JPG 

拯救城市记忆行动解读

城市如同一个手掌!布满了大街小巷的掌纹!

拯救城市记忆行动就是穿行其间,寻找那条城市历史的生命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