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位90后大学生读《路遥传》的书评

(2015-01-23 08:35:54)
标签:

《路遥传》

90后大学生

书评

文化

分类: 关于《路遥传》

           撞碎天空的一个光亮,黄土地上升起的“日月”

——读厚夫《路遥传》

文章来源:陕西作家网 作者:王闷闷   发表时间:2015-01-11

很多人说陕北是块蛮荒之地,我也不反驳,因为这里几千年来交通闭塞,难以与外面交流,受外界的影响很小,所以也有“圣人布道此处偏遗漏”的说法。也好,从而这里就有一个纯粹原始的环境,土地的贫瘠并不会影响这块土地上生活着的人们,身体里的魂灵非但不会衰弱怯懦,反而会越发的坚强刚健。在新中国成立不久,一个鲜嫩的生命来到了这个世界,谁能想到这个山里娃娃在岁月的涤荡下会成为我们著名的作家。

     陕北的土地是黄色的

干涸、贫瘠、支离破碎的暴动

千沟万壑的回应,空旷萧条的黄土地上

升起了一个光亮,撞碎了天空,黑的夜,白的昼

受人喜爱尊敬的日月就这样出现了 

1.山里娃娃的到来,青涩的仰望天空

      日月,我想说的是,最起码有两层意思,一是天空的太阳和月亮;二是陕北方言里的“日月”,有天和朋友一起闲聊突然之间说到了这个词,细细一琢磨一品尝,说得是多么的好多么的精辟。生活的一般说法是“过日子”,哪有,怎么有“过日月”说的劲道,就和陕北人说的一样,有嚼劲有嚼头。这样就过得不是简单的日子,我们过的是日月,完整而又漫长的,可以延续的,绵延不绝。日月是白天昼夜的物,就是一整天二十四小时里才有的。一个日子不算什么,我们要过很多个日子,成就了月也就成就了年。

日月里的艰难,这个山里娃娃是吃尽了,没有充斥肠胃反而把肚子抽干抽瘪了,空的难受空的绝望。作家厚夫的这本书,整体结构遵循的是一个时间的顺序,路遥从小到大这样的一个过程,也正好的契合了“日月”里需要的踏实和务实。陕北人的性子是豪爽的,里面更多的充斥着坚实,一步一个脚印,不好偷奸耍滑弄虚作假。不需要别人的斥责指正,因为他们压根就不会这样做,否则自己都饶恕不了自己。一副忠厚朴实的样子,身上不免的有几分黄土的味道和气息。路遥就是这样的一个代表,包括他笔下作品里的人物,都是。

书中第一章就是“苦难的童年生活”接着分成了两个细点:“与苦难为伍”“出清涧记”。后面所有的章节都是这个模式。孕育他的环境就是一个荒凉的地方,命运似乎是注定了的,似乎他到这个世界上来就是来吃苦受难的,先是生活本身的苦难,小身体的无奈和微弱的反抗,后来是为了理想,心甘情愿的吃苦受难。有一句老话是这么说的“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放在路遥的身上是那样的恰当好处,吻合的天衣无缝。仿佛他来这个世界的原因之一就是为了验证证明这句话的真实。当然这个只是我个人的一些遐想而已。

童年的生活艰辛,但只要在家里和父母在一起,就是再多的苦痛都是可以接受的。然而作为家中的老大长子,那个年代,担当不是说你有能力了才会让你担当。不会的,九岁是个什么样的年纪,正是能吃能玩的时候,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为了能让他接受更好的教育,从家到大伯家就成了顺其自然甚至理所当然的事情了。是啊,我们的路遥就这样偷偷的在一颗大树后面懂事而又伤心难过心知肚明的看着父亲像做贼一样的慌张离开,命运给他的只有接受,流泪仅仅是一种微乎其微的安慰。 

