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又是一年“闹红火”

(2008-02-20 10:08:15)
标签:

文化

分类: 随笔
 这篇短文是我去年应邀为《三秦广播电视报·延安周刊》所写,文章发表后,新华社记者引用了我的观点,称“延安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厚夫先生认为,‘陕北过大年’民俗活动是陕北人的‘狂欢节’”。
                又是一年“闹红火”

 又是一年“闹红火”

 

   “陕北过大年”的闹红火,是陕北人恪守四季、沉默一年生命情感的总爆发。它像地下突腾运行的火山一样,经过一年的能量积蓄,终于不可遏制地喷发出来。那种沉默中的爆发,寂寞中的喧腾,是大苦之后的大喜,是陕北人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因此,我在多种场合里反复说过,“陕北过大年”的民俗活动是陕北人的“狂欢节”。要领略陕北人充满生命活力的民俗事象,就应该到正月的陕北来;要了解陕北人的心灵世界,也就应该到正月的陕北来。

   这些年,延安市不断发掘民间文化资源,精心打造的“延安过大年秧歌游街大汇演活动”,就是一道精美的文化大餐,就是一道丰富视听觉盛宴。每个来到每年正月十五“延安过大年秧歌游街大汇演活动”现场的朋友,无不为那种充满生命激情的文化仪式所震撼、所激动。

  又是一年“闹红火”

  “延安过大年”中“闹红火”的一个重要的活动,就是以鼓为主体道具的民间广场舞蹈艺术展演。“鼓文化”是战争的产物,古代陕北长期处于中原汉民族和草原游牧民族兵马对峙的高地。战争培育了“鼓文化”的兴盛,“安塞腰鼓”可以说是这方面的极致。产生于金戈铁马时代的“安塞腰鼓”,在岁月的沧桑中逐渐演绎成节日喜庆、祈福吉祥的娱乐工具。这种充满激情与力量的舞蹈,已经成汉民族最雄健的舞蹈之一,征服了全世界。延安的“鼓文化”非常发达,除了享誉世界的“安塞腰鼓”外,还有“洛川蹩鼓”、“宜川胸鼓”、“黄龙猎鼓”、“黄陵抬鼓”、“志丹扇鼓”、“木兰花鼓”、“吴起老鼓”等鼓艺节目。这些鼓艺形成的系列产品,虽各有特点,但整体上气势磅礴,动感十足。置身于现场的观众,当脚踏着鼓点,耳听着鼓声,目睹着鼓威,品味着鼓韵,难道还捕捉不到这跳荡着古老民族脉搏的鼓魂吗?又是一年“闹红火”

   “延安过大年”中“闹红火”的另一个看点就是传统的“陕北大秧歌”。“陕北大秧歌”虽然起源于民间实用的祭祀活动,但经过几千年的演绎,也发展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全国解放后,“陕北大秧歌”随着革命的步伐,扭遍了全中国。“陕北大秧歌”的民间参与性强,即使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普通百姓也可以现学现演,因此它的人缘极广。“延川大秧歌”是“陕北大秧歌”中的优秀代表,已经融注丰富的人文文化内涵。伞头的唱也好、扭也好,整个队形的变化也好,极富舞蹈性与观赏性。当然,这些年,延安市一些县区还开发出“吴起铁鞭舞”、“延长梆子舞”、“甘泉荷花舞”、“子长老号”等优秀的民俗娱乐节目,给“大秧歌”增添了不少新的亮色。又是一年“闹红火”

  到延安过大年,看“安塞腰鼓”,扭“陕北大秧歌”,听“陕北民歌”,这是人生莫大的惬意。又是一年“闹红火”

  朋友们,快来吧,快到延安来,快到延安“正月十五”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