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中国拉婚故里半赶旗苗族泸州叙永麻城乡寨和村千年习俗“拉婚” |
分类: 民俗 |

走进中国拉婚故里,解密苗家独特爱情。
在川黔交界处,有一个古老的村寨,住着一支古老的民族——半赶旗苗族。在这支古老的苗族传统婚俗中,已有千年历史特有的古老爱情生活方式神秘的“拉婚”习俗一直延续至今。其独特的婚礼习俗、一见钟情的表达方式、浓郁的民俗风情一直为外界所吸引。
2月19日,叙永县麻城乡寨和村迎来了首届中国拉婚故里苗族文化艺术节。当天,苗族同胞们穿着自己特有的民族服饰,芦笙悠扬翩翩起舞,欢聚一起庆祝苗族踩山节。川南苗族踩山节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主要流传于叙永县南面山区苗族村寨内的民间传统活动,内容有立花杆祭祀、芦笙歌舞竞技、生活物资交易、苗族原始生产用品展示、传统的神秘习俗“拉婚”等。
活动结束后,记者终于目睹了在乡村小路上或树林中,苗族最传统,最富有诗意,最令人神往,最激情的画面“拉婚”出现了。
咪哆邀约着一帮兄弟拉咪彩回家,咪彩的姐妹们不甘示弱,紧紧地抱住咪彩,想尽办法,不让咪彩被拉走。拉过来,回过去,拉过来,回过去……
“拉婚”是拉婚故里苗寨的未婚青年男女通过碰芦笙相识;对情歌相知,换腰带传情,再由男方主动把女方拉回家,是建立在有一定的感情基础上的,并非外界所传的无感情强行拉婚。拉婚男性称女情人为“咪彩”,女性称男情人为“咪哆”。“拉婚”的大部分结果都是咪哆成功把咪彩拉回家,因为咪彩也是有心和咪哆一起回家的。“拉婚”多为一见钟情,自由恋爱,感情纯度高,合则聚,不合则散,很少有不顾一切的维系夫妻名分。
每逢踩山节、苗场节等大型的苗族同胞集会的日子,来自四面八方的苗家咪哆咪彩,总会穿上漂亮的自做服饰,在聚会的时候寻觅自己心爱的人。聚会时,他们不说话,而是通过吹芦笙的方式来进行交流。
在拥挤的人群中,有心的咪哆会用悠扬的芦笙声音来吸引自己喜欢的咪彩,有意的咪彩也会邀约三五个较好的姐妹一起故意去碰咪哆的芦笙。然后,通过对歌的表达,他们会互相了解到对方的心声及其为人、处事等等。如果都爱上了对方,就会互相交换自己的腰带,作为见证爱情的礼物进而确定恋爱关系,并相约下一年的同一节日再相会。
下一个相会的节日里,咪哆会邀约一帮兄弟穿着节日的盛装,吹着悠扬的芦笙,提前来到节日活动现场,咪彩也会相约一群姐妹穿着节日的盛装姗姗而来,相会的咪哆咪彩们诉说着过去一年里等待和思念。
当踩山节或者苗场即将散场时,咪哆找来几个同路的兄弟帮忙,“强行”邀请咪彩到自己家里走走看看。咪彩为了考验咪哆的诚意,总会撒娇,其姐妹们总会拉着咪彩,不让咪哆轻易拉走。几经“拉拉扯扯”,
咪彩见到咪哆表现出真正的爱和呵护时,才会示意姐妹们放开手,自己心甘情愿被心爱的咪哆“拉”回家。
在拉婚故里,记者走访调查得知,形成苗族“拉婚”主要有三个原因:一、在旧社会里,咪哆咪彩为了自由恋爱,摆脱父母的包办婚姻,就出现了“拉婚”。二、由于苗族同胞大都居住在大山里,相对偏远和贫困,咪彩的父母为了女儿的幸福着想,总是不愿意女儿嫁到偏远和贫困的地方,咪哆咪彩为了自己的真爱,就会用“拉婚”的方式圆自己的爱情梦。三、在恋爱中,当咪彩徘徊不定时,也会出现“拉婚”。

















前一篇:画眉争霸 鸟语闹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