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路遥的文化责任意识亟须弘扬
(2013-07-09 21:56:01)
标签:
路遥文化精神河北日报文化 |
分类: 转帖 |
路遥的文化责任意识亟须弘扬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03日 12:28 | 来源:河北日报
日前,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推出的新版《路遥全集》在西安首发,全集中路遥的11封信件等内容为首次公开发表。路遥的女儿路茗茗认为,这是将父亲路遥一生所写的作品收录最全面的一部全集。路遥文学馆馆长厚夫认为,新版《路遥全集》在散文、诗歌、随笔这一卷更富有逻辑,可以看出路遥的思想和创作轨迹,对研究和学习路遥创作是非常重要的资料。(4月26日《京华时报》)
笔者认为,推出新版《路遥全集》,是对作家最好的纪念。通过阅读作品,通过文学形象以及作品价值的积极传播,可以让路遥的文化责任意识得到更多关注和弘扬。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荒诞派、意识流和魔幻现实主义等备受推崇的背景下,路遥的现实主义创作曾受到诘问,被批评为“土气”、“过时”。路遥对此曾有过感叹:“在当前各种文学思潮文派日新月异风起云涌的背景下,是否还能用类似《人生》式的已被宣布为过时的创作手法完成这样的作品呢?”
但感叹过后,路遥仍坚持“为人民写作、为现实写作”的现实主义创作方向,与火热生活紧紧融合。为了坚守这种文学理想,他付出了太多辛苦和坎坷。待《平凡的世界》完稿,这位40岁不到,原本铁塔般壮实的汉子,两鬓已新添了许多白发,满脸皱纹,颜色憔悴,形容枯槁,看上去全然像一个老人。
文学流派的纷争已然成为过去,真正有价值的作品最终得到了沉淀,《平凡的世界》成为了“文学常青树”。对于读者来说,不管什么流派,只要具有民族特色和民族气派,看着过瘾,他们就喜欢。读者的回馈,是对路遥作品的最好评判。正如路遥在茅盾文学奖颁奖仪式上的致辞:“人民生活的大树万古长青,我们栖息于它的枝头就会情不自禁地为此而歌唱,只有不丧失普通劳动者的感觉,我们才有可能把握社会历史进程的主流,才有可能创造出真正有价值的艺术品。”
这就是文学的责任意识,将文学创作当做了严肃、神圣的工作,当作义无反顾的精神抉择。文学就是高山,写作者用毕生的精力攀登。有了这种神圣观念的支撑,作家才愿意将创作当作沉重的“拉犁种地”,“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更重要的是,将应该承担的为时代鼓与呼的责任放到了生命高度,胸中有澎湃的文学火焰,给大众带来积极的文学思考。正因为如此,他笔下的人物才能充满活力和血性,被读者认可和传颂。
当下,有文化责任意识的作家日益减少了。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有些作家“春心萌动”,不惜反传统,甚至反道德、反良知,“用身体写作”,用低俗露骨的文字蛊惑读者,对文化阵地的健康发展造成了诸多不良影响。还有的作家,总希望通过创作带来滚滚财源,“写作对他们而言更多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体验。或许只有当经济紧张时,才会提笔伏案”。当作家将利润和经济回报当作创作的唯一目的时,其自身应该担当的“为民众代言”的社会责任无疑会受到影响,出现唯利是图、实惠主义、利润崇拜的创作倾向。
借助新版《路遥全集》的出版,我们希望出现更多像路遥那样,怀着神圣的文化责任意识,勤勉而又诚实地从事崇高精神劳动的文化从业者。唯其如此,才能促成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才能胜任凝聚人心、引领风尚、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光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