念书,只有念书才能改变命运。正是因为上学才有了他的名字王卫国。从清涧到延川,变了的是人,环境的艰难还是依旧。幸亏念书弥补了他的寂寞和饥饿,让他时刻的都能为了自己的尊严胜利痛快的夺回一把,胜利的喜悦是精神上的。满心的希望,天是蓝色的,阳光是温暖的,时间是美丽的,晕头转向的饥饿似乎都成了亲和温柔的。这个时期的路遥让我在看书的时候都一幕幕的浮现在了我的眼前,作者整本书都运用了充实详尽的资料,朴实厚重的语言,亲近温暖,让人觉得路遥就是活着的,最起码语言的氛围是陕北的,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感觉,这个感觉很是重要,作者厚夫先生也做到了一个相当高的境界。

2.一个不简单的十年,开玩笑般的折磨

一个不简单的十年,仅仅靠“复杂”两个字怎能诠释

浮躁的人们,尽是嬉戏打闹

哪知雾气腾腾后的冰冷撕裂

十年的玩笑,几乎折磨了他的一生,无奈的苦楚

折磨下的纠结,青年盛气铸就的难怅,唉,先就这样吧

    “青春的过山车”“革命的狂欢”“人生的低谷”,一场烟火般的耀眼,来势汹汹,烧得也燎人,同时也注定了瞬间的毁灭,给路遥带来的创伤是久久难以愈合的,难以愈合的原因不是路遥本人的耿耿于怀、小心眼、想不开,而是时代的特征,外人的戳打。失恋的苦闷接踵而来,不安慰不平息就算了,反而的雪上加霜。人生的低谷,抛物线的落点,相信不久的将来注定会有一个不错的飞跃。只要坚持。

3.文学的到来,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达到了一个顶峰

     失去的同时其实也在得到,就看你能不能在失去中坚强的站起来,重新迈开步子向前走。“《山花》时代”“缪斯在召唤”“路遥走来了”“收获爱情”,路遥找到了自己的方向,真正属于他的一个方向,那就是文学。爱情的美满更是助长了这个大山里走出的青年,就要带着文学这双翅膀起飞了,人生的起起伏伏就是这样。要都是一帆风顺的,人生还有什么意思么,这个世间正是因为有了苦难、悲伤、痛苦等,才让世间的幸福、快乐、健康等更值得珍惜回味。延大的学习生活,让他的文学修养更是锦上添花。

《人生》《平凡的世界》创作的经历、过程,都让人为之肃然起敬,为了创作奉献了自己的生命。如今的社会还会有几个这样的人,我不敢妄言。《人生》的高度、轰动,他完全可以有理由休息下来,哪怕后面再写不出什么大作品也是能行的么。为什么就要创作一部再上台阶的作品,并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好多人觉得可惜,我却不全以为这样。因为这样的心劲性子是路遥的生命里必须有的,没有反而倒不正常了。

作家,既然被赋予了这样的名头,那就得对得起这个名头。不要虚晃的挂着,我们的路遥要写,写出一部大作品,能比《人生》更代表他高度的作品。就算是历尽千辛万苦,只要能把理想,内心深处想要做的事情做成,那就是值得的高兴的喜悦的。那种感觉,彻底纯粹的只有路遥才能全部的得到领会。

这样的作家,对得起生养他的父母亲人,对得起生长的这块土地,对得起土地上生活的广大人民,对得起文学二字,对得起后人。

生命正是这样的绽放才精彩,我的前辈路遥。

     4.岁月熬煮出的饭菜虽然清汤寡水,但浓郁适合的味道依旧的纯正

A.文字里的画面,活了,走向了我们,然后我们也进去了

厚夫先生的《路遥传》让我这个90后作者看得很是沉醉、感动。我一直都把路遥尊为我的精神导师,文学上的航灯。有他在,我相信我就不会迷茫。《路遥》的八集纪录片我不知道看了多少遍了,次次都会落泪。这本书看后的结果也是一样,很多地方都情不自禁的湿了眼眶,泪水淹没眼睛,泪水静静的流淌了出来,滴落在了书本上。每个文字都鲜活起来,拼凑出了一幕幕的情景,活了起来。整个世界都还原回到了那个时候,有路遥的音容笑貌,我庆幸自己真是有福,能看到这样的文字。然而,同时我也遗憾: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去。这样的遗憾注定了我们的擦肩而过,就那么几个月时间。

