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2013年07月20日
(2013-07-21 12:14:29)
标签:
转载 |
分类: 区县警务 |
谨以此文献给在“7.21”抢险救援中的勇士们——
“7.21”记忆
2012年7月21日是个让人终生难忘的日子。谁也没有想到,这一天北京市遭遇61年来最强暴雨,房山区受灾最为严重。作为一名亲历者,那一幕幕场景已经深深的印在了脑海中。在“7.21”现周年之际,尘封记忆又被打开,那些已经过去、今天想来依然惊心动魄的画面又一幕幕闪出在我的眼前,让我震撼、令我感动、催我奋进。
“不准”的预报
房山城关是个老城,据房山县志记载,城区的东西两侧各有两条小河——东沙河和西沙河绕城而过,就像老北京的护城河。然而,灾难降临就从这两条河开始。
2012年7月21日是个星期六,我像往常一样早早的赶到了派出所。天气预报说这一天将有大暴雨,可是除了天气闷热的不得了之外,没有一点狂风暴雨来临时的乌云密布。在这个大家司空见惯的阴天里,大地就像是一个烤热的铁锅在悄悄地冒着热气;也没有风,空气好像停止了流动。由于是周末,“现场”不多,民警们轻松地站在院里调侃闲聊。只是在上午十点多的时候,天上飘落了几滴雨,让大伙把话题转到了当天的蓝色预警上。分局也早早下发了通知,让大家注意雨情,可这天儿哪像要下大雨的呀,这点儿雨不仅不够湿地皮,反而更热了,淅淅淋淋的小雨点落在地面上变成了白色的蒸汽。
第一个现场
下午一点多钟,这雨终于开始下了,闷热的状况总算有了缓解。这时候,我们接到分局布警,北关环岛的居民家中进水了。没有多想,我们立刻出警,这也是我这一天出的第一个警。此时的路上,积水还不太深,消防战士已经赶到了,正在为居民家中排水。这里的积水是由于燕山上面的排水不畅,致使雨水顺着燕房路迅速流下,然后在北关环岛到万宁桥附近聚集起来。这些积水不能顺畅的流入东沙河,于是侧灌到环岛附近的居民家中,好在积水情况不太严重。我们把出警的情况向分局110做了回复。在回所的路上,天有些放晴。路过一家商店时,我给自己买了一双凉鞋,因为自己的皮鞋在刚才出警的时候弄湿了。新买的凉鞋特别合脚,再想到又为居民做了一件实事,感到心情很舒畅。
它来了
回到派出所,把出警情况通过网络再次回复分局。不知怎的,这时突然倦意袭来。和同事们打好招呼,自己便钻到车里借着来之不易的凉意“咪”了一觉,还渐渐的进入了梦乡,梦见自己好像走到了一个大瀑布前,感受着它飞流直下的壮观和震耳欲聋的水声。我忽然醒了,睁开睡眼才发现,这不是梦。天灰蒙蒙的,像是天河被开了口子,雨水如流如柱般从天上倾泻下来,离我几米远的值班室都看不清楚了。而此时的城关西大街成了一条汹涌奔腾的河,水流由西向东往西沙河里狂泻。刚从梦中醒来的我被这种突然出现的场景震住了,一下子还没搞清楚此时是梦境还是现实,直到我打开车门跑进值班室,才明白汛情真到了。
此时,值班室的求助电话此起彼伏,值班民警们这时才意识到这场暴雨已经带来了灾难。雨情就是命令,全体值班民警立即投入了抢险救灾。这时,又有群众报警,城关保健路二条南口有群众被淹,我和民警安硕立即开车赶往现场。
大雨见真情
大雨卯足了劲儿下个不停,让地势低洼的保健路二条南口的积水越来越高。我们勇敢地冲过了最低处,把警车开到了二条向北地势较高的位置。这里的水位已经齐腰深,附近的个体店铺都在忙着自救,到处都是飘着的锅碗瓢盆,被水浸泡的面粉袋挺实的靠在墙边。
报警人是位30岁左右的女士,她的丈夫和孩子被困屋里。我们深一脚浅一脚的趟水前行,总算找到了这位女士的家。院子里的水已深达胸口,水面上飘着各种脏兮兮的污物,熏得人透不过气来。我们两个民警齐心协力,总算把人都弄了出来。
雨还在下,积水越来越深了,刚才停放在警车后面的小轿车已经被水淹没了一半儿。这时,一个戴着斗笠的中年人跑了过来,他操着家乡话告诉我们,在右边我们的救人的胡同里住房一对老人,他们的亲人没在家,现在也被水困在屋子里了。二话没说,我们请他带着我们走进那条胡同。第一位老人被救了出来,浑身湿透的老人家像是被吓懵了。
“到我家去吧,我家是楼房,先把湿衣服换了省的着凉。”一位大姐冲进水里,把老人架走了。于是我们继续营救第二位老人。
这个时候,我们忽然感觉泡在水里的两条腿麻麻的,大家意识到肯定是有电线漏电了。可是谁都没有畏惧,一边给供电局打电话要求停电,一边继续排查救人。该死的雨还在下着,当我们把第二位老人救出来的时候天已经黑了下来。
雨水模糊了我的视线,可那位外地汉子和好心大姐的形象却在我的心里更加清晰了,虽然我没有来得及问他们叫什么名字、是哪里人,但是我知道他们最可爱的人,一旦灾难降临,他们都是我们的坚强后盾!
