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疯狂的巨人  ——哈姆雷特与堂吉诃德疯狂之比较

(2007-11-25 00:54:55)
标签:

艺术赏析

堂吉诃德

哈姆雷特

分类: 写成文的东西
 

一.恩格斯曾经这样说过:(文艺复兴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在这个需要并产生了巨人的时代,哈姆雷特和堂吉诃德这两个都曾经疯狂的人,似乎不值得一提,但是我觉得,他们其实也是巨人,他们以不同的形式诠释着巨人的含义。他们的疯狂,是巨人的疯狂,是想成为巨人而不能的疯狂。甚至可以说,他们的疯狂,使原本不能成为巨人的他们,从另一个角度实现了理想。

 

二.哈姆雷特与堂吉诃德的疯狂,都可以归因为理想与现实之间深刻矛盾的激化。

受到人文主义影响的哈姆雷特认为,“人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作品!理性是多么高贵!力量是多么无穷!仪表和举止是多么端整,多么出色!论行动,多么像天使!论了解,多么像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在他的心里,父亲是最英明的王,母亲像圣母一样,他们的王国和平而安详。然而现实是怎样的呢?父亲被暗杀,叔父篡位,母亲改嫁,奸佞当朝。“全世界是了不起的一大所监狱,里面有许多闭室、监房、暗牢:丹麦是里面最坏的一间。”年轻的哈姆雷特,坦率、正直,怀揣着美好的理想回到祖国,却面对这样一个现实。试问他怎样承受从理想的云端跌落现实谷底的巨大落差!在现实与理想的夹缝中,起初极端理想的哈姆雷特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他怀疑一切曾经认为美好的,仇视一切曾经深爱的。伟大的社会理想被强烈的复仇欲望所取代,对自我的不认可又让他总是犹豫不决。王子在这样的心理主导下不停的思考,却在个人性格和社会的双重压力下久久不能付诸行动。他心里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以至于不得不装疯卖傻。他的疯狂,是他压抑太久之后的爆发。

堂吉诃德则生活在一个“过时的骑士时代”。骑士精神不复存在,骑士信条不再被提及,甚至骑士制度所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都已经消失殆尽了。但是,可笑的是,所谓的“骑士文学”却风靡一时。受到那些文学作品的影响,对古代骑士生活无限崇拜和向往的堂吉诃德“出征”了!他从一开始就是疯狂的,可以说,他的疯狂像是“走火入魔”,其实就是一种过分的执着。他坚信骑士制度还在,骑士精神不灭。他虽然不像哈姆雷特那样,能够清醒的认识到自己在做什么,只是一味模仿书中所写的东西。但是,那也是他个人的理想抱负,是他希望自己为社会做的。他的疯狂,是真疯,是无意识的。但是,也可以说,在潜意识里,堂吉诃德的疯狂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逃避。为了实现理想,他宁愿疯狂。

哈姆雷特和堂吉诃德两个人,疯狂的根源都是一样的。理想遭遇现实的残忍压迫,他们不能不疯狂。但是他们的疯狂又表现为不同的形式。

 

三.哈姆雷特与堂吉诃德的疯狂,真真假假,虚实难辨。

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高贵王子,哈姆雷特与堂吉诃德的最大不同,就是他懂得如何控制自己。所以,虽然他所经历的打击绝对有理由让一个人真的疯狂,他也没有真的发疯。他有理性的思考,他有预谋、有步骤的策划了一场“装疯”的好戏。他的疯狂,是一种自我强迫,强迫自己暂时不去复仇,甚至不提复仇。但是却在精心安排的这场好戏中,在麻痹了“敌人”的同时,一步步走向自己复仇目的的实现。

正相反,堂吉诃德的所作所为,看起来好像自成一套风格,但实际上,他除了模仿书中的情节外,就几乎没有自己的思考。他的疯狂,就是一种自我放纵,放纵自己的幻想,让自己随着书中的情节,也就是自己的理想,任意妄为,在想像中过足了“行侠仗义”的瘾。但是,对于自己所作所为会造成怎样的后果,他全然不知,也没有考虑过,甚至就不觉得应该考虑这个问题。