     B.书中很多言语句段的引用恰当合适到了几乎完美的境地,好比,山里人住在山里,就像把脚放进鞋里一样

很多处对路遥生前各种文章著作里文字的引用,真的是那样的好,可以说是完美。就像一句电影里的台词,山里人住在山里,就像把脚放进鞋里。简单的举几个例子:

如:a.343页的那段小字,“故乡,又回到了你的怀抱。每次走近你,就走近母亲。……就生命的消失,能和故乡的土地融为一体,也是最后的一个夙愿。”

    b.346页的“谷溪呀,我这是完了,老天拦腰把我砍断了,我的病,你不知道,很严重,这一回怕是不行了……”

  “死亡!当它真正君临人头顶的时候,人才会非常逼近的思考这个问题。这时候……任何健康的普通人在死亡面前都有恐惧与脆弱的一面。”

     c.349页、350页、351页,路遥长叹一口气:“我这种病走到哪里都是一样的治法……还不如死到这里,你和其国一定会钉一口棺材,把我埋到黄土山上。”

  “哥不行了,哥照顾不了你们了”

 “快把烟拿出来给乡亲们抽……”

d.357页、358页、361页,“我不甘心这样,我无数次想到我将来会怎么样死去……肝癌只有这么一小块,还能维持生命……”

   “如果生命只剩下苟延残喘,既忍受痛苦又给大家带来麻烦,那活着还不如死了。”

   “爸爸妈妈还是离不得,爸妈……最亲……”

e.313页的茅奖颁奖致辞语

301页“这怎么可以呀?我对这块土地是很有感情的啊,初春的时候,走在山里,满目黄土,忽然峰回路转,崖上立了一枝粉红色的桃花,这时候眼泪就流下来了。”

     299页,无病呻吟的真诚

    245页,“不能迷信大城市的医院……治不好,也可就地埋在故乡的黄土里——这是最好的归宿。”

    169页“我几十年在饥寒、失落、挫折和自我折磨的漫长历程中,苦苦追寻一种目标……我不拒绝鲜花和红地毯。”

   33页、34页“我亲爱的父老乡亲们,不管他们有时候对事情的看法有着怎样令人遗憾的局限性,但他们所有的人是极其淳朴和慷慨的,当……但我知道,正是这贫瘠的土地和土地一样贫瘠的父老乡亲们,已经交给了我负重的耐力和殉难的品格——因而我又觉得自己在精神上是富有的。”

…………

…………

这样的话语句子贴切的加入到文章中,就不单单的再是这简单的话语,而是有了大家庭大语境大气魄大深情的境界。让读者能深深切切的感受到路遥是活着的存在的,他的魂灵精神是长青的。

     C.叙述的自然,几乎没有痕迹,仿佛就是这样的说、这样的讲,已经是一个规则一样。这是厚夫先生的文学素养和功力的显现。资料的详尽让人为之一振。两者这样一结合,就是一个好的传记。

5.时光看走了路遥,却留下了优秀的著作,如今,厚夫先生为人和著作擦尘拭埃

     为路遥立传,这是件伟大的事情,同样也是件艰难不易的事情。有很多人写过,作为我个人的理解,要为一个人写传记,不仅要熟悉他的著作,更是要知人。最好是有过接触,但也不要接触过多。一个伟大的作家,需要人们这样悼念了解。

    是的,时光看走了路遥,命运不给他长寿的机会,但却怎么也阻挡不了他创作出优秀的并且被后人记住熟悉的作品。他的一生是短暂的,却是辉煌无比的。

      撞碎天空的一个光亮——

     ——黄土地上升起的“日月”

     我这样形容他,日,在白天给人们带来了温暖;月,在晚上给人们指明方向带来光明。在日月里,他不知温暖照亮了多少人迷茫失落孤独寂寞的心,让他们重新的起航,走向一个属于自己的未来,成就一个人一生特有的意义。

    二十多年时间的流逝,不仅带来了考验,而且还带来了一些岁月的尘埃,如今,厚夫先生就亲切温和的给人和著作擦尘拭埃。

 (王闷闷:在校大学生,90后作者,出版长篇小说《咸的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