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盐马古道的起点站——贡井老街

(2011-07-14 09:30:28)
标签:

自贡

贡井老街

盐马古道

盐文化

旅游

分类: 旅游

盐马古道的起点站——贡井老街

自贡盐文化系列报道之九

 

      盐马古道的起点站——贡井老街

                          

                          摄影记者  谢洪


     据《元和郡县志》记载:“公井县,西北至(荣)州90里,本汉江阳县地,属犍为郡。周武帝时(561年至578年)于此置公井镇。隋因之。武德元年(618年),于镇置荣州,因改镇为公井县。县有盐井十所,又有大公井,故县、镇因以为名。”


    为何“公井”变为“贡井”,其一说法为因两字同声共韵,久而久之,“公井”因口音变化而成“贡井”;,其二说法为产盐进贡,因大公井所产之盐色白而味佳,曾为贡品奉达朝廷,以致“公井”逐步为“贡井”所代替。据记载,嘉靖己丑(1529年),曾任礼部郎中的进士熊过所撰《吴方泉墓志铭》中,曾有“子朝鉴籍为盐官,丁口煮盐贡井……贡井地属荣州而畛于富顺”的记载,可见“贡井”一名,至少在明代就已经出现和使用了。

 

     据贡井区志记载,贡井有九坝十三街,这些坝和街,集中在自贡市的母亲河——旭水河北岸边的大公井周围,是贡井古镇清末民初时期风貌的缩影。历经苍桑,如今保留下来的仅有老街与河街了。自唐初公井镇改为县治后。由于贡井老街、河街地区井盐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清雍正八年(1730年),在此设荣县贡井丞署。太平天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淮盐受挫,川盐两度济楚,贡井和自流井两地井盐生产进入历史鼎盛时期,贡井老街一带既已具今日规模。

 

     民国以后,随着盐业生产向旭水河上游长土、艾叶的逐步转移,老街地区开始衰落,贡井城区逐步沿新街(今和平路)向南,在今贡井大桥、贡井平桥所在的旭水河东西两岸成片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城区重点已集中在旭水河东南岸的筱溪街地区,而老街河街即成为了偏于贡井城市北隅、得以成片保存的历史盐文化街区。

 

    贡井老街全长百余米左右,宽不过10米。街面道路用菱形石板铺就,古朴大方。街两边多为两层木结构的青瓦房。街下端有五十梯石阶,与最古老的河街相连。当年,河街生产的盐有许多是人挑或马托,从五十梯上来,通过整个老街再往西去。清朝时期,在五十梯与老街的结合处,设过关卡。官府派人在关卡处,对运出的盐进行验票盖章才放行,否则视为私盐没收。因此,当地人常说这里是古盐文化的发祥地,是早年的盐马古道。

 

     陆路古盐道发端于贡井老街。一条石板路,南下过平桥、济元桥向沿滩、富顺;东向经中桥和原下桥穿谢家松林越土地坡至自流井;北上沿河街达威远、内江,至川中、川北各地;西去穿今旭川中学经艾叶、荣县至乐山。西行之路尤为重要,是川盐(自贡盐)靠马帮的驮马运向四川西南部,进雅安入康藏或经西昌向滇黔的古盐道的起点。


     在川、康、滇、黔各地的边民和少数民族,千百年来赖以生存的“巴盐”便是从这条古盐道源源不断地送去的。至今凉山的彝族、康藏的藏族,无人不知“自贡”,人人说起自贡的“锅巴盐”便啧啧称赞,盐也因此而在西南称为“盐巴”。盐马古道也因此与古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并称古商贸易“三大道”。

    

      贡井老街早年曾密布着数十口盐卤井灶,大公井、焰阳井、金流井、顺岩井……或井灶依旧,或遗迹可循,车房灶房、炭坝、炭厂、盐仓、盐市、盐店、牛房、水车房、秤房、盐道、码头、堰闸等盐业生产的建筑场地、设施等,有的旧貌依然,有的遗踪犹存,默默地诉说着曾经的辉煌,昔日的盛景依稀可辨。

