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老照片要提防赝品
根据古玩市场上出现的老照片赝品来分析,目前老照片作伪的手段还不算太高明,这是因为老照片在近年来虽说升值幅度较快,但与书画陶瓷玉器等古玩相比,价位还不算很高,作伪者至今还没有花费过多的精力去刻意伪造,故目前古玩市场上的老照片赝品还不难识别。如,市场上常见的《诰命夫人》老照片,就是作伪者从发表于杂志上的精印作品翻拍的,并在翻拍照片上方加了一排“曹宅老夫人百龄留念、光绪××年摄”字款后装入老式镜框内蒙骗人的;另有几幅清末女子肖像(小脚女人)的老照片更是赝品泛滥。现常见的老照片赝品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印刷品做旧。这是最常见的一种作伪方法。作伪者将精致的印刷品做旧,放入镜框中或装成册页形式出售,这类赝品大多用明信片来加工,因此这些赝品比较容易辨别,只要备一个放大镜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二、翻拍后再做旧。就是将原作品和印刷品翻拍后再做旧冒充老照片出售,有些赝品还特意用旧相纸洗印。照片做旧方法有用茶水浸泡、用化学方法调成棕色以及采用定影不足等手段来模仿旧照片的样色,但一般具备摄影暗房工艺知识的人总可以从中看出破绽。真品老照片泛黄,是因为年代久远,日晒光照的结果,其正反面为自然泛黄。而赝品的黄色是采用药水浸泡和人工涂刷的,有渍斑,不均匀,人为痕迹明显。
三、用彩色胶片翻拍老照片原作,并用彩色纸洗印,得出与原作一样的色调与形态。一些资深作伪者还要将彩色纸膜揭下,另裱在一张老旧硬卡上冒充原作出售。用这种方法作伪,如不细辨,有时会使人上当,辨别方法可看照片上的旧划痕。因为老照片上有很微小的划痕,在放大镜下可以看到细小的、深浅不一、方向不规则的划痕、折痕或裂纹,非年代久远不能如此。而赝品尽管作旧发黄,但照片上无痕无纹,光鉴如新。
四、用当年的底片重新印制。作伪者留有当年照片的底片,直接印制后再进行做旧处理。此类照片本身技术素质较高,虽是赝品,其实也具有一定收藏价值,只不过不是当年原物,在价值上应大打折扣,且重新印制照片的相纸尽管做旧后,但总留有痕迹。真正的老照片自然用老相纸,如果1900年拍摄的照片,使用的却是1990年出产的相纸,那定属于赝品。
“古董”照片
收藏价值高
曾经有两张上海黄浦江的老照片以14.85万元成交,引起人们的关注。进入2004年,老照片再创佳绩,不仅有民国时期的王文典照片以19.8万元创下内地照片拍卖的最高价,“古董”照片更是因为收藏价值极高而引起人们关注。
老照片中“古董”照片的收藏价值较高,因为目前各大博物馆都禁止观众拍摄有关文物,早期的文物照片也就显得尤为珍贵。同时,文物的鉴定一定得有文物照片对照比较,使早期文物照片特别是由权威部门拍摄的有关古董的照片参考价值更大。上海国拍推出的民国时期《古玉器照片》包含500余张古玉的照片,拍摄手法非常专业,许多细节都被详细地展示出来;而北京翰海的《清代瓷器旧照片》中则有一些非常罕见的瓷器,如珐琅双口联体瓶等都难得一见,对于研判海外回流的瓷器有很大的参考作用。
照片作为一种收藏投资手段,目前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据《照片收藏家》杂志总裁罗伯特·彼斯凯统计,自1975年以来,拍卖市场中图片价格指数上升67.5%,而同期道·琼斯指数只上升481%。他的结论是尽管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照片市场仍处于买方市场。相形之下,内地的照片拍卖市场刚刚开始,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将更加繁荣。
慈禧老照片到处是“绝版”
专家说都是假
古玩市场上出现一种“绝版慈禧照片”,几百元钱就可以买到,卖者宣传说是“家传宫庭旧品,升值无限”。文物专家指出,这是个明显的骗局。
近日,记者在古玩市场摊区遇到两个流动女商贩,手持陈旧的屏风式折页到处推销:“这是前清的旧照片,慈禧的。不少老照片影集里就是这几张,我们家祖传的,要不是急着用钱,我根本不卖……500元就出手,就怕遇不到识货的”。记者确实在几个版本的老照片书籍中看过这几张片子,不过仔细看这些照片,虽然表面泛黄了,可边沿破损处露出白色,不像是旧相纸。记者翻看时,一位逛市场的老者凑上来说了一句:“这册子我在省外看过几本呢……”商贩闻声变色,转身走了。
