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拼搏不止 自强不息——记原巡特警总队副总队长薛晓明

(2010-07-18 16:05:37)
标签:

奥运

特警

反恐

副总

薛晓明

北京

杂谈

分类: 凡人警事

拼搏不止 <wbr>自强不息——记原巡特警总队副总队长薛晓明

 

   拼搏不止 <wbr>自强不息——记原巡特警总队副总队长薛晓明




    他曾被总政治部推树为“优秀政治教员”,光荣出席了全军英模代表大会;也曾在两年时间里,由一名“门外汉”变成了“反恐精英”,为北京奥运的胜利举行打下了厚重而牢固的基石;他是谁,为何在病倒后却让人觉得更高大!请看原巡特警总队副总队长薛晓明,如何在人生旅途中“拼搏不止、自强不息”。

 

09年3月,当时任北京市反恐办副主任的薛晓明走进会议室时,一阵头晕目眩的感觉突然袭来,险些让他摔倒。“没事、没事,血压有点高。”面对周围同事关切的询问,薛晓明强作轻松的笑了笑。

为了这次国庆60周年安保方案协调会,薛晓明和战友们已经忙活好一阵了,他实在不愿错过这次向领导汇报的机会。“估计还是心脏的毛病,开完会再去医院吧。”薛晓明一边宽慰自己,一边认真地听着会议。十分钟后,一个让所有人震惊的场面出现了:薛晓明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晕倒,甚至一度出现瞳孔放大的危重症状。战友们立即将他  送往医院。

车上,薛晓明双眼微张,任凭战友们怎么呼唤也没回应。或许,此时他早已深度昏迷,根本没有知觉;又或许,他只是不能说话,脑中却过往着自己人生中一页页难忘的画面……

在部队,他是优秀政治教员

1969年,19岁的薛晓明选择了参军,他认为只有部队那种“水深火热”的生活才叫锻炼。背上行囊、踏上征途,满心欢喜的薛晓明拒绝了家人的挽留,来到军营。但让他始料未及的是,组织上把这个刚入伍的新兵蛋子分在了政治处,在战友们一片羡慕声中,薛晓明的心里却泛起了嘀咕:“别人怎么就能分在连队里?我是来当兵的,政治思想工作能锻炼自己吗?”

带着这种不甘,薛晓明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凭借好学、上进的精神,他很快掌握了手头的业务工作,得到了领导与同事的认可,但在薛晓明心里,深入一线锻炼的热情却并没有因时间的流逝而有所消减。最终,他还是向领导提出了去连队的申请,成了一名在他心中“名副其实”的解放军战士。

薛晓明被分到机枪连。一到连队,薛晓明就全心扑在了业务上,没几年便成了连队的业务尖子,各项考核成绩均名列前茅。这时,连长给他提出了新要求,让他发挥老兵的优势带动整个连队进步。“这点小事能难住我?!”薛晓明当即给连长拍了胸脯。然而,事情并没有他想得那么顺利,无论薛晓明用什么办法,总有一些新兵拖后腿,加练、训斥、甚至急的时候踢上几脚,换来的却是新兵木讷地盯着他,该错还错。这可把薛晓明郁闷坏了,气得不断加大训练强度,但效果仍不理想。一次训练间歇,薛晓明看见一个新兵在偷偷地看什么东西,便过去问道:“看什么呢?” “没、没什么。”慌乱间,薛晓明瞥见了一张合照。“行,快去训练吧!”薛晓明若无其事地开始了新一轮训练。晚上,他把这个新兵约了出来,像兄长一样陪他聊天。原来由于想念家人,这名新兵无心训练,所以表现不佳。此后,薛晓明通过与他分享自己当初的经历,不断地开导、鼓励,逐渐让这名新兵融入了连队,训练成绩很快跟了上来。薛晓明从此认识到,要想带好一支队伍,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件不可或缺的法宝。

这之后,薛晓明精心专研起思想政治工作。很快,那些“难带的兵”变听话了,连队党支部也跃进到了先进行列。79年6月,薛晓明成为了连队指导员,连队的军事考核、后勤训练获得全师第一,这个原本一般化的连队,变成了全团的先进连队。而薛晓明的政治思想教育法,也被北京军区推树为典型,在全军作巡回示范教学,全军上下掀起了一股学习薛晓明优秀政治教育经验的热潮。

