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路遥传》杂谈——性格决定命运
(2015-01-31 22:16:25)
标签:
转载 |
分类: 转帖 |
厚夫先生十年磨一剑打造的《路遥传》是一部厚重的作品,可以说是目前促进路遥研究的又一部力作。《路遥传》集学术性与散文性于一身。该书资料详实,体现出作者扎实的学术功底,叙述流畅,语言质朴,不失趣味,具有极强的文学性、可读性。对路遥性格的刻画,细致,深刻。这可以说是本书的一个鲜明的特色。作者客观严谨的结合路遥的生平事迹,文学创作对路遥的成长之路娓娓道来。读罢此书,路遥的形象立体的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路遥拥有超越常人坚忍不拔的意志,也有着普通人内心的脆弱。他极端要强,有主见,那份“出人头地”的雄心里也包含着人性中功利、自私、牺牲的偏执。
读罢《路遥传》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路遥躺在病床上的那幅画面,久久浮现在脑海中,内心不禁喃喃道,“路遥啊,你为什么对自己的身体,对自己的健康这样忽视,在看病这件事情上这样固执已见,难道在这个世界上还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吗?”
路遥的一生印证了“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路遥无疑是一位“圆型”人物,他是文学的殉道者,他视文学为生命,不惜以牺牲自己的身体健康为代价。
路遥写作《平凡的世界》,为了这份文学的事业,躲到陈家山煤矿矿医院,一个人孤独的创作。一个人诚然孤独,可是回到人群之中,无法从事自己的事业,那样的痛苦胜过这份孤独。孤独诚然考验一个人,但是投入宗教般的虔诚和初恋般热情的事业,提供了支持他走下去的一切力量。在那个时刻,一切以写作为中心,他天天高负荷的劳作,靠精神支撑着肉体,与此无关的一切诱惑他都可以拒绝,即使他养父去世,他也无暇去办理丧事。这是一种极端的坚强。极端的脆弱乃是当他自己的目标完成一个段落,尚未投入到新的事业中去之时。整个人其实处于一种茫然的状态,没有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便没有强大的精神支持。这样一个必须依赖精神的个体,内心走向另一个极端,经受一点打击,会引起比普通人更强烈的反应,这样的一种脆弱,也源于一个人神经长时间绷的太紧,整个人其实处于一种很敏感的状态,任何风吹草动,都会敏锐感应到。
路遥要强的性格不仅体现在他不断追求事业的成功上,同时在他的婚姻上也可以看出。在择偶的标准上,他看不上当地传统贤惠的女子,他的初恋女友是北京知青,他的妻子是北京知青。他极端看中名声,当妻子林达执意要离婚,签署了离婚协议之后,他仍然一拖再拖,不愿意以离婚的方式让自己的名誉遭受损失。婚姻的失败,是很多家庭都会遭遇的事变。一段名存实亡的婚姻,对夫妻双方都是一种煎熬,他甘愿忍受这种痛苦,也不愿放手。他是一个极端的人,极端坚强,极端脆弱。几年艰苦繁重的脑力、体力劳动他可以承受,初恋的打击却会让他萌生自杀的念头。对于自己在乎的极端在乎,对于自己不在乎的,一切放任。他就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没有耐心等待“星星之火燎原“ 。文学创作是他最在乎的,为此可以牺牲一切娱乐时间,牺牲家庭团聚的温馨,甚至以牺牲生命为代价。
路遥性格的成因是复杂多元的。无疑与路遥的成长环境,身边亲人的性格有着很大的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他当时所从事的事业与要达到的目标之间的差距很大。只能用“非常时期的非常手段”,才能尽快达到目标。倘若路遥不是夜以继日的投入到创作中去,《平凡的世界》何以能那么快的诞生。
路遥是一个很主观的人,他认准的事情,无论多少人阻拦,他也会坚持到底。当《平凡的世界》第一部遭到评论界的否定时。他如同《水浒传》里遭遇风雪山神庙的林冲。在大雪纷飞时,大踏步的继续朝着自己预设的人生前进。可是当他不愿意让世人知道他的病情时,无论妻子、好友怎样苦口婆心劝说,他也不会听从。真正打败你的不是对手,而是你自己的内心。路遥的性格决定了路遥会有怎样的人生。正如厚夫先生书中所写“路遥的性格成就了路遥,也毁了路遥”。
路遥的一生,遭遇了太多的苦难,这种苦难是刻骨铭心的,路遥的性格可以归入松柏、腊梅这类植物,环境愈是艰难,他愈是坚强!路遥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从一个穷乡僻壤的少年,走向中国文坛最高的领奖台。真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前行的路上从来不缺荆棘和障碍,可他坚持着一路走来。他从来不是一个目光短浅,只看到眼前辉煌的人。他的内心永远骚动不安的追梦,他是一个做事的人,他注定是忙碌的。他要不断的做事,充实完满他的人生,成就他的人生。他永远在路上,不断的为自己设置目标,不断的前行。可惜他英年早逝了,他怀着梦想与对生命无限的留恋,在极端的劳累中睡去了。让我们永远缅怀这位一生不懈奋斗的人儿,他的一生及其他笔下的有志有为青年永远为我们当代青年照亮前行的路。
路遥的经历如同他笔下的人物一样,奏响了一首首不断激励人向上,奋斗的赞歌。路遥的一生,是与苦难抗争的一生,而他总给人提供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在21世纪。对于那些迷茫的青年,路遥精神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