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宋吉州窑黑釉天目木叶茶盏】███中国瓷与茶文化

(2008-10-31 17:26:52)
标签:

博物馆

瓷器

古董

古玩

股票

股市

故宫

价格

金融危机

明清瓷

拍卖

青花瓷

文化

分类: 高古瓷/吉州窑系
 
 
品名
宋吉州窑黑釉天目木叶茶盏
尺寸(厘米)
长度 宽度 高度 厚度 直径1  直径2
    4.3   13.8  
窑口 吉州窑系 品相 总体良好
年代
宋(公元960-1279) 
类别  古瓷器/高古瓷/宋吉州窑系
介 绍
注:描述仅供参考,价值由您自己来判断!

 

此碗为宋代江西吉州永和窑制品。木叶纹是用一种树叶放在釉上烧制而成,是吉州窑独创。吉州窑也以此闻名天下。木叶碗也是天目盏的一种,是用来斗茶用的。此碗制作规整,木叶脉络清晰,釉面苍老,土黄色胎,十分珍贵,市面上存量极少,故收藏价值极大。被日本列为国家一级文物(登录日本重要文化财)。【汲雅轩】

部分图片(实物拍摄,更多高质量照片见店内商品页)
注:大尺寸图片,下载较慢,请耐心等待...
http://lh5.ggpht.com/_dU6y29v0U_0/SQq7FUE9t3I/AAAAAAAACig/nHLYKmeBWZU/s800/%E3%80%90%E5%AE%8B%E5%90%89%E5%B7%9E%E7%AA%91%E6%9C%A8%E5%8F%B6%E7%A2%97%E3%80%91-CQ0049.jpg
本藏品正在竞拍中(详情见店内),敬请光临赏拍!—>http://lh6.ggpht.com/jiyaxuan.cn/SOcfKoE4bHI/AAAAAAAABoc/802MMd3nCXM/s144/%E9%9B%85-120.jpg
小 资 料

 

漫谈吉州窑

在今江西省吉安永和镇,吉安在唐宋时称吉州,故名吉州窑,也称永和窑。吉州窑创烧于唐,宋代是吉州窑的兴盛时期,而终于元代。该窑的产品种类繁多,有建窑的黑釉瓷,有定窑的白釉瓷。有景德镇的青白釉瓷,有仿“哥窑”的百圾碎瓷,还有磁州窑的白地黑花釉瓷等,虽是五花八门,但各有特色。在这些产品中应以黑釉瓷独具风格,如玳瑁斑,鹧鸪斑、剪纸贴花、木叶纹釉等最赋盛名,还有绘花、剔花、描金、堆塑和文字等,装饰技艺如书写有“福山寿海”和诗文等。

吉州窑产品的胎有两种:一是瓷胎,有土黄色、米黄色和灰青色;二是缸胎,有酱紫色和泛青的紫黑色。无论是瓷胎或缸胎,其胎质都比较粗松,胎体厚重。器物有碗、杯、盏、瓶、罐、炉、枕、盒、玩具,人物佛象等。釉色有青釉、白釉、青白釉、黑釉、绿釉、酱釉等多种。


黑釉剪纸、贴花瓷是吉州窑所独创,而木叶贴花瓷又是吉州窑的一绝,这在全国其他窑址中从未发现有这种产品。吉州窑在装饰技艺上,除釉上彩绘外,还有一部份是釉下彩绘,这对后来的青花瓷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

 

吉州窑是中国古代江南地区著名的民间瓷窑,始于晚唐,发展于北宋,极盛于南宋,元以后逐渐衰落。其窑址分布于今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为中心的赣江两岸,主窑场有彭家窑、永和窑、临江窑等,因隋代至宋代吉安称吉州,故名“吉州窑”。

 

由于是民间窑口,所以吉州窑烧出的瓷器被当时百姓广泛使用。这次展出的瓷器以宋朝的居多,所以不难看出,南宋时期的人们喜欢使用黑色或者黄褐色的碗和盘子,并带有木叶纹、剪纸贴花、玳瑁斑、虎斑纹等现在看来属于抽象派的花饰。

