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清代古镇--- 黄龙溪

标签:
四川成都双流县清代古镇黄龙溪旅游 |
分类: 旅游 |
古镇介绍
据双流县志记载,黄龙溪为水陆之要冲,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建安十六年,诸葛亮与先主共围成都,牧马山为屯兵积粮之地。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建营江口,在黄龙溪一带与明将杨展作殊死决战。一九四九年人民解放军将驻防黄龙溪的国民党胡宗南唐人部队在皇坟山一战击溃。
古镇旅游景点
黄龙溪的古文化旅游景点多如璀璨的珍珠,从景区上可以分为三个以水相连的古景区域,分别核心景区、扩散景区和延伸景区。
古镇由七条老街组成,分别是正街、横街、新街、上河街、下河街、巷子街,总长一千多米,且保存完好,有着“川西一绝”
之誉。依河而建的吊脚楼体现了古蜀民居“干栏”
式文化,而那几座同样古老的寺庙则把这些民居有机的连在了一起。由北向南,依次是镇江寺、潮音寺、古龙寺、天后宫、禹王宫。镇上还有六棵大榕树,树龄均在千年以上,苍劲的躯干雄浑斑驳,尽显历史的沧桑。其中古龙寺内的那棵需十余人才能合围,枝叶覆盖的面积广达三、四百平方米。
黄龙溪的核心景区是以古镇为中心的5平方公里的地区,她以古街、古树、古庙、古堤、古埝、古民居、古码头、古战场、古崖墓和古衙门的“十古”著称。古镇上还拥有的“一街三寺庙”,“三县一衙门”,“千年古树伴古镇”等都叹为全国奇观,古镇镇江寺对面是锦江与鹿溪河的交汇口,锦江水清、鹿溪水褐,可见“黄龙渡清江,真龙内中藏”的景观,泛舟水上,空灵飘逸,吟诗品茗,如梦如歌。
从鹿溪河口泛舟而上三公里,即到了黄龙溪的扩散景区,该景区有著名的“大佛寺”
和“观音寺”,两寺坐落在两山之上,遥遥相望。北岸边即为“大佛寺”大佛寺原建于明代,凿刻在象册陡峭的崖壁上,高二丈余,史称为“蜀中第二”的小乐山大佛。观音寺,坐落观音山上,普渡人间。从鹿溪河口沿锦江上游二公里是陈家小岛,是“黄龙五岛”之一,小岛现存川西唯一一座不冲古磨水碾-“陈家水碾”,当车行近水碾岛时,远闻吱吱哑哑的古碾声,引起了人们几多农耕文化的甜蜜忆......
古街坊
1700多年的历史变迁,古镇至今保留完整,现有明清时代街坊七条,街面全由石板铺成,两旁廊柱排列有序,街面平均宽度3.44m。
古寺庙
古镇内有三座完好寺庙,古龙寺、镇江寺、潮音寺,都位于黄龙溪正街形成一街三寺庙,街中有庙、庙中有街的景观,镇外还有2座大寺庙,建筑宏伟,吸引众多游人。
古建民居
现有明清民居76套,一楼一底,傍水而筑,临江“吊脚楼”体现了古蜀民居“干栏”文化特色。
古树
镇内现有树龄300年以上的古榕树6株,盘根错节的树根和浓荫蔽日的树盖,增添了古镇的浓郁的古貌古趣,古镇在鹿溪河畔镇龙沟内还有一株外形酷似一条龙的千年古树乌臼树,外观非常奇特,还有许多美丽的传说。
古崖墓
场镇周围多次发掘汉代岩墓,其中有石棺、陶俑、铜玺等大批文物,有较高的考古研究价值。
古佛洞
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建筑依山傍水,隔河遥望,颇为壮观。
古佛堰
金华庵下府河上拦河筑堰引水灌溉的水利工程设施,黄龙溪万亩良田至今由此灌溉,恰似一座小型“都江堰”。
古战场
历史上常为兵家必争之地,至今还有蜀王、诸葛亮、张献忠、杨展在此大战的传说。
古风民俗
至今黄龙溪镇还保留许多民风民俗,如打更、放生会、龙舟会、烧火龙、观音会、川剧座唱等习俗。
三县衙门
历史上黄龙溪属“金三角”地带,民事、经济纠纷、匪患困扰三县(华阳、彭山、仁寿),遂设三县衙门(今联合办事机构)共管民事、水政及匪患。
黄龙溪的种茶历史悠久,黄龙溪历史上即为茶叶之乡和茶马古道,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茶文化底蕴深厚。“武阳买茶”之说说明了黄龙溪是川西最早的茶叶市场之一。黄辣丁等鱼也是主要的特产,“芙蓉豆花”,“焦皮肘子”等是黄龙溪美食特产。
黄龙溪不但有丰富的古文化、水文化、佛教文化、茶文化、生态农耕文化,还有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影视文化和饮食文化。
古镇古码头
三县衙门
三县衙门正堂
古街三庙之——古龙寺
古街三庙之——潮音寺
黄龙溪古镇商铺
随处可见的石磨
古镇商铺风情一
古镇绣女
921年树龄的黄葛树
古镇导游图
景点信息
开放时间:全天
景区官网:
交通
黄龙古镇离成都42公里,成都新南门车站、金沙车站天天有发往黄龙溪的班车,一小时一班,票价十元。
水路:
自驾车或摩托车路线:
住宿:
温馨提示:
火龙节:黄龙溪火龙节每年二月中上旬在双流举行,火龙是黄龙溪一年一度度新春的“保留节目”。
龙舟会:黄龙溪龙舟会每年六月在双流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