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拍:正在消失的苗家传统婚礼

标签:
苗族传统婚礼民俗苗家儿女叙永麻城 |
分类: 民俗 |
苗族多居住在大山深处,勤劳、朴实、善良、重情,其婚俗还保留着传统的方式。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给山区农民的生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苗族人也不例外,在步入经济发展的同时,自己民族的文化、语言、传统习俗也正在逐渐消失。
怎样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保护好苗族传统文化、并将它这传承给苗族年轻一代,让苗族文化永远流传下去,是这一代苗族人肩负的责任,也是苗族的专家学者应更多地寻求和探索解决的方法。
婚姻礼俗是人类宗教信仰、生育观念、伦理道德等长期积淀、嬗变及综合的呈现。苗族作为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古老民族,在其传统的婚姻礼俗中,举行婚礼时,男女双方的伯爷、叔子必须到场;接亲时,迎送双方都要各有一对结发夫妻负责接送;举行婚礼期,新娘都由女家陪伴女眷相陪食宿,新夫妇不得同食宿,须到女家“回门”后方可同宿等。
新郎前一天晚上要举行“挂红”,迎亲队伍要求“去单来双”,要有“接亲婆”,须带上“四把伞”,一路走到新娘家,并举行“接亲”仪式。
新娘出嫁时要“哭嫁”,出娘家大门后无论天晴下雨必须“一路打伞”,并有两位伴娘同行,中途举行“回车马”仪式,走到新郎家后举行“交亲”仪式以及“回门”等诸多习俗,既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又蕴含很深的民俗意象。
本博文是记者亲临叙永县麻城乡对苗族传统婚礼习俗进行的一次全程记录拍摄,以追寻其原初的民俗意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