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故事灵感来源于一起真实事件:1992年,品学兼优、身为运动健将的美国大学生克里斯托弗·约翰逊·迈克坎德雷斯(埃米尔·赫斯基饰)从艾默利大学毕业,面对前途无量的事业机会,克里斯托弗却选择了一条令身边人倍感匪夷所思的人生道路--抛家弃业,将自己的两万四千美元的存款全部捐给慈善机构,离开一切现代文明,远足阿拉斯加的荒蛮之地体验生活。
在这一惊世骇俗的自我放逐过程中,克里斯托弗遭遇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如流浪的吉普赛女郎、南达寇塔州种玉米的农民、欧洲旅行者等等,也见识了各种闻所未闻的生活,这当中的艰辛与考验,堪称克里斯托弗对自己生存方式的一次严峻挑战,但是他以坚韧的毅力,实践着寻找自我的梦想,在此过程中的见闻与收获,却成为其之后或受益匪浅或无法自拔的体验与记忆……
用好看不好看来评价,有些困难,很多东西虽然是以外国的方式在表达,却同样是我一直纠结的问题。这些年来,“walk
in to the
wild”也是我的一个梦想,逃避城市的繁杂与污秽,远离都市的便利与安逸,不仅仅是把脚从水泥地上转移到清新的山野间,更重要的是要把心从水泥盒子里转移到大自然中。这是一种简单的生活方式,宜人而无限的空间,朴素而友善的人际关系,体验着生命的无限,不顾任何人的感受,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完完全全为自己而活。在这一过程中,能够融入纯粹的自然,体会自我的力量所在。但我没有那份洒脱,过年过节依旧辗转回家看望父母,每天依旧踩点上下班,因为就像Alex最后写的,“Happiness
only real when shared”。
一个人的自由能有多大?就算如同alex那样地走进纯自然,也逃不过alone变为lonely。人有了心魔就逃不出去了,如果没有一些沉重的经历,无论他人劝说,都改变不了偏执的坚持,不归路就是这样走出来的。河对岸那顶Jan送给Alex的彩色毛线帽子再也拿不回来了,如果那帽子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美好的一面的话,这场景似乎隐喻着Alex自绝于社会,必然无声消逝的结局。
人是有社会性的。片子里也有过友人给alex告诫过,可他不信。但是无论他在之前如何憎恨他父母以及那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闭眼的瞬间,闪现的不是那些栉风沐雨日出日落,不是他曾经路过的草原山川河流和海洋,而是父母那遥不可及的温暖怀抱!
曾经,纠结于为自己还是为谁而活。我想,其实我们的父母也有他们的梦想,也有想抛弃的很多东西,但是在有限的记忆里面,有听到过抱怨,有看到过争执,确没有看到过放弃。生活在这个社会上,就是应该有所责任的,之于父母,之于爱人,之于朋友,都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互相的生活构成,人和人之间固然有所差异,但是不能就因为差异而忽略了肩头的责任。为谁而活这样的问题其实很无聊,至多是为了摆脱某种麻烦而寻找的某些借口。如果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那社会的存在的基础在哪里?如同电影最后的一抹幕,谁也不知道Alex最后的两行泪水是恐惧、悔恨、还是分享了快乐之后功德圆满的激动和成就感?还是Ron留给他那句“when
you forgive,you
love(懂得原谅,才会有爱)”终于起了作用,让他在最后时刻体会到了一种别样的幸福。
我想,这部片子最大的意义,在于对叛逆这个词深刻的诠释。一个人可以有自己独立的想法,甚至抛弃父母,拒绝爱情,回避友谊,但永远绕不过社会,只要社会的主流在向前,那么就不能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