文物专家说:“这种宫庭照片我见过一些,都是假的。慈禧是个很保守的人,生前不喜照相,怕‘魂给照丢了’。她不可能有系列照片传世。而且照片可以大量复制,老照片只有历史价值,文物价值并不高,不会升值。”
文物热近来又有抬头趋势,不少人视其为一个投资渠道。文物界专家指出,收藏文物是门学问,没有深厚的功底很容易上当,古玩市场上的便宜货几乎就没有真的。“慈禧老照片”前些年就出现过,不少是直接用明信片剪裁做旧的,手法很拙劣。
老照片中有宝藏
老照片的收藏尚属冷门,是一个新兴的收藏门类,在当前的收藏和投资中应关注以下5个方面:
老
年代越久的越珍稀,越有价值。“98春季书刊资料拍卖会”上,有一册清光绪三十一年粮仓验米的照片,收录了8幅照片,配有洒金纸楷书文字说明,一图一文,原始估价8000元至10000元。
奇
如展示清代留辫子旧俗的照片,民国初期妇女剪发的照片,20世纪50年代初展示新式婚礼的照片,旧时代、旧城市的风景名胜照片……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和史料价值。
特
指特殊时期或有特殊纪念意义的照片。如“文革”时期政治味特浓的照片,重大会议、重大历史事件的照片,都可作为历史见证,是现代文物。
名
即名人或著名社会群体的照片,不可多得。一张清宣统二年举办的南北华人第二次运动会合影照片,标价600元,最后以1000元成交。
真
一些不法商贩常用翻拍的照片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应特别小心,以防上当受骗。
三大因素决定老照片市价
在中国嘉德2003春季邮品钱币拍卖会上,两张估价仅1000元的上海外滩景色长卷和英美舰船行驶在黄浦江上的老照片,最后被一位买家以14.8万元的高价拍得。这不仅是中国嘉德春季邮品钱币拍卖会中竞争最为激烈的拍品,而且也创造了国内老照片在艺术品拍卖会上的成交记录。目前,国内各地档案部门、出版社把老照片作为影像资料,对老照片的需求很大,在收藏市场上,几年前,一张民国时期拍摄的12厘米×8厘米左右,小尺寸的老照片几十元就能买到,现在则要百元以上。拍卖市场上,一张老照片拍卖到数万元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影响老照片的价值因素一是年代远近。按时间划分,年代越久远,照片存量越少,以圆明园建筑景观照片为例,1900年以前,完整的建筑群照片目前没有发现,如果真存在,其价值不可估量。目前清末原版老照片每张价位一般在1000元到2000元不等。如清宣统二年(1910年)拍摄的1册28张26.6厘米×35.5厘米的《北洋大学堂摄影集》在中国书店2002年春季书刊资料拍卖会上以3.6万元成交。民国时期原版老照片每张价位一般在100元到500元不等。
二是尺寸大小。由于早期照相技术的限制,大尺寸的照片冲印不多,加之照片尺寸越大越不易保存,民国时期25厘米×40厘米以上的照片价位应在500元以上;尺寸为90厘米×18厘米左右的照片价位较高,一般每张在2000元以上,如一这张民国时期拍摄的《颐和园昆明湖》,尺寸为87
厘米×17厘米,市场价格为2000元以上,如果尺寸再大,则价位更高。
三是影像题材。由于老照片是社会生活中最真实的写照,是用摄影的语言来记录时事。越是中心明确,具有代表性的画面,价值就越高。一位有名的收藏家就说:“拍卖价格的升降是影像本身驱动的,有趣的影像自然会吸引买主,作者的名气并不重要”。今年2月,《广州日报》记者报道了一位市民收藏了一幅1米多长的《广州西堤全图》老照片,报纸刊登出来后,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拍卖行、商人纷纷打来电话,表示出对这幅老照片的浓厚兴趣。
在一些旧货市场上,一些商贩将照片作旧后贴在旧纸版上冒充老照片,购买时要多加注意。就目前市场看,照片由于可复制性,数量较大,战争、“文革”、名人文艺等内容的照片混杂,收藏者可根据个人偏好和经济条件购买。上个世纪70年代,国内新闻部门洗印的成套展览用照片价位不高,一般几十元就可以买到,有一定升值潜力。另外,新翻版的照片也有价值,关键在照片的清晰度,一张民国时期翻印的清末老照片一样价值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