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片儿包”中的秘密

(2010-07-23 17:52:33)
标签:

杂谈

分类: 警察文化

“片儿包”一词,对于年轻民警来讲,也许连听都没听说过,但老一点的民警对它并不陌生。过去当民警,除了上级下发的一身制服和一个带有“秘密”二字的牛皮纸面的小笔记本以外,还有就是那个黑色人造革带单拉锁的提包了。因为那时的社区民警叫“片儿警”,到管界内工作的时候,几乎每人手里都拎着那个包,所以久而久之,民警们就管这个包称为“片儿包”了。那时在首都的大街小巷,不分昼夜,时常能够看到我们这些戴着大沿帽、骑着自行车,车把上晃荡一个包的民警身影,这也成了当时市民眼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老百姓远远一看就知道,那是警察。

1981年,我和同毕业于北京市公安学校第23期的另外4名同志,一起被分到海淀分局永定路派出所。我一猛子扎在这个单位至今已26年了,而其他同志,有的到别的单位当了领导,有的调走或转出了。闲暇时,每每回想起我们共同度过的难忘岁月,总也不会忘记到社区工作时,手中拎着或车把挂着的那一用就是十多年的“片儿包”。而说起“片儿包”,就不能不提到我师傅郑辉手中的那个包,也正是那个包,使我在他身上看到一种人民警察的敬业精神,并真正感受到了“片儿包”在当时民警工作中所占的分量。

记得刚到派出所,我和师傅一起下管界,一是嫌“片儿包”样子难看,二是觉得包里没什么可装的,整天拎着麻烦,所以经常不愿带着它。师傅几次问我原因,我总是以各种理由搪塞,另外看着师傅手中鼓鼓的“片儿包”,我也确实讷闷,心想“一个民警包里有什么可装的呢?真不嫌累”。

一个周日值班时,我去师傅宿舍叫他吃午饭,隔着门上的玻璃,看到他坐在桌子前一边翻看报纸一边不知写着什么。我进去一问,他说:“看到这张《人民日报》中的这篇文章写得不错,我摘抄几段句子和词语。”我瞥了一眼笔记本,看见已密密麻麻地记半本了。他那鼓鼓的“片儿包”就放在床头,因为一直心存好奇,我便开玩笑地问他:“师傅,你一天到晚老拎着包干什么?有什么值钱的东西还得随身带着,怕放在宿舍丢了?”师傅调侃地答道:“没错,我家的‘金银细软’都在包里,不信你打开看看。”我随手拉开拉链,打开一看,嚯!里面东西真不少:有《新华字典》,有一本粘贴着从各类报刊、杂志上剪下来的文章、诗歌集,有一本《公安办案疑难字解释》小册子,有管界单位地理位置图和各单位的治保会、治保积极分子及违法青少年的详细名册,有一大摞“人口了解表”。另外还有印台、变更章、姓名章,两本我已忘记书名的小说等等。天呐,这简直跟杂货铺一样呀!

我不解地问师傅:“你装这些干什么呀,整天拎着多沉呀。”他听后笑着对我说:“你刚参加工作,还体会不到这些东西对咱们工作的重要性,以后你就会明白了,这包里装的东西,虽不值钱,可都是片儿警离不开的基本功啊。”说着,他从包里翻出个活页夹子来,翻开一页给我看,上面详细写着下星期要干的工作:找几个违法青少年谈话,填写多少张“人口了解表”,召开哪个院的家委会布置看门护院,治保委员会谁病了应上门看望,配合刑警队继续摸排丢煤气罐线索,组织单位到某某院几号楼搬迁户集中进行户口本变更等等。师傅又拿出单位图和各类人员名册说:“当片儿警的心里要有一本账,讲究的是抓两头、促中间、底数清、情况明,张嘴能说出管界概况,闭眼能讲出每家人的基本情况。”他又指着包中的印泥和印章说:“干工作要讲勤快。每年的年中和年末都要挨家挨户收户口本,核对底票,并进行项目变更登记,但每次都时间短、任务重,为能保质保量完成任务,我就天天带着印章,利用一切到居民家中人口了解的工作机会,一边进行人口了解,一边随时变更户口本项目,并把变更内容记在纸上,回所后与内勤一起将底票变过来,这样等到了核对户口时,既不着急又能保证提前完成任务。”

我终于明白师傅那鼓鼓囊囊“片儿包”中的秘密了。我还自以为在学校学的东西已经够用了,没想到当个片儿警还有这么多的说道。我连连向师傅点头称道,并伸头看他抄报的笔记本:“师傅,你还挺爱学习的,怪不得看你跟什么人打交道都挺能说的呢。”师傅听后笑着问我:“你说说怎样才能当好一个民警?”我毫不犹豫地说:“不怕死、不怕累,对公安事业无限热爱……”师傅抬手止住我:“打住。你说的这些都是作为一名警察必备的政治条件,否则你也进不了这个门儿。你记住了,当一名好警察要把握好四点:一是心要实,二是要勤勉,三是能吃苦,四是求上进。别的不说,就拿学习来讲,只有你不断去充实自己,不断掌握科学知识和法律知识,才能敢于和善于与各种各样的人去打交道,才能在工作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牢牢抓住工作主动权。”他站起身把桌上的东西整理放进了“片儿包”里,边拿起饭盒边接着对我说:“只有充满智慧的头脑,才是一个完整的头脑。走,吃饭去。”跟着师傅走到宿舍门口,我禁不住回头又看了看他床头上摆着的那个“片儿包”。师傅说过的那番话,不敢说是什么至理名言,但确确实实使我受益了二十多年,直到今天。

二十多年过去了,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北京市公安局也走过了60年风雨征程,科技现代化给我们的公安工作带来了极大便利。然而,每每我回想起曾经条件艰苦的日日夜夜,回想起曾经离不开的那个“片儿包”,望着现在这满屋子不断更新的设备,看着手拿笔记本电脑和各款皮包的战友们,我从心底涌起一种怀旧之情,那小小的“片儿包”里承载着几代民警对公安事业的执著追求和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啊!

如今,我们早已把那老式的“片儿包”丢弃了,但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我们都不能丢掉的是人民警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公安事业勤奋踏实、积极进取、无私奉献的革命传统和精神。

(作者系海淀分局民警 许锦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