吉州窑遇水放光彩

据了解,吉州窑的瓷器有个特点:平时看来釉面不是很光滑,但一遇水马上变得色彩闪亮,釉面放光,其效果类似于雨花石。吉州窑的陶瓷中有代表性的是木叶天目盏,就是黑陶瓷茶盏中嵌了一片树叶,这是吉州窑独创的,誉为天目中的瑰宝。木叶天目盏看上去像翻转的斗笠,黑得油光闪亮。令人称奇的是,盏内嵌着的树叶,看似突出,一摸却又与盏底一样平。吉州窑所产木叶天目、彩绘、兔毫天目、剪纸贴花等产品,制作技艺居同时代世界领先水平。日本东京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吉州窑木叶天目盏和玳瑁盏,被列为国宝级文物,每年只在有限的时间内拿出来供人参观;美国波士顿美术馆收藏的黑釉加花蝶纹瓶和卷草纹加彩壶,被视作稀世珍品;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博物馆陈列的在印尼出土的中国古瓷,其中就有吉州窑的黑釉黄斑碗。

吉州窑是外贸龙头

据专家介绍,宋朝的吉州窑瓷器还远销海外,是宋代外贸出口的龙头企业。吉安县永和镇现存24座窑包遗址,像一个个小山岗,延绵近两公里,人们称之为窑岭。据专家考证,仅24个窑包遗址,就至少堆积了72.6万立方米的陶片。据《永和镇志》载,吉州窑兴旺时的窑工不下三万人。

据考证,吉州窑到了明朝中后期,大约在公元1500年左右就停烧了,前后延续了600多年,停烧的原因至今众说纷纭。【汲雅轩】

 
 

 

 
瓷中瑰宝:天目木叶盏

 

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且内涵丰富。过去,寺院僧侣有“以茶论道”的清规和以茶代酒宴请上宾的“茶宴(礼)”;文人雅士以茶会友、品茗吟诗,至今还在民间保留着婚丧喜庆、“客来敬茶”的礼仪。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我国的“茶礼”传到毗邻的日本,慢慢地发展成为日本的“茶道”。

日本的“茶道”仪式非常规范,并具独特的风韵,举行茶道仪式的厅、堂布置,泡茶方法,使用的茶具均效仿中国的“茶礼”。其中仪式上使用的黑色茶碗,叫“天目盏”,最早是从西天目山传过去的。

据《西天目山志》记载:宋末元初为西天目佛教活动鼎盛时期,国外高僧陆续入山参禅问法,日本为最。日本僧人视西天目为临济宗发祥之地,1926年,日高僧元光寂室于西天目参禅回国,仿西天目禅院规制开创永源寺,建立永源寺派,视西天目为祖山。“‘天目盏’又名‘天目木叶盏’,是天目山各寺院中招待贵宾的茶具。日本镰仓时代(我国南宋时期)来中国的留学僧,从西天目带去天目盏、银杏种子和高峰、中锋、断崖画像及手书……”据说,当时大批日本和尚来我省余杭径山的香林寺、临安西天目山的禅源寺和天台山的国清寺拜师学佛,在潜心学习佛经的同时,也虚心学习中国的其它传统文化和科学技术,其中就包括了“茶礼”仪式、使用的茶具和银杏的栽培等等。

天目茶盏是一种黑釉烧制的瓷茶器,墨黑的底色上散布着深蓝色的星点,构成美丽的图案,这些星点的四周还有红、蓝、绿等色彩,因在阳光的照耀下,色彩常会变异,便称“曜变”或“曜度”。这种黑色的天目茶盏是日本茶道仪式中的必备茶具,倍受日本人民的青睐。在日本,凡是黑釉茶碗,统统被称为“天目茶盏(碗)”。后来又发展到凡是黑色的瓷碗就叫“天目”,“天目”成了一切黑釉器皿的代名词。

黑色 “天目茶盏”是从西天目山传到日本去的,已经被考证确认。但“天目茶盏”是否出产于天目山,考古界曾有过争论。更多的古瓷专家认为,虽然西天目的寺院大量使用“天目茶盏”,并传至日本,但却不是天目山的产品,而是由福建建阳县的建窑所产,主要理由是:天目山一带没有发现古窑址。但在20世纪60年代末和 70年代初,临安市(原为县)文物部门组织文物普查,发现了在天目山南麓的凌口乡一带有古窑址,经考证为宋窑窑址。窑址在凌口乡的谢家村与绍鲁乡敖干村交界的松毛坞一带,有大小窑址24处。从古窑址发掘到的瓷片中,发现了不少黑釉茶盏(碗)的碎片,这些实物足可证明,南宋时期这里曾烧制过黑釉茶盏,从而完全可以断定“天目茶盏”出于天目地区。

