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徐伟娟:《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

(2012-06-11 16:32:25)
标签:

教研

教育

分类: 高一语文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

焦作一中语文组  徐伟娟

一、导入

(课前播放菊花幻片灯,配以周杰伦的《菊花台》歌曲,意在激发学生兴趣,营造气氛,让生更易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之中。)
师:歌中唱到“菊花残,满地伤?菊花就是黄花,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是一位善用“黄花”表达情思的人,《菊花台》中的菊花意象就是对古诗词中黄花意象的继承。

    李清照在一个秋雨点点滴滴的黄昏,看着满地堆积残损的黄花正伤怀,听着急风细雨吹打梧桐的哀乐,又想起那声声凄厉的雁鸣,不觉悲从中来,百感交集,写出了饱含苦涩愁情的词作《声声慢》,而在《醉花阴》中她写黄花则是一句肝肠寸断的“人比黄花瘦”,同样的黄花词人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情感体验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清照词两首》,从黄花入手,感悟一般黄花别样情。

二、诵读感悟

    生自由读——范读——个别读请两位学生分别朗诵两词(点拨字音句读情感)

    诵读时体会情感基调:凄惨悲凉(板书:凄惨悲凉)

    思考:为什么一般黄花别样愁?(板书:一样黄花别样愁)

三、品读探究——赏析意象

1、探究问题一:对比赏析《醉花阴》《声声慢》中的黄花意象。(让学生结合自己搜集的作者生平资料全班自由讨论)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然后教师用PPT展示李清照生平资料,再补充明确:

背景:李清照的词以金兵南渡为界分为两个时期,南渡是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岭。前期作品真实反映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些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如《一剪梅》《醉花阴》;靖康之难后北宋灭亡,她不但连续经历了国家败亡,远离故乡,丧失丈夫的灾祸,并且,在南方到处辗转逃亡避难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已丢失殆尽。词人漂泊江南,由一个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后期作品主要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隆重哀愁,如《武陵春》《声声慢》.

引导学生重点赏析“瘦”“憔悴”“堪摘”。

菊花幽静清雅,且一派天然,有隐者的俊逸之风。赵明诚曾题易安画像云:“清丽其词,端庄其品,归去来兮,真堪偕隐。”

学生可能会赏析出《醉花阴》中的黄花是作者的顾影自怜,黄花外形上的淡雅、清秀和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词人借黄花反衬因思念而花容失色的自己,作者巧妙地用形象的“瘦”表达抽象的“愁”。

《声声慢》:

菊花虽然开得极盛,然如今已憔悴。往年总要摘来带在头上,而今,无人为我摘,戴亦为人看不如任花与人一同老去,睹物思人,愁上加愁。

中黄花的赏析学生可能会想到作者借残损凋零的黄花喻指漂泊残老的自己和风雨飘摇的国家,“堪摘”暗指人老珠黄无人怜惜。

PPT展示李清照生平资料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

师引导: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一直是伉俪情深,夫妻恩爱,志趣相投,经常一起踏雪寻梅,品诗论画,观赏美景,可是现在呢?生再答。师总结:作者想起昔日看到美好的黄花,夫妇总是携手共赏,丈夫摘取一朵为自己戴上,万般柔情,千种疼爱,而此刻自己却是形影相吊,无心赏花,亡人已远,音容犹在,事过境迁,情何以堪?

作者经历了北宋到南宋的历史巨变,目睹了国破山河碎,饱尝了时代苦难,再加上作者的士大夫情怀,作者才如此伤感。

作者借残损的黄花伤己、伤时、伤国。

康震语: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这已经不是人比黄花瘦了,那个黄花瘦,那个花儿还在枝上呢,现在是什么呢,满地黄花堆积,已经连瘦都没有了,花儿已经死了,已经全部散落到地上,憔悴损,看着这些花儿,已经憔悴了,已经死亡了,已经枯黄了,已经失去了生命了,谁还会把那花儿从地上捡起来,插到自己的头上来装扮呢?我现在这样一个孤苦伶仃的老太太,谁又会来倾听我诉说内心的孤独和寂寞呢?没有。我就像这满地堆积的黄花一样,没有人去倾听我,也没有人理睬我,就这样孤单单地打发着时光