危情四起
回到警车里,座套已经湿透了。这时候我倒是佩服起这台“老桑”来了,车里已经都是水了,我们还居然像开船那样把它开动了。
当我们努力避开有水的路段,把警车开到西大街洪寺桥时不禁傻了眼——如果说保健路还是积水的话,这里已经是洪水了,洪水阻断了桥面,许多车都被迫停下来了。怎么办?所里肯定有太多的警要出,有太多的群众需要救助。不能犹豫了,我们决定还是要把车从桥上开过去。
已经漫过桥面的洪水在急淌,我的心里真觉得没底了,心想就全靠着老安的车技了。谁知当我们走到桥中间时,“老桑”熄火了。我奋力想推开右侧车门,但是水已经到了我们的胸口,由于阻力太大再加上水的冲击力,我费尽了全力才把车门打开,站在水里感受到了洪水的威力。
我们刚把车推到了马路边,就听见有人叫我,原来是我们所的警长于宝钢气喘吁吁的从后面追来。我知道这天他不值班,但他说所里的民警都回来了。他急切的问我有没有绳子,说在洪寺文化广场东侧西沙河的岸边有个小姑娘爬在一根倾斜的电线杆拉线上。于是,我顾不上进水的“老桑”了,跟宝钢回到了西沙河附近的广场。昔日人来人往、歌舞升平的广场,此时到处都是湍流的洪流,我们试着走到广场的北侧,终于看到了小女孩。我们大声的喊着安慰她,但洪水的咆哮声夹杂着雨声盖住了我们的喊声。小女孩似乎明白我们在喊什么,于是她死死的抱住那很细细的钢缆。这时,我看见从北侧绕过去一个黑影,高高壮壮的,正在慢慢地接近小女孩。看出来了,他是我们所的民警张建峰!他的位置实在是太危险了,我们真为他捏把汗。我们大声的喊着:小心!注意安全!小女孩终于获救了。
回到所里,值班室里点着蜡烛,昏暗的烛光照在民警的脸上。大家失去了往日的风趣和幽默,每个人都表情凝重。看见桌子上还摆放着不知谁买的没有动过的晚饭,我才知道,从我们出第一个警开始救人的那一刻起,所里的民警都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所长、政委早已去了险情地带,其他的民警都守候在这里听候命令,所有的民警都没有来得及吃晚饭。
温馨的一刻
由于暴雨来的突然,来的迅猛,让所有的人都始料不及。据后来统计,“7.21”这一天,仅我们派出所就接了上千个群众求助电话,分局110都打暴了,系统甚至一度瘫痪。虽然这样,我的战友们还是有条不紊的出警救助群众,一批一批的回来,又一批一批的出去,每个人都在为群众的安危尽心尽力。
这时,于宝钢对我说:”又有警了,房山医院里面,咱俩去吧。”我问他哪有车啊,他说你等着吧。不一会儿,他把我们派出所唯一的货车开了出来。我们开着车直接奔向了房山医院路口的房窑路。
雨还在不停的下着,人们都在慌慌张张的撤离。我们的货车像冲锋舟一样,急速的向东驶去。当我们招呼在水中的群众上车的时候,发现大伙看我们的眼神十分惊恐,我们才意识到,由于天黑,群众根本看不清楚我们身上湿漉漉的警服,而且我们开的不是警车是货车。
“快上车吧,我们是警察,是来救你们的!”