遗憾的是在国内“天目茶盏”已绝迹,制作工艺失传。而重视文物保护的日本,却有4只“天目茶盏”古品传世至今,被日本博物馆当作国宝珍藏了起来。1980年12月,《浙江日报》曾发布过一条新华社的消息:“仿宋”曜度天目茶盏在日本研制成功,这种名瓷原产我省天目山,宋代传入日本。【汲雅轩】

 
 
 

吉州窑--中国最具创新意识的民窑

 

在今江西省吉安永和镇,吉安在唐宋时称吉州,故名吉州窑,也称永和窑。吉州窑创烧于唐,宋代是吉州窑的兴盛时期,而终于元代。该窑的产品种类繁多,有建窑的黑釉瓷,有定窑的白釉瓷。有景德镇的青白釉瓷,有仿“哥窑”的百圾碎瓷,还有磁州窑的白地黑花釉瓷等,虽是五花八门,但各有特色。在这些产品中应以黑釉瓷独具风格,如玳瑁斑,鹧鸪斑、剪纸贴花、木叶纹釉等最赋盛名,还有绘花、剔花、描金、堆塑和文字等,装饰技艺如书写有“福山寿海”和诗文等。

吉州窑产品的胎有两种:一是瓷胎,有土黄色、米黄色和灰青色;二是缸胎,有酱紫色和泛青的紫黑色。无论是瓷胎或缸胎,其胎质都比较粗松,胎体厚重。器物有碗、杯、盏、瓶、罐、炉、枕、盒、玩具,人物佛象等。釉色有青釉、白釉、青白釉、黑釉、绿釉、酱釉等多种。黑釉剪纸、贴花瓷是吉州窑所独创,而木叶贴花瓷又是吉州窑的一绝,这在全国其他窑址中从未发现有这种产品。吉州窑在装饰技艺上,除釉上彩绘外,还有一部份是釉下彩绘,这对后来的青花瓷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

 

吉州窑创烧于唐代后期,兴于五代,极盛于南宋,衰于明代中后期,距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遗址主要分布在今江西吉安县永和镇附近的赣江两岸。由于唐宋时期习惯上以属地州名命名窑场,吉安自隋至元初曾称吉州,永和镇属吉州管辖,因地得名,故称吉州窑;又自东汉至宋,在永和曾置东昌县,所以吉州窑又称东昌窑、永和窑,是宋元时期独步一时的民窑。吉州窑釉色丰富多变,有黑釉、白釉、青釉、褐釉、绿釉、黄釉等;装饰工艺有洒釉、彩绘、刻花、剔花、印花、剪纸贴花和木叶纹等,尤以剪纸贴花、木叶纹和彩绘最具地方特色。

 宋代,随着经济的大发展,包括书法、绘画在内的文化艺术随之迅速发展,涌现出众多有一定文化水平的民间艺人,极大地丰富了社会文化市场,加之宋代几位皇帝对书画艺术的推崇,更使社会文化氛围浓厚。吉州窑的工匠们在磁州窑白地黑绘技法的启发下,吸收了深受人们喜爱的传统水墨画和书法艺术的技法,创造了具有水墨画风的彩绘瓷画艺术,与磁州窑一起开启了我国瓷器彩绘装饰的新纪元。这种彩绘瓷,黑褐色的图案装饰在米黄色的瓷胎上,黑白分明,对比强烈,突出了作品神形兼备的神韵,深化了吉祥如意的主题,体现出清新雅致、富于情趣的艺术风格,给人以美的感受。