除了黄花之外,两词中的共有意象还有?(生:酒、黄昏、风)这些意象在两首词中所表达的情感也是不同的,大家选取其中的意象来说说你的理解。

明确:《醉花阴》中“东篱把酒黄昏后”,李清照把酒赏菊是把酒作为自己伴侣,来消解相思之愁,挥洒旷世之才。

《声声慢》中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酒是凉薄的慰藉,词人借酒暖身也暖一暖冰冷的心,可惜这一丝酒温难敌“晚来风急”,酒融化不了词人心头的冰霜。

风:《醉花阴》“帘卷西风”,风非急风,吹起卷动的珠帘,帘内闪现出以为愁思缠绵的少妇,她玉肌消瘦,比起帘外瘦削的菊花更要弱不禁风。

《声声慢》“晚来风急”,急风中难存点滴暖意,急风中最难将息。身凉心凉。

黄昏:《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人约黄昏后”的潜隐内涵,虽天各一方,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彼此情意遥相感知、心有灵犀。就算不能“千里共婵娟”但也能千里共黄昏吧。

《声声慢》到黄昏,是作者苦苦捱到的时刻。“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是说时光难捱,好不容易到了独自熬到黄昏,但又要怎样熬过黑夜呢?《声声慢》中的黄昏是冰冷的难捱的甚至是绝望的,而《醉花阴》中的黄昏,尚存一丝想象的浪漫和甜蜜。

2、自读并比较《醉花阴》《声声慢》中愁绪的不同。

明确:《醉花阴》中是相思闲愁,是浪漫的愁、是怀着期盼与等待的美丽的愁(板书:闲愁);《声声慢》中是家国悲愁,饱含着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哀、颠沛之苦,是绝望的、压抑的、难以诉说的愁。(板书:悲愁)

师总结:意象背后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一切景语皆情语。

3、请同学们齐读《声声慢》,选出其他你喜欢的词句及意象,从深层赏析两词,品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试用散文化的语言,加入适当的想象和联想,以“我”开头进行描述。(结构:句子+联想+角度或修辞)

    明确:过雁、酒、黄昏、梧桐、细雨等意象。

师示范我最喜欢《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我形单影只,只有残损的黄花在这清冷的秋风中与我相伴,我苦苦寻找,寻找我逝去的青春,寻找我魂牵梦萦的丈夫,寻找我失去的藏书和金石,寻找我们曾有过的幸福生活。可眼前却四壁空空,冷冷清清淡淡,孤苦伶仃的我,内心涌起万千愁思和悲痛。作者从动作、环境、心理对愁苦的情状进行了层层深入的描摹,为全诗奠定了凄惨悲凉的基调

生自由回答

过雁正是在这个时候,一群征雁,掠过高空。在急风、淡酒、愁绪难消的情景中,它们的蓦然闯入,便打破了当前的孤零死寂,使人不无空谷足音之感,但这感,却不是喜,而是伤心。因为雁到秋天,由北而南,作者也是北人,避难南下,似乎是旧时相识,因而有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了。《漱玉词》写雁的有多处,以此与她早年所写《一剪梅》中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以及南渡前所写《念奴娇》中的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对照,可以看出,这两首虽也充满离愁,但那离愁中却是含有甜蜜的回忆和相逢的希望的,而本词则表现了一种绝望,一种极度的伤心。(过雁:象征离愁)

梧桐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白居易《长恨歌》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温庭筠《更漏子》(结论:梧桐是悲凉、孤寂、凄苦的象征。)

雨: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璟《摊破浣溪沙》(结论: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四、课堂小结

通过对比赏析,我们体会到作者早年的是相思闲愁;晚年的则是在历经国破家亡夫丧后的悲愁。真是“一般黄花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由此可见,鉴赏古诗词一定要做到知人论世,赏析意象,品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把握情感主旨。

请同学们化身为作者,用自己的生命去体验,让我们在吟咏背诵中结束对本课的学习。

五、布置作业

1.你对本课还有别的疑问和理解吗?请写成小论文,如果没有请任选一首词改写成散文。

2.积累有关黄花、梧桐、黄昏、酒、雨等意象的诗句,体味这些意象在古诗词中的文化内涵。

板书设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