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电视台关于“史铁生的精神世界与文学创作研讨会”的新闻

标签:
延安电视台史铁生研讨会文化 |
分类: 身边的新闻 |
延安电视台关于“史铁生的精神世界与文学创作研讨会”的新闻
2014-10-15

作家史铁生被文学界称为是一个生命的奇迹,一座文学的高峰,在漫长的轮椅生涯里至强至尊,其想象力和思辨力一再刷新当代精神的高度。昨天,“史铁生的精神世界与文学创作研讨会”在延安大学召开。纪念作家史铁生逝世四周年。
史铁生是我国当代已故著名作家,他身体残疾但理想高远,曾创作出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尤其是《我与地坛》等众多作品至今为人们所传颂。史铁生也是一位曾在陕北延川县插队的北京知青。1980年代初,他以插队故事创作的散文化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给当时的文坛带来一股清新之风,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研讨会由延安大学文学院、“写作之夜丛书”编委会、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和延安市作协共同主办,当年在延川“清平湾”插队知青、“写作之夜丛书”编委会主任孙立哲,“写作之夜丛书”常务副主任、北大荒知青岳建一,文艺评论家、作家解玺璋,文化学者、作家、王克明,延安文化名人曹谷溪等近80名文化学者、作家,交流探讨史铁生的精神世界与文学创作特征以及他创作作品的内在气质和精神维度,并借此重新审视知青“插队生活”及其时代背景。
开幕式上,延安大学校长崔智林。会议主席曹谷溪、《写作之夜》丛书编委会常务副主任岳建一分别致辞,“写作之夜丛书”编委会还向延安大学文学院师生赠送 “写作之夜”丛书与史铁生研究刊物《编委通讯》等图书二百余册。
副市长郝宝仓在欢迎词中说,延安这个温暖的名字,吸引了许多杰出的文学艺术家来此插队,创造了宝贵的精神物质财富。史铁生用自己坚韧的灵魂在攀爬,在自己的写作空间中,道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在对生命苦难的体验中,表达出的却是生存的明朗和欢乐。
【会议执行主席、陕西省作协副主席、延安大学文学院院长 梁向阳:四十多年前,当时有两万八千多名北京知青到延安插队,史铁生就是其中的一员,一九八三年史铁生的短篇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荣获全国短篇小说奖,从此,清平湾就成为我们中国新时期文学重要的文学风景,也成为我们新时期文学重要的文化符号,我相信这次研讨会在延安大学举办,在我们延安市举办,一方面能提升我们延安市的文化,和文学创作的水准,同时也能够提升延安大学知青文学研究的水准,当然也能教育我们的学生想史铁生学习,激励我们学生学习他自强不息奋斗的生命精神。】
【 “写作之夜丛书”常务副主任、北京荒知青 岳建一:他经历了巨大的苦难,但是他把自己的苦难,把自己的绝望,正在转变成一种精神的文化的资源,这种资源对于正在缺失道德、信仰、精神的一个民族,它是非常重要的。铁生用他的一字一句,在还原着汉语的真精神,这就是自由精神。】
【文艺评论家、作家 解玺璋:因为这个时代它缺少一种史铁生这样的一种精神性的东西,我觉得史铁生对于当下的一个意义,我们看到他其实就是不仅仅是一个文学性的东西,不是说他小说写得好,就是说提供一个人的精神性存在的一个样板。】
【2014年10月14日晚延安电视台“延安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