吉州窑的彩绘工艺分釉上彩绘与釉下彩绘两种,以釉下彩绘最为多见,也最具特色。釉上彩绘以草木灰为原料,绘在黑釉上,烧成后呈灰白色,亦有呈金色者,从目前所获标本看,仅有黑釉盏一种器物装饰在盏内壁。釉下彩绘以铁元素为着色剂,故又称“铁绘”。彩绘工艺是直接在坯胎上施铁质涂料,然后施加一层薄釉,烧成后画面成份为三氧化二铁,其色调因含铁量的多少,以及在焙烧过程中火候的高低而产生差异,一般深者为黑色,浅者为褐色,这样,烧成的器物,白地褐花,显得清新淡雅。由于三氧化二铁比较稳定,在高温烧制中不熔不走,无晕散现象发生,依靠釉层的遮盖,经焙烧而显露明澈晶亮的艺术效果,能很好地表现出作者所要描绘的对象,色彩在釉下,彩绘不易磨损、腐蚀,色泽莹亮,经久不变,深受时人青睐,是吉州窑烧造技术上独树一帜的成就。从丰城市“淳熙十年”(1183年)墓所出彩绘牡丹纹瓶、南昌县“嘉定二年”(1209年)墓所出彩绘奔鹿纹盖罐和彩绘莲荷纹炉等精美文物来看,釉下彩绘技术在南宋前期已达到十分娴熟、完美的程度。

  民窑产品基本上都是要在市场上流通的商品,所以在制作时必须考虑消费对象和生产成本,考虑消费者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审美心态。吉州窑所面对的消费对象大都是普通的民众,他们要购买的是最普通的家用器皿,既要实用又要便宜,还要符合自己的审美心理,在这种定位上,釉下彩绘的主要器物有罐、炉、瓶、盆、盘、碗、杯、壶、钵、粉盒、器盖、枕等日用瓷和陈设瓷、文玩一类高档艺术瓷。彩绘瓷画作为一种依附在日用工艺品上的绘画,紧紧地与商品交换中的经济价值、日常生活中的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联系在一起。题材多为表达吉祥如意、美满幸福等与民间习俗相关联的写意画,如双鱼、双鸭、双凤、双蝶、奔鹿、喜鹊、小狗、马等千姿百态的花鸟虫鱼、飞禽走兽,或为与绘画相关的牡丹、折枝梅、芦草、卷草、并蒂莲、梅竹、月梅等精工细绘纹样,或为水波、锦地纹、弦纹、八卦纹、连弧纹一类结构严谨的几何纹样,可谓丰富多彩,富有生活气息,反映了平民百姓企盼祥和幸福的美好愿望。罐、瓶等大件器物往往在肩、颈部饰回纹、弦纹组成的带状纹,腹部饰水波纹或以对称多弧开光形式表现画面主题,内绘奔鹿、鸳鸯戏水一类图案,外面衬以水波纹、回纹、织锦、蕉叶、卷草纹、弦纹之类二方连续式纹带或散点式花边。水波纹是元代吉州窑最富有时代特征的装饰纹样。盘类器多绘双鱼戏水。壶类器多饰双蝶、缠枝蔓草、梅花纹样。杯类器多饰宽窄弦纹、梅蝶纹。粉盒盖面多为弦纹、葵花、梅花、芦雁和乳钉纹,有的落“粉盒十分”、“尹家个”之类款识。枕边沿多绘宽带纹,内为三连弧与六连弧开光,窗内绘梅竹、松枝或海涛纹,有的在底部压印长方形方框,内有“舒家记”、“元祖郭家大枕记”之类标明器物生产作坊的款识。鼎、炉类器颈部多饰回纹,腹部为连弧开光,内绘梅竹、莲花、八卦纹,窗外衬以莲瓣、四边或六边几何纹样。总之,宋代的奔鹿纹、元代的水波纹是吉州窑富有个性和时代特色的装饰纹样,不见于同时期其他窑口。

  吉州窑彩绘瓷,虽然胎质并不是太精细,纹饰也比较简练,但并不意味着不讲究情趣,不讲究意境。相反,它在装饰上自有独特的韵味。画面构思,根据不同的器型需要设计,采用白地褐彩、剔刻、开光等多种表现手法,以清新、明快的格调,展现出质朴的画面,或以二方、四方连续的多组纹样组合成精美图案,主次分明,层次清晰。为了制作方便、快速,常采用“一笔点画”的画法,即意断笔不断地一笔绘到底。吉州窑瓷画构图中最为独特的是开光的运用,以开光和边饰相结合的方式来突出主体纹样,这是前所未有的现象。唐代长沙窑彩绘多于壶、罐的腹部及碗、碟的内壁绘婴戏人物、鸟雀动物、花草文字、云气图案等,没有主题纹饰与辅助纹饰的区分,所绘图案置于一个上下左右开放的大空间内,既无大的弦纹及边框的限制,更无小边框的分隔、围拦。南昌县嘉定二年墓所出彩绘奔鹿纹盖罐,在罐身用粗细线条围出四曲团花开光,开辟出一个独立空间,框外绘卷草纹作辅助纹饰,烘托出框内一只奔跑跳跃的小鹿,开光的运用,强调了视觉注意的中心部位,突出了主题纹饰,使得整个画面主次分明,井然有序。开光装饰手法丰富了瓷绘艺术的表现技巧,拓宽了瓷绘艺术的表现题材,使得瓷绘艺术不仅能描绘出在空间中并列的事物,还能表现出时间上先后承续的情节,为元青花所继承。