 

      在不足两平方公里的老街河街区域内,从清雍正、乾隆之后,盐商形成资本集团,富甲全川,在这一带广置产业,大修豪宅,留下一道独特文化风景。漫步至老街一端口处,河街片区的明清风格民居民宅尽收眼底。“这里至今保留有民居民宅300余套,多为四合院,都是当年盐业管事的居所。”它们依山就势,据守在盘旋曲折、高低起伏的巷陌间,各具风采,妍姿独具,诉说着因盐而繁盛的民居生活,展现了明清建筑的独特风采,是西南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民居群之一,被誉为明清民居建筑的博物馆。 
  
      在贡井老街一带,因为盐业而繁荣起来的街市,旧貌犹存。竹、木、石、铁,柴、米、油、布,茶、烟、酒、餐,钱庄、票号,赌、当、歌、妓,军警衙署、书院学馆……百行百业店铺犹在,遗踪犹存。祠堂会馆、佛道寺观,更是分布甚密,足有四十五座之多。而各地盐商自建的祠堂会馆,更是风格各异,争奇斗巧,尽竞奢华,尚有十数座较好地保存着,成为不可多得的建筑精品遗存。

 

      这其中有清雍正时期专署盐务的县丞居所“陈家祠堂”;有当街而建尽显简朴的明代建筑风格贵州盐商会馆“贵州庙”;有西洋哥特式风格建于清光绪25年的广东盐商聚会场所“南华宫”;有仿《红楼梦》大观园修建的“胡元和大宅”;有自贡“新四大家族”之一的余述怀堂号兼宅邸———天禄堂;有占地8000余平方米的张家花园;有欧式风格的“罗马楼”;有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化符号湖广庙、天后宫(福建盐商的会馆)等各省盐商的会馆以及与这些豪宅相呼应的盐业管事的住宅。


      在贡井老街最具较高历史文物价值的当数贡井老邮电局旧址。始建于清代光绪二十九年,是老街居民龚五爷自建,后转给其兄龚四爷,1951年为政府接管。它是我国第一批成立的电报局,邮局创建于抗战初期,是自贡市第一家,也是当时唯一一家邮局,对当年川盐通向全国,服务于抗战,传递信息、公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见证了抗战时期贡井盐业生产的兴盛。到如今,还能看到它的拱门及门面的欧式雕塑。

 

     贡井老街以古盐历史文化为内涵,以河街老街为中心,所有这一切,构建成了一个较为完整曾经繁荣的盐之都邑,生动地再现了自贡因盐成邑的城镇体系,集中显示了盐商会社宗祠、明清民居建筑群和古盐业生产遗迹,汇聚了井盐生产文明和盐文化的精髓,是盐文化寻根的考证地,是我国乃至世界上不可多得的独具特色的井盐文化旅游资源,具有极高的盐文史价值。

 

盐马古道的起点站——贡井老街

 

盐马古道的起点站——贡井老街

盐马古道的起点站——贡井老街

盐马古道的起点站——贡井老街

盐马古道的起点站——贡井老街

盐马古道的起点站——贡井老街

盐马古道的起点站——贡井老街

盐马古道的起点站——贡井老街

盐马古道的起点站——贡井老街

盐马古道的起点站——贡井老街

盐马古道的起点站——贡井老街

盐马古道的起点站——贡井老街

盐马古道的起点站——贡井老街

盐马古道的起点站——贡井老街

盐马古道的起点站——贡井老街

盐马古道的起点站——贡井老街

盐马古道的起点站——贡井老街

盐马古道的起点站——贡井老街

盐马古道的起点站——贡井老街

盐马古道的起点站——贡井老街

盐马古道的起点站——贡井老街

盐马古道的起点站——贡井老街

盐马古道的起点站——贡井老街

盐马古道的起点站——贡井老街

盐马古道的起点站——贡井老街

盐马古道的起点站——贡井老街

盐马古道的起点站——贡井老街

盐马古道的起点站——贡井老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