费了好大劲,我们才把车调过来头,这时上车的群众有十几个了,他们有的拎着包,有的搬着自行车。没想到,车刚走了几步就不知道被什么东西卡住了,根本就走不动。我作为副司机,立即下车,在黑暗之中摸索着车前的杂物,原来是一块锋利的铁质招牌卡在了车底,由于水流过急,铁招牌和车底紧紧贴在了一起。我猫下腰,用尽全身力气,跟这块铁招牌较劲,终于把它扯开了。
就在铁招牌漂走的同时,我发现车前还挂着一墩被水冲下来的还带着叶子的花生,于是顺手把它拽上了车,兴奋并神秘的让正在开车的宝钢看。宝钢说,还真是没吃饭呢,你说这花生能吃吗?我揪下几颗花生,剥开嫩壳,把白嫩的花生仁儿塞进宝钢的嘴里,试探着问“好吃吧”?宝钢好像在慢慢品味着,过了几秒钟,他只说了一个字“香”!其实,这泡了水的嫩花生还有些苦涩,并不像他说的那么好吃,但细细回味起来,它还真有一丝甜味儿,因为那种淡淡的甜意是由心里发出的。
救命的船
自打救灾抢险开始,我们城关派出所的全体民警所自为战、人自为战,哪里有警情,我们就奔向哪里。
此时,电台里又传出来东大桥附近的东化路吃紧的警情。电台里询问是否有船,因为水太深,消防战士根本就进不去。于宝钢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跟我商量,说朋友有一条船,他是养鱼的,在田各庄附近,但不知道能不能用。我对他说,最好咱们先去看看。我俩急忙开车去东大桥。东大桥附近的东化路位于城关老城的东南角,由于地势低洼,四面的水都朝这里流,整个东化路被洪水围了起来。洪水像凶猛的野兽在这里乱窜,最后冲破了南侧堤坝,冲进了东街村。我们赶到现场,看到消防战士正在用自己绑制的木筏在救助附近的村民,因为里面的水太深了,这种木筏根本无法进入。于是,我们与副所长刘国刚和民警王玉利一起商量对策。船!真得需要船!于是,由宝钢带领几名消防战士去拉船,我们留在这继续救援。这时,从东化路的北侧传来了嘈杂的脚步声,原来是分局副局长刘国刚带着分局支援警力来了,亿表情凝重,不断询问这里的情况,当得知在东化路的不远处的深水里还有几百名群众需要转移的情况时,他二话没说,直接向着黑压压的洪水方向走了过去。我知道前面十分危险,于是急忙上前阻拦,可他好像没听见我的话一样,于是我们一同跟了上去。前面不远处的水面上,反射着变压器打火的弧光,此处的水位已经到了胸口,而且水流很急。实地查看情况后,我们返回北侧岸边,立刻通知供电所停电,通知武警停止前进、等待船只。
不一会儿,分局副局长安宏志也带人来了。两位局领导带着大家又一次进了泄洪区。不远处有一所民宅,由于地势比较高,没有进水。于是这儿就成了我们的临时指挥部。在这里居住的有四五十户居民百十来人,现在最需要的就是船,没有船真是寸步难行。于宝钢已经去找船了,可是由于洪水使得车辆受阻。局领导通知分局指挥中心协调交通部门为车辆开道,大约在夜间12点左右,船终于到了。民警们都都挣着要求进去救人,后来局领导决定,由经验丰富的治安支队政委陈铁云带领名消防战士进入深水区救人,其他人负责转运群众。在黑暗中,小船一次次在洪水中往返,救人的进展情况由临时指挥部实时向分局报告。4人,16人……最后营救出群众90多人!可爱的船,真是救命的船啊!
到了7月22日凌晨4点多了,雨好像小一些了,所有的人都感到十分疲倦,湿漉漉的衣服让人感到浑身冰凉。此时,救援工作已经到了尾声,战友们的脸上也有了喜悦的表情。同事们脚上穿的不是雨鞋就是皮鞋,我忽然为自己当即立断买凉鞋的“英明”决策而偷偷地高兴起来,看着自己被泡白的脚,我调侃同事们损失有点儿大。
难忘的一跤
天蒙蒙亮的时候,雨终于停了,分局为我们送来了饭菜,让又累又饿的我们心里暖暖的。
此时,电台里又传来救援命令。我主动请缨,带了六名消防战士奔赴救援现场。我们要去的地方是一个小工厂,里面已经是汪洋一片了,洪水无情的冲刷着大门和主路链接的斜坡,并把坡路冲刷成了许多大坑。我着急查看情况,二话没说就想下水,不料被一位战士拉住。他说,大哥您先别下水,下面太危险,万一出事了怎么办,我是班长,战士们比你有经验,体力又比你好。于是我们采取迂回战术,战士们将绳索的一头牢牢的固定在里面,我们顺着绳索攀爬过去。
这时候东化路所有大部队已经陆续的转移到了这里,副局长刘国纲询问情况后亲自去里面查看,没想到他一个踉跄栽进水里,立刻被水淹没了。多亏他身边有个手疾眼快的小伙子一把把他给拉了起来。原来,他一脚踩进一块预制板的大洞里,腿被划伤了。他没有停歇,继续带着大家救人。在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受困群众都被救出来了。此时,天已经大亮了。
这时,指挥中心又传来的命令,说在瓜市附近的菜地有农民被困。我们急忙上车,又奔赴到另一个救援现场。这时,我才看清分局来的同志们,他们都非常疲惫,但是眼神却还是那么坚毅。当我们赶到瓜市后,险情已经排除了,菜农们正用脸盆从菜地里捞鱼,天真无邪的孩子们正在嬉笑打闹的。我终于感到心里踏实了。
2012年7月22日清晨6点多钟,经过了一夜的暴雨,天显得特别的蓝,早晨的太阳特别的温暖。昨夜就像是一场梦,惊心动魄,永远难忘。经历了这场生与死亡场的洗礼和磨难,我最深刻的感触就是:给人民群众当警察,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