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前不久《延安日报》周末版约请我谈谈延安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问题,我写了此短文,欢迎争鸣。
应以“一盘棋”思路发展延安文化旅游产业
——发展延安文化旅游产业之我见
厚夫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既符合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的现代发展理念,也完全可能成为欠发达地区优化结构、跨越发展的突破口,对于进一步提升经济质量和发展水平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延安各种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今天,在延安能源资源不断减少、开辟新财源提到战略高度的今天,依托品位高、种类多、文化蕴味深厚的文化资源,做大做强延安的文化旅游产业正是适得其时。
首先,应建立全市文化旅游产业“一盘棋”的整体决策机制。目前,制约延安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这样几方面:一是延安市的整体规划与建设上文化含量不够,与延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不相称,与延安作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不匹配,与延安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地位不相吻合。在城市规划、市政建设、城市管理、文物管理、文化建设、旅游发展、文化宣传等牵涉到延安整体形象的工作上,没有统一的协调与决策机构,往往政出多头,资源浪费,效率低下。尤其是市政规划与建设,根本没有考虑到延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一味求新、求洋,严重破坏城市肌理,现在市区满眼都是鳞次栉比的高楼,暴发户的形象一览无余,而焚琴煮鹤、杀鸡取卵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而延安的出租车司机漫天要价、态度蛮横的现象,令外地许多游客都感到震惊。可以说,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延安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势必影响延安文化旅游产业的升级。我建议市上应成立“延安文化旅游发展委员会”,吸纳各职能部门领导以及文化与旅游方面的专家,采取定期会商机制,统一评估、协调涉及到与延安形象相关联的工作。只有真正形成决策合力、管理合力、运作合力,才能给延安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供最优生态环境。
第二,精心策划、设计与延安深厚的历史文化品格相符合的延安的旅游产品。在市场经济社会中,政府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建设最佳投资环境,剩余的事情要交给企业运作。要在创造最佳投资环境的基础上,广泛吸引外来资本、民间资本进入文化旅游产业领域。文化旅游产品是文化旅游产业的核心内容,它具有商品属性,必须严格按照商品的经营策略来精心策划、设计、包装与营销与延安深厚的历史文化品格相吻合的延安文化旅游产品。一是依托民族、地域、本土文化特色等优势,着力打造“圣地延安”、“华夏第一陵”、“黄河壶口瀑布”等主题突出、形式新颖、精神上催人奋进的文化旅游拳头产品。二是精心策划以节事活动,以“延安过大年暨中国秧歌节”、“延安红色旅游节”等节事活动的举办来刺激延安旅游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三是围绕黄河、黄土、民族圣地、革命圣地的丰富文化资源,策划一台经常性演出的大型主题性突出的舞台剧,以满足游客娱乐生活的需要。前些年,延安为了解决游客“白天看景,晚上睡觉”的问题,曾打造了大型音乐舞蹈《走进延安》,但由于未能与旅游业的有效对接,这个节目也注定到后来不了了之。四是发展休闲文化产业,一方面吸引外地游客,另一方面吸引延安乃至陕北的本地游客。
第三,充分调动与保护全市乃至全国人民为延安文化旅游出谋献策的热情。长期以来,延安市的旅游与文化产业的发展决策不甚透明,更多地体现出领导意志、长官意志以及部门意志,没有有效地征集各方意见,没有开展发动全市乃至全国人民献计献策的工作,没有保护来自民间好点子、金点子的热情,造成决策的非科学性与非民主性现象普遍存在。因此,一要建立长期关注延安旅游的专家、学者的“延安文化旅游发展咨询机构”,广泛听取专家意见,充分论证,科学研究,精心规划,不走弯路。二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台以及网络媒介,开通必要的沟通管道,建立必要的奖励机制,开展“我为延安文化旅游献良策”、“我为延安文化旅游做贡献”,千方百计保护全市普通百姓献计献策的热情。
说一千道一万,对于延安市而言,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就是要有全局观念、整体观念,绝不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把延安当作整体的文化产品、旅游产品,严格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予以有效包装、营销。只有这样,做强延安的文化旅游产业才有希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