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铁塔上的“雄鹰” (走基层 •
一线见闻)
摄影记者 谢洪
他们是一群皮肤黝黑的劳动者,常年穿梭在城市与大山之间。他们是无数电力基层的沧海一粟,他们勤劳的工作,高超的技能,在铁塔和输电导线上挥汗如雨,他们被誉为地面上的“铁榔头”、铁塔上的“雄鹰”,他们是自贡电力送电工程处线路施工班的电力工作者。
早班例会
近日,自贡电力送电工程处线路施工班的员工们正忙着对跨高速路段线路的改造,更换架空地线和绝缘瓷瓶。为保证每日工程计划完成,早上7点,工程处的大院里便一片忙绿,各班组的员工开始清理当天所需工具、整装待发。准备工作是繁琐而忙绿的,尽管如此,每天有一件铁打不动的事是必做的——早班会。
“电力施工,安全第一”这是送电工程处各班组员工时刻紧记的座右铭。在早班会上,施工班班长及技术员分别对参加施工的员工(包括临时工)进行安全提醒、工作布置、技术交底、施工答疑。会议结束时,正好8点,车辆准时从工程处向施工地点出发。
11月10日,自贡电力工程处线路施工班任务是到大安区永乐村更换跨高速的25#26#铁塔架空地线及绝缘瓷瓶。
施工现场
车辆在弯曲的乡村公路行驶将近半小时停下,因为25#26#铁塔相距将近4公里,分别矗立在道路左右陡峭的山巅,车辆无法通行,设备全数皆靠人力抬运,参加施工的也有一部分女工,在记者艰难地向铁塔的山巅攀登时,女工们或独自抬着竹梯健步前行,或2人共举绝缘子小心上移。工作面前无娇女,大有巾帼不让须眉之势。
送电工程处副主任冯明勇告诉记者:将原有架空地线更换为铝包线,更有益于防腐。过去的瓷瓶绝缘子在绝缘性能降低后,也不便于发现,如今更换为玻璃绝缘子后,在绝缘性能降低时容易出现泡玻,便于工作人员早日发现早日更换,将不安全因素消失在萌芽中。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准备工作占据绝大部分时间,接到停电通知后,为保证安全施工,线路施工班的员工开始对线路作了验电、挂接地线等一系列措施,铁塔下的工作人员准备工作就绪,准备登塔。
二座铁塔之间的线路横跨内宜高速路之上,飞驰的车辆在高速路上来来往往。更换高速路上的线路技术难度大,工序也要比更换其他地区线路更为繁琐。在更换新线时稍有差池便会导致旧线滑落至高速路上,其后果便不堪设想。为此,整整一上午全投入于准备工作中。
空中舞者
长年累月的线路施工,让这些施工员们练就了一身胆气,记者在山顶向下望去,头晕目眩。抛开山地的海拔不说,就是站在铁塔下望向塔上,也不得不扶着安全帽。铁塔高、险非常人所能攀附。而如此高难度的工作对于这些线路施工员们来说,如家常便饭一般,已不计其数,其中艰辛,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线路施工员们矫健的身姿,熟练地登上铁塔。在铁塔上麻利地操作,将近一百斤的玻璃绝缘子在工作人员的手中接替了瓷瓶的岗位,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放线、拉线、防护,步话机里不时传出对面山头的状况。悬在空中的四条防护绳子为铝包线保驾护航,一点一点顺着旧线从这座山之颠移向另一座山巅。
因为距离远,记者从脚下山头望向对山的铁塔上,看不清操作员的身形。在广阔的天空中,铁塔上蠕动的黑影实在太过渺小了,然而,正是这些不辞辛苦,高危工作的线路电力人成就了家家户户的光明,为地方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记者手记
他们身影渺小的让人看不清,他们的精神却伟大的让人尊敬。他们热爱蓝天白云,眷恋铁塔和输电导线,为着自己热爱的事业,付出了青春和汗水,付出了技术和经验,付出了体力和胆识,为着“通路,供电、安民”而日复一日的工作。请记住他们,这群在铁塔导线中谱写生命之歌的电力工人们,他们是空中的舞者,铁塔上的“雄鹰”。
自贡电力局送电工程处副主任冯明勇接受记者采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