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提示:五一节日期间谨防网络诈骗

分类: 防范提示 |
一、网络交易类诈骗
1. 案例:黄某在赶集网上看到一款相机很便宜,就用QQ 号和对方联系,并通过电话直接沟通,分别给对方银行账号汇了三次钱共计1.4 万余元,但对方一直没有发货,事主发现被骗报警。
2. 诈骗解析:嫌疑人制作虚假购物网站发布价格优惠的商品和服务信息;事主浏览该虚假网站被虚假信息诱惑,通过QQ 或电话联系嫌疑人,嫌疑人说服事主购买所谓"质优价廉"的商品和服务并要求事主付款;事主向嫌疑人指定的银行账号付款被骗。
3. 防范提示:一是不要轻信网上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商品广告信息;二是在对方要求先行支付时要提防是否被骗。
二、网络冒充熟人诈骗
1. 案例:唐某上网时,接到同事刘某通过MSN 让其通过网上银行帮其付款的消息,唐某通过对方给的网址链接,用某银行网上银行付款购买了六张游戏点卡,共计2940 元。后发现刘某的MSN 账号被盗,自己被骗。
2. 诈骗解析:犯罪嫌疑人制作假冒QQ 、MSN 等通讯工具登陆界面的钓鱼网站;与事主亲友通过QQ 、MSN等聊天,以投票、看照片等多种理由,骗其登陆钓鱼网站;当事主亲友登陆钓鱼网站,输入通讯工具账号、密码后,嫌疑人通过钓鱼网站盗取事主亲友通讯工具账号,后冒充事主亲友与事主联系,向事主借款或要求其代付货款、购买充值卡。
3. 防范提示:在接到熟人通过QQ 和微信等网上通信工具发送信息要求汇款时,请及时通过见面或电话及时联系避免被骗。
三、网络招工类诈骗
1. 案例:张某在通过QQ 联系网络兼职,对方给事主介绍了一个网站,让事主在网上交易充值卡,以返利的形式赚取利益。事主跟对方交易了3 次,共计6000 元,后发现没有返钱,才知道被骗。
2. 诈骗解析:犯罪嫌疑人通过正规网络招聘服务网站、博客空间、QQ 群或制作专门的假冒公司网站发布虚假招聘广告,事主在找兼职工作时浏览到嫌疑人发布的虚假广告,通过QQ 或电话与嫌疑人联系,嫌疑人向事主提供虚假的代刷网店信誉工作,要求事主登陆指定网站购买充值卡,或提供虚假的文字录入工作,要求事主交纳押金、担保金;事主登陆指定网站购买充值卡,或通过网银、ATM 机转账给嫌疑人汇款,嫌疑人以核实工作等理由,骗取事主购买的充值卡密码。
3. 防范提示:请不要轻信"招工"、"兼职"类诈骗信息,在对方要求先行付款时提防被骗。
四、网络中奖类诈骗
1. 案例:唐某接到手机短信,内容为事主手机被某电视栏目抽奖获得16.8 万元,当日下午事主上网查看并与网站提供的电话联系,被诈骗11 万余元。
2. 诈骗解析:犯罪嫌疑人制作假冒中奖网站并通过手机短信、QQ 或网络广告弹窗向事主发送中奖通知,事主登陆假冒中奖网站,填写个人信息,事主与嫌疑人联系,嫌疑人以支付税款、手续费等理由,要求事主汇款到指定账户,事主通过网银或ATM 机转账形式汇款被骗。
3. 防范措施:不要轻信中奖类诈骗信息,当对方以各类手续费,税费为由要求付款时请提防被骗。
五、综合防范提示
"五一"期间,网民出行、购物活动较为集中,网络购票、网络购物、网络交友等网上活动相应增多。在此,提醒广大网民,"五一节日期间,谨防网络诈骗"。
一是在网上购票、购物时,要谨防钓鱼网站,确保已采用安全的链接方式。可以通过查看浏览器上方的闭锁图标(closedlockicon ),以确定链接是否安全。
二是通过网络、短信、函件等形式接收到"中奖"信息时要当心,不要因贪小便宜被诈骗。不要轻信知名网站举办的抽奖活动中奖信息,要核对域名是否正确,联系电话是否正确,不要轻易通过银行汇款、通过转帐缴纳中奖公证费、手续费等。
三是不轻信网上招聘,到正规中介公司去找工作,招聘时要签合同,不轻易交纳培训费。
四是提高病毒防范意识,定期升级杀毒软件,定期更换系统密码,不要把密码设置过于简单,不要上不健康或陌生网站,不轻易和陌生人聊天,不轻易接收他人发送的文件、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