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残留之城--北京明城墙

(2007-06-24 10:33:09)
分类: 偶然踩过的那些地方
   北京大规模的建设起于明代,清朝的建设基本还是沿用了明代的格局和基础。解放后,新中国破旧出新,一座集中国古典精华的古都,被拆的七零八落。其中拆的最彻底的,应当就是城墙了。
   自偶然在网上看到北京还有一段遗留的城墙,就一直想去看看。上周从北戴河回来,在崇文门下车,当然毫不犹豫的就去了。失望是当然的。一来时间较晚,不能登高远望。二来天色不好,灰的一塌糊涂。三来到处充斥着花花草草,和城墙完全不成体系,很白的感觉。
   历史上明城墙全长40公里,始建于明永乐17年(公元1419年),距今已有580多年的历史。现存的崇文门至城东南角楼一线的城墙遗址全长1.5公里,是原北京内城城垣的组成部分,是仅存的一段。其城东南角楼是全国仅存的规模最大的城垣转角角楼,始建于明代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全称应为城垣角箭楼,为重檐山顶,平面呈曲尺形,两阔面与两窄面墙体上分别辟有4层箭孔,阔面每面56个窄面16个,每座角楼有箭孔144个。外城角楼形体较内城要小,共有箭孔20个。马面是宋代的叫法,明清称之为城垛,是凸出城垣外侧的墩台。其高度与城垣相同。马面的尺寸一般在14-15米长、宽为13米左右。又有一种称为大马面的墩台,其尺寸为长20米、宽35米左右。马面间的距离不等。马面的后面城垣上都建有硬山顶铺房,面阔3间,进深l间,是供守城士兵休息或堆放武器等物之用。另外在城垣的内侧还建有可供上下的马道,内城计有9对城门马道、4对角城马道、14对城垣马道,总计27对马道共54条。城垣外侧建有齿状雉堞,起盾牌作用。城垣内侧建有字墙,清代城垣没有变动。
1
残留之城--北京明城墙
2
残留之城--北京明城墙
3
残留之城--北京明城墙
4
残留之城--北京明城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