可以说,哈姆雷特的疯狂,是让自己放慢脚步,更自己赢得更多的时间去思考;而堂吉诃德的疯狂,则是给自己加速,不给自己思考的机会,只是尽情的为理想而“战斗”。

但是,哈姆雷特就真的是在装疯吗?堂吉诃德是完全真的疯狂吗?我不这样认为。他们的疯狂,在我看来,真真假假,虚实难辨。

哈姆雷特看似装疯,但是他的优柔寡断,怀疑一切,踟蹰不前,本来就是一种病态的心理。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心智不正常也是很正常的表现。他的“装疯狂”中也或多或少的存在着“真病态”。“装疯”安排演出、杀人,是“健康的疯狂”,“病态的清醒”。

同样,堂吉诃德也并不是一直“疯着”。他的疯狂是一种“妄想症”,是受骑士小说毒害的结果。刚才说他的疯狂是自我放纵,但是在这放纵里,又何尝没有自我约束呢?他约束自己奉行骑士之道,在屡次出丑后,面对众人的冷嘲热讽,劝说阻挡,甚至自己也有些“清醒”的认识到自己“事业”的不可行性时,他都强迫自己坚持这样的“疯狂”,以实现他行侠仗义的理想。因为在那样一个时代,只有装疯卖傻,他才能在自己的理想中自由驰骋。

对于他们俩个人来说,真假难辨的疯狂都不能单纯的看做是一件坏事。相反,我倒觉得疯狂于他们而言是好事。

正如人们所说,哈姆雷特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而堂吉诃德则正相反。可以设想,如果没有疯狂做“武器”,性格上的弱点足以让哈姆雷特永远没有勇气完成复仇的大业,于他而言,疯狂是盾牌,更是长矛。而堂吉诃德呢,他的行为是为世人所不能接受,至少不能以平常心接受的。更多的人是以嘲笑的心态看他的,但是他又十分热爱自己的“事业”,如果不是因为疯狂,他可能早就已经一蹶不振。疯狂有效的化解了他本应该面对的尴尬,减轻了他本应该承受的痛苦。

疯狂,是他们的自我保护。现实不给他们机会,他们就用这种方式保护自己,保护理想,创造机会,实现理想。

 

四.理想的结束,生命的终结。

这两个故事,都以主人公的死亡而告终。不同的疯狂,得到了不同的结果。哈姆雷特与仇敌同归于尽,堂吉诃德则是幡然醒悟,得以善终。

很多人说,哈姆雷特是软弱的,堂吉诃德是有勇气的。我却不这么认为。他们都曾经以不同的形式疯狂过,都是为了自己的理想而疯狂。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看到的是哈姆雷特的优柔寡断,是堂吉诃德的勇往直前。但是最终的结局却反应出他们对理想的态度。且不说作者写作的目的是要歌颂什么,鞭笞什么,推崇什么,反对什么,只说主人公对理想的态度。哈姆雷特用自己的死捍卫了理想,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结束了他所鄙视的人的生命,甚至包括他自己。虽然他并不是亲手杀死每一个人,但是,至少他致死没有放弃理想,没有放弃自己要做的事。而堂吉诃德却在最后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因为他知道理想无法实现,最后还是向现实妥协了。但是,他的妥协是对自己一生的否定,难道不需要巨大的勇气吗?

哈姆雷特上演了飞蛾扑火,堂吉诃德诠释了悬崖勒马。他们结束理想、结束生命时,一个将疯狂进行到底,另一个幡然悔悟不再疯狂。但是不管怎样,他们都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以与以往不同的自己面对了自己。他们都是勇敢的人!

 

五.疯狂中成就的巨人。

最终,哈姆雷特和堂吉诃德都在疯狂中找到了自己从前缺失的一面,哈姆雷特不再裹足不前,堂吉诃德终于思考过错。他们超越了自我,完善了自我,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自己心中向往的巨人。

所以,他们的一生,不论多么荒唐、多么心酸,我都认为,他们的曾经的疯狂,可悲,但是更加可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又见铁达尼
后一篇:《奋斗》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