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门关是汉长城著名的重要关隘,“丝绸之路”的南路和北路都从此关经过。汉代玉门关从汉武帝年间修建,到东汉延光年间的200多年里,曾三次废关。由魏晋南北朝以来,战争频繁,丝绸之路交通阻断,玉门关随之废弃。到唐代,通西域走新北路即经安西通哈密一道,以至汉代玉门关这座赫赫有名的古关的确切所在地,鲜为世人所知,宋以后中国与西方的陆道交通衰落,玉门关遂废圮,逐渐被流沙所侵吞。根据巴黎所藏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唐代写本《沙州都督府图经》残卷,及后晋写本《寿昌县地境》的记载:玉门关在寿昌北80公里,其方位约在今敦煌西北。清道光《敦煌县志》在敦煌西北的小方盘城下注“汉玉门关”,后来许多史学家以此推断玉门在敦煌县西北的小方盘城。但近年来甘肃文物考古工作者在小方盘城的西面11公里的马圈湾烽燧遗址进行了科学发掘,出土汉简1217枚,考察人员根据新发现的资料推断玉门关应设在马圈湾的西侧。玉门关到底在哪里还待今后考古发掘的新发现才能确定。
现在能卖门票并竖立个玉门关牌子的地方只有一座不知道是什么建筑的遗址,从入口走到遗址大概有100米的路程,沿路都是一个个的小土包,还有些绿色的植物,要是远望,都是茫茫戈壁。但是待上到遗址的土包上,面前竟然有条小河,沿河上下是一片绿洲,水草丰美。也只有在戈壁上走过的人才能体会到大片绿色的可贵,也能理解为什么这个地方能是个重要的关口,因为再向西北,就是罗布泊一望无际的戈壁。想当年唐朝将玉门关凭河而建,匏河(今疏勒河)下广上狭,洄波曲流,湍急难渡,若是要西出大唐,又非渡不可。玄奘当年因为没有过关的文书,出去不得。在为如何偷渡成功一筹莫展的时候,当地一个胡人石槃陀出现了。他心慕佛法,在玄奘手里剃了度。这位洋弟子砍树铺草,垫沙搭桥,让玄奘过了匏河,又凭借经验带师傅绕过玉门关关口。
2001年学术界有一大发现,就是有人从唐末史籍《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里找到了孙悟空的原型———石槃陀。胡人生得尖嘴猴腮毛茸茸的,跟猴子确实有点像,胡僧与“猢狲”音近,在宗教思想指引下,“唐僧取经,胡僧帮忙”易传为“唐僧取经,猢狲帮忙”,从而也就为玄奘取经故事的神魔化提供了基础。就在离玉门关约九十公里处的西夏东千佛洞的壁画上,有一位头带光环的云游和尚双手合十向观音膜拜,身后一位满脸长毛、两眼环形、鼻孔向前、牙齿外露的猴形人着远行装牵马相随,可为“石槃陀是孙悟空原型”作一图示。
可惜石槃驼远没有孙悟空那么忠心,一进入莫贺延碛沙漠看见环境恶劣就跑掉了。要不好歹跟着玄奘取经回到长安后,也可以一洗“偷渡犯”的罪名,荣升“著名海归学者”之列。
绿洲

残存的土包,应该是个不知名的建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