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画》名家作品|马子恺篆刻

《诗书画》名家作品|马子恺篆刻
【前言】
《诗书画》杂志是一本高阶人文艺术期刊,关注经典并面向当代,探讨总结艺术家的艺术实践和学术成果,刊发古今中外诗书画印领域大师巨匠的经典作品和研究文章,选题通观细究,视角广而深入,是人文艺术研究领域中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诗书画》杂志是具有正规的国际国内双刊号,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学术期刊。


刀笔任纵横
马子恺书画印略论
文/林乾良
西泠同社济南马子恺,廿五年前枉顾寒斋。惊其书印高雅且有创意,迥非其年岁可臻者,视同畏友。我因两家儿孙悉居北美,数度往探继以移民,遂疏往来。后知其誉满京华,遥为之庆而已。2018年,西泠印社115年会上,与孙慰祖三人同坐一隅,始得重晤详叙别况。以新作《印文化概说》一书赠之,彼赞我“老而弥坚”,孙则称“你的学术研究总是走在大家前面”,所不敢当。去岁,又蒙赐临,赠我《廿四孝印谱》,知弘扬孝文化甚力。我周晬失怙,胥赖亡母含辛茹苦始得成立。奉养未几,因病仙逝。风木之痛,刻未去心。得沙师孟海、陆师维钊之教,设沪、杭、福州、安吉四馆。与子恺虽数十年间仅数度逢,而彼此同好、同怀,犹胜密迩也。


子恺祖籍金陵,世居山左,游艺京华廿余年,成就斐然。其既出名门,实多才艺。其祖海翁、外祖效禹,均有名于时,有功于世。彼幼而颖悟,长而劬学,故于书画、篆刻均早露头角,海内外广为延誉,观其所著《古篆论语》《周易锦言》《玺印精华》诸书,皆彰显其学术之精严。近年,携其佳作飞行全球交流办展,于扬我中华传统艺粹,功绩甚著,深受英法美加诸国各界名流赞誉。去岁,又应邀至剑桥大学举办巡展,英伦名公巨贾皆莅临称赏,为吾国书艺倾倒。凡此种种创举已标青史矣。其诗文亦不俗。子恺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兹录其《观山》一首:“流水十年间,忘机每独还。萦怀无尽意,一鸟过青山。”彼旧居紫竹院,曾梓《昌运宫印谭》,兹录其一则如下:“篆刻之道,本乎天趣,不宜绸缪经营。应取法高古,学得浑厚,方可怡然自乐,延年益寿。”此亦我久蕴胸中而未能出之以笔者也。

子恺书诸体皆能,而以古篆为最佳。曾于京发起“中国古篆艺术论坛”,为中外学界所重。印人多工篆,我亦然。其能挥洒自如,奇正相生,意趣盎然,耐人寻味者,实不多见。其行草飘逸灵动,有晋唐眉宇。每以两三行狂肆大书之古篆,配小字行草以释其文并衍其意趣,钤三五印以增其色,虽小品亦颇足观赏。今有朱液,或以作大书,益觉可喜。所作廿四节气小册,见者无不爱重。其独创之中国书法与西方彩画相合之作,其篆不羁,全纸灿烂七彩。其字中有多格者,必各以异色填之。如“会”之繁体有“田”与“日”。字外亦泼彩、然其色调、形状、大小自有韵律,此则古今仅见、中西合璧之创举也。名作如《花好月圆人寿》,置花黄浓色之“月”字于高处,似《仲夏夜之梦》意境。

日进无疆 · 辉光日新

花好月圆人寿
子恺之篆刻,纯以古篆出之,间作汉印、元朱,。简言之,其印式以古玺为主。古玺有专文,称“古玺文”。吾社前辈故宫博物院之罗福颐有《古玺汇编》与《古玺文编》两著,举世崇之。其实,今之篆刻界论古玺系兼先秦大篆而言,如两周金文、石鼓文、鸟虫书、楚帛文等,子恺之古玺亦如此。所作如“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吉事有祥”、“并受其福”、“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等,均大气磅礴、奇正相生、意境高古之作。刀与笔异,笔以流畅、潇洒为主,刀以苍茫、浑厚为主,求“折釵股”、“锥画沙”之金石味。子恺之印,我最爱其篆法与章法之正斜、方圆、动静、疏密间变幻无穷,出人意表,真心手相侔之佳作也。或谓印只讲刀而无笔,非也。印中笔意,我时见之于子恺之作也。
篆刻作品




马子恺先生艺术简介

马子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