  吉州窑釉下彩绘往往与洒釉、印花、剔花、刻花和贴花等工艺兼用,多种装饰工艺并存于同一件器物上,使产品更具观赏性。如江西省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宋代剔花折枝梅纹梅瓶,梅干用刀剔出,梅枝用刀划出,花萼采用剪纸贴花工艺,花蕊部分施用褐釉彩绘,使整个画面不仅富有立体感,而且还能使人领略到那种柔和感,别具雅趣。元代玳瑁斑彩绘石竹花卉纹盆,平折沿,圆唇,浅弧腹内收,平底,矮圈足,底足露灰白胎,造型端庄,釉色莹润;通体内外施玳瑁纹窑变结晶釉,内底阴线圆圈内绘石竹花卉图案,花茎用刻划法阴线刻,叶脉用剔釉装饰手法剔除釉层,露出灰白色的胎子来表示叶脉,这件器物上同时采用了彩绘、洒釉、剔花、刻花等四种装饰工艺,整个画面,笔法娴熟,线条纤细,笔力苍劲活泼,富有生气,代表了元代吉州窑的最高工艺技术成就,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吉州窑的釉下彩绘瓷从彩绘工艺、绘画手法到题材选择都带有磁州窑釉下彩绘的痕迹,在继承的基础上也有发展和创新。磁州窑多以浓黑似漆的重彩绘于施有洁白化妆土的胎体上,花纹有如飞瀑直泻,粗犷豪放。吉州窑泥料较细,胎体轻薄,不施化妆土,直接在坯胎上彩绘图案,烧成釉色呈红褐色,运笔细腻,施釉较薄,形成色彩柔和、含蓄秀美的瓷绘风格,画面精细,表现南方细腻风格,很像文人画家画的花鸟画。吉州窑对中国陶瓷文化的贡献不仅仅是在青白瓷、黑釉瓷盛烧时期突破了历史局限,将单色釉瓷发展到彩瓷装饰阶段,更为重要的是它创造性地运用了中国绘画中的写意画法和图案装饰技法,用一支柔软的笔生动地将花卉、鸟兽虫鱼、山水风景等自然景物描绘在瓷器上,并且结合运用诗词与书法手段,极大地丰富和繁荣了我国瓷器的装饰技法,为元代景德镇瓷工们成功烧造清新淡雅的青花瓷作好了技术上的准备,釉下彩绘与青花瓷的区别在于彩绘颜料成份不同,一个是铁料,一个是钴料。釉下彩绘瓷的烧成,是我国制瓷史上划时代的进步,它昭示着中国陶瓷以单色釉瓷为主的历史行将结束,彩瓷飞跃发展的时代即将来临。【汲雅轩】

 

 

 
 
 

 
 
 

 
说 
有更多精品及详情在店内,敬请赏拍!—>http://lh6.ggpht.com/jiyaxuan.cn/SOcfKoE4bHI/AAAAAAAABoc/802MMd3nCXM/s144/%E9%9B%85-120.jpg
*声明:本页的全部图文归【汲雅轩】所有,未经同意均不得复制,滥用,违者必究!
*建议使用分辨率:1024x768px

【汲雅軒古玩藝術精品】:
-- 收藏亦欣賞美的過程...

美人需要有英雄来欣赏...珍品需要有真人来品味...千里马常有,而伯乐...
古人云:亂世囤黃金, 盛世搞收藏...
幫您收藏,助您時尚,與您共享快樂...
誠信是根本,精益求精, 貨真價實為目標...
Enjoy ourselves,that's life!
:)

欢迎惠顾【汲雅軒古玩藝術精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