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妈妈

标签:
育儿接待大厅户口生母警察北京杂谈 |
分类: 警察文化 |
起风了,又是值班日。一年365天,在派出所,女警察也要值班100天以上。
窗外夜幕在徐徐拉开,接待大厅的日光灯已经泛起了白光。轮上值班日就不能回家了,24小时呀,这才刚刚10个小时。她挺直腰坐在派出所接待大厅的窗口,守着热线电话和110警情电话。她惦记着孩子,儿子才5岁,昨天有些发烧,不知现在好了没有,不知他爸爸晚上给他做些什么吃。她想好了,明天休息,一定好好陪陪儿子。
手机响了,传来儿子稚气的声音:“妈妈,我还发烧呢,你快回来吧!”她的心一激灵:“妈妈值班,今儿回不去了,听爸爸话,好好吃药呀!”正和儿子通着电话,接待大厅走进一个带着小女孩儿的老妇人,还没到接待窗口,就听老妇人急切地告诉小女孩儿:“快叫警察阿姨!叫警察阿姨!”她急忙挂断了儿子的电话,微笑地说:“大妈,别急,什么事呀?”
小女孩儿怯懦地叫“警察阿姨”的声音还没落地,老妇人大着嗓子就说开了:“孩子的户口怎么办呀,就该上学了,不能没有户口呀!学校不收,真是造孽呀!”
外面风大了,呼呼地吹。
她耐心地听着,终于搞明白了。小女孩儿是非婚生子女,爸爸死了,妈妈又不知去向,要办户口必须有妈妈的户口。6年了,小女孩儿一直跟着奶奶,找不到妈妈就办不成户口,眼看着孩子该上学了,同龄的孩子都报名了,可是这个小女孩儿却因没有户口而报不上名。
老妇人继续说着:“我找社区找街道,都不管用。派出所管户口,你们得给想法儿呀!”看着她特别和霭,老妇人突然告诉小女孩儿:“叫警察妈妈!叫警察妈妈!”
她一筹莫展,北京的户口政策众所周知,这能是她可以办的吗?凭着她的职业敏感,她知道,一定要找到小女孩儿的生母。
已经是吃饭时间了,她有些饿了,肚子在叫,在窗口坐了一天,接待了那么多来访居民,她有些累了。但是老人和孩子那渴求的眼神让她不忍心几句话就把她们打发走。她继续耐心地向她们解释应尽量找到孩子的生母。然而,老人已经70多岁了,力不从心,孩子又未涉世事。谁帮她们去找呀?听着她们的苦衷,她忘记了自己的劳累,突然有一种冲动:我是警察,我应当想办法帮助她们。
两个小时过去了。她终于劝回了老人和孩子。她告诉她们:一定会尽力帮助她们,要向领导汇报她们的情况。
夜幕降临了,白炽灯的光有些刺眼。
她从窗口回到了宿舍,随便地从食堂端了点饭,她累得腰在痛,她没心吃饭了。她在想儿子,想那个没有户口的女孩儿。
第二天,她没有休息,直奔社区了解了孩子的情况。
第三天,她找到了小学校。
半个月后,她找到了孩子生母的电话。
三个月后,小女孩儿有了北京户口。
一天,阳光灿烂。她正在窗口值班,老人带着女孩儿来了,依旧是大大的嗓门:“警察妈妈———”
(作者系朝阳分局民警 宋广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