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看王治郅:写在中国男篮惨败之后

(2007-04-20 21:34:41)
分类: 雷达随笔

我看王治郅:多一些虎气和狼气

——写在中国男篮惨败之后

雷 达

 

    中国男篮击败了塞内加尔,继而,终场前“三分绝杀”,一“球”封喉,又击败了斯洛文尼亚,国人无不喜形于色,奔走相告,盼望中希之战再显奇迹。这个时候,媒体也开始了反复宣传,声称尤纳斯对希腊式打法再熟悉不过了,暗露出“果不出吾所料”之得意。开始的情形似乎很顺手,但希腊一变阵,就有了令人窒息的第三节,中国队像做了一场恶梦,又像掉进一个陷阱,方寸大乱,全线崩溃。明郅组合啊,内线优势啊,整体性打法啊,全都使不上劲,运输线被切断了,球都过不了中线,只有被人戏弄的份儿,让人不忍看却又不能不看。是役,中国队的失误率高达二十四次。

 

    从实力上讲,败肯定会败,因为双方力量毕竟较为悬殊。但是,看上去败得却有点窝囊,没能做到“虽败犹荣”。这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醒。依我看,失败的原因固然多多,但最重要的还是缺“气”——在精神能量和心理准备上存在严重问题,从而导致了在高强度、超强度对抗中的一筹莫展,和在攻击性、侵略性防守面前的束手无策。一般来说,中国体育,只要是隔着球网,或者文质彬彬的比试,成绩大都不差,比如乓乒球,羽毛球,台球,跳水,体操、象棋,围棋等等。已有人在预言,别看网球发展得晚,中国人迟早会有惊人之举。这个我也相信。然而,看国内篮球联赛,争抢稍稍一激烈,裁判马上鸣哨,久而久之,球员形成了依赖性。于是在“和风细雨”下,中国队的神投手似乎很多,给人以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幻觉。现在呢,眼睁睁看着球被人从手中夺走,从腋下掏走,从头顶上摘走,而裁判硬是不吹哨子,而我们又“夺”不过、“掏”不过、“摘”不过人家,原先的潇洒遂不见了踪影。莫非篮球变成了橄榄球不成?莫非篮球规则突然改变了不成?当然都不是。我们只能说,习惯于在“软对抗”中生存的中国队,来到世锦赛上的你死我活的超强对抗,遭遇到硬手、辣手,铁手,便有一种猝不及防,晕头转向,被人打傻了、打懵了、打呆了的失语感。王治郅竟九投不中,全场仅得一分,还是罚球。比较起来,王仕鹏的抗击打能力和在夹缝中求生存的能力要稍稍强些。上一场他的那个绝命三分球,人们,甚至他自己皆视为偶然,其实与他敢于在强对抗中出手有关。

 

    有位球评人说得好,练武不练功,等于一场空。没有强悍的内气,内功,只练出一套花拳绣腿,满场飘飞,是没得用的。说到这里,不能不谈到王治郅了。大郅是我十分钟爱的球员,球艺超群,左手灵光,是国人寄予厚望的对象。但恕我直言,他在本次世锦赛上的表现实在不能令人满意。尤其是他和姚明那种“舍得一身剐”的拼命精神一比,差距明显。现在一提到他,教练员,电视解说人,评球人,都比较客气,深怕伤着他,含蓄地强调他伤病在身。其实,他是公众最关注的焦点人物,不妨挑明了说反倒好些。在此我愿提供民间不同说法的版本。一种是说,他惜力,有保留,怕伤势加重了会蚀了老本,影响了前程。另一种说法是,认为他已过了最佳年龄,潜力有限,技止乎此,难当大任也。这两种说法我都不同意。我能看出,大郅急于立功的心态,也看见他尽了全力的拼搏。他的问题在于,不管是接受采访,还是球场上的表现,都给人谨小慎微的感觉。我没有看到他开心的阔笑过,也没见他野性地怒吼过。他好像是一个压抑的人。虽然我能理解,大郅的个性偏于内敛,但作为一员必须要在“枪林弹雨”中突出重围的悍将,老是一副忧心忡忡,或者负担很重的样子,怎么能打得好球呢?倒是易建联这小子,身上有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恨劲,有股千方百计要破土而出,冲天而起的新锐劲头,不由令人激赏。在我看来,大郅的潜能至少还有一半没有释放出来。不可否认,他还没有完全融入这支队伍,配合也还相当陌生,甚至隔膜。他还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尽管如此,我还是要大声强调说,对于大郅来说,最需要寻找的首先是精神,首先是输入虎气,狼气,尽快结束自我压抑状态。

 

    事实上,需要输入虎气和狼气的何止大郅一人,首先是整个中国队。或问:什么是你说的虎气和狼气呢?在我看来,所谓虎气,就是敢于压倒一切困难的勇气,“乳虎啸谷,百兽震惶”的虎威,无所畏惧的虎胆,也就是一种虎虎有生气的精神状态。所谓狼气,则是与团队精神,与凶狠,狡黠,机警,灵活,快速,多变,防不胜防等等相联系的一种凶狡之气。希腊队的狼气就很突出。此二气实为中国队所匮乏。当然了,“二气”的涵养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它是一个长期磨砺,包括走向世界,敢于不断硬碰硬的日积月累过程。如果中希之战是一场悲剧,那么这悲剧有可能就是喜剧的开端。以上所述,无非是些外行话,但骨鲠在喉,不吐不快啊,哪怕是多余的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