走入警营,他的脚步永不停歇

1999 年,薛晓明离开部队,走进了警营。看着眼前熟悉的军装,薛晓明的内心不禁充满了伤感。30年的戎马生涯,留给他的绝非只有岁月的痕迹,一种对军旅生活的难舍之情,深深镌刻在了内心深处。“都是在为国家做贡献,换一种方式而已。”薛晓明时常这样宽慰自己,事实上他也是这么做的。

军装虽然换成了警服,但薛晓明锐意工作的劲头却丝毫不亚于当年。2000年4月底,公安部将全国巡警防暴警比武开幕式训练汇报任务交给了北京市公安局巡警总队。时任副总队长的薛晓明负责主持“训练汇报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很难想象,年过半百的薛晓明6个月来总是不知疲惫的奋战在指挥一线,从前期的方案制定、思想发动,到训练中亲临现场指导、及时总结不足,每一项工作、每一处细节,都在他的亲历亲为下得到了落实。10月6日开幕式预演,看着队员们气势恢宏、精彩纷呈的演练,倍感欣慰的薛晓明却累晕在了主席台上。领导、同事们劝他休息几天,他却瞒着大家“偷偷地”参加了10月8日的开幕式,并在汇报表演结束后又协助组委会筹备起了全国巡警防暴警闭幕式的会务工作。“和战友们打拼了整整半年,如果就差最后一哆嗦,我会遗憾很久的。”每当有人问起薛晓明为何要执意参加开幕式,这位副总队长的回答朴实得让人感动。

在后来的日子里,薛晓明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首都社会面巡逻防控网络的建设上。在他的科学谋划下,北京市公安局形成了“三层、三级、一中枢”的巡逻防控网络,建立了与社会治安形势相适应的等级巡逻警力投入等机制,进一步提高了巡逻防控网络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和水平。从2003年进入全面建设阶段以来,巡逻防控网络一年一个台阶,逐步实现了“网络构建基本成型、运行机制基本配套、防控效果明显增强”的阶段性目标,社会面控制能力明显提高。

其实,薛晓明的心里一直有个愿望,就是把北京特警打造为一支国内顶尖特警力量。2005年,根据公安部关于在全国36个重点城市组建公安特警队的决定,北京特警总队成立了,薛晓明被任命为副总队长。“首都的特殊地位决定了我们必须走在全国前列、跻身世界一流!”接手之初,薛晓明便对这支力量提出了明确要求。随后,他更是将全部心血投入了这支队伍的打造中。“制定各类特警工作规范,确定训练管理模式,招录专业人才,协调后勤保障……” 两年的时间,薛晓明与战友们将北京特警建设成了一支以地面处置为主,兼有空中、水下支援能力的立体式反恐实战队伍。2006年8月31日,公安部在全国公安特警队规范化建设现场会上,向全国推广北京特警总队规范化建设成果,而在当年的公安部特警队综合考核中,北京特警总队更是力拔头筹。

鞠躬尽瘁,从“门外汉”到“反恐专家”

“薛总,咱们应该从哪开始啊?”2006年4月,北京市反恐怖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划归特警,总队管理,并承担奥运安保指挥中心反恐防暴指挥部职能。同年7月,薛晓明被任命为反恐办副主任,主抓日常工作。

“是啊,该从哪里开始呢?”距离奥运只剩28个月的时间,这位年近花甲的副总队长再一次变成了“新兵”,面对反恐这门涉及核、生、化、爆、网络、情报、法律等多学科多领域的艰巨任务,薛晓明感觉心里有些没底。

“薛总,您就只管发号施令,我们全听您的!”看着同事们信赖而坚定的眼神,薛晓明心中充满了感动:工作刚开始就得到了这么多的支持,自己没有任何理由退缩。随后的日子,薛晓明带领20多人的反恐团队,先后走访了30多家相关单位,全北京近2000个核生化单位、200多个进京关口、250多个重点目标,都留下了薛晓明的足迹,无一遗漏,用他司机的话说:“这两年跑的路比十年加起来还长!”

虽然中国古谚有云:人过四十不学艺。但薛晓明还是为自己设定了一条“求学”之路,相关领域的专家、书本都成了他的“老师”。走进薛晓明的办公室,几箱涉及反恐领域的书籍放在了显要位置,“边看边问,这样学得快”。

06年11月,薛晓明琢磨着要给首都5万民警普及一下反恐知识,为奥运会的平安举行构建一个“大反恐”安保平台,但采取什么形式、用什么方法,却成了他思考的一个难题。“什么方法能让大家在短时间内了解反恐、迅速掌握基本应对手段呢?”一次,坐在车里的薛晓明眼睛瞅着窗外,脑子却高速运转着。这时正好经过一个户外显示屏,里面播放着宣传北京的多媒体片。“对了,能不能制作一个历届奥运恐怖事件的案例分析片?!”想到这儿,薛晓明立即开始征求专家和同事的意见,认定可行后便开始着手实施。

那段时间,薛晓明四处搜集素材,白天在单位开工作部署会,夜里在家琢磨片子的构架与脚本。此时已年近六旬的薛晓明,却是家属院里熄灯最晚的住户。从创意到确定题目,最后形成文字脚本,他都会逐字逐句推敲、修改,几乎没有在午夜之前睡过觉。呕心沥血的付出,最终换来了一部《奥运反恐警示录》宣传片,通过对历届奥运会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进行梳理分析,对北京奥运所受的恐怖威胁进行风险评估,并提出了基本反恐工作措施,有效提高了5万首都民警反恐意识,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来说,这种方法尚属首次。

其实,到了2007年,薛晓明已经从领导岗位退了下来。但从小就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他始终抱有一种“为国奉献是天职”的信念,带病坚持在一线指挥,就是因为有这种“奉献精神”作依托,薛晓明才由一个“门外汉”迅速转变成了一名反恐精英,为北京奥运会的胜利举行打下了厚重而牢固的基石。

大爱无言、自强不息

在周围同事看来,薛晓明是一个宽容、睿智而有远见的“儒将”,尤其是对工作的热忱与执着,更是让同事们所敬佩。但大家不知道的是,坚毅、刚强之外的薛晓明,却也有着一份侠骨柔肠。

薛晓明出身军旅家庭,从小就得到父亲的器重,父子感情极好。几年前,80多岁的父亲因脑血栓成了植物人,作为家中独子,在父亲患病的3年里,因工作繁忙只回老家探望过父亲两次。2007年5月,父亲病情加重,家人给薛晓明打电话,想让他回去见父亲最后一面,但此时正值奥运会反恐方案成型的关键时期,左右为难的他面对同样80高龄的老母亲,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句整话:“妈…我最近……” “好了好了,知道你忙,安心工作,如果有空一定要回来啊。”没等薛晓明说完,母亲反倒宽慰起了自己,他暗暗祈祷父亲能转危为安,至少,能让他见上最后一面。

一天深夜,电话铃声突然响起,薛晓明猛地从床上坐起,下意识地说了句:“完了,爸爸去世了!”等他颤抖着手接起电话,那头果然一片哭声,妹妹抽泣着告诉了他父亲去世的消息。放下电话,薛晓明这个血性男儿,这个“不孝顺”的儿子,极力想控制自己激动的情绪,但他做不到,终于忍不住决堤的泪水,放声号啕起来,这哭声发自一个血性男儿的内心,回荡在深沉得夜色中!

就是这样一个不知疲惫、无私奉献的警界楷模,却在09年3月因突发脑梗阻陷入了昏迷之中,至今未能醒来。薛晓明病倒后,北京市的领导、公安局的领导、总队战友们一拨一拨地赶来探望,送来了祝福,也带来了希望。

在家人、战友们不离不弃的真情感召下,奇迹终于出现了。不久前的核磁共振检查中,医生惊奇地发现,薛晓明已经萎缩的大脑居然出现了充盈的现象,这证明他的脑细胞恢复了生长。薛晓明也从最初的深度昏迷,到现在竟然会随着爱人的歌声流泪。医生说,这在医学上已经算是一个奇迹了。

大爱无言。薛晓明用他病前的事迹,无声地诉说了他对国家、对公安事业的热爱。或许正是这种深沉的爱,支撑着薛晓明在无边的黑暗中前行了15个月。人们坚信,拼搏不止、自强不息的薛晓明绝不会就此倒下!

祝愿薛老早日康复,回到钟爱的公安工作中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