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黄打非”是指:扫除黄色出版物、打击非法出版活动
泸州市“扫黄打非”进社区试点
摄影记者
谢洪
按照省扫黄办部署,我市从去年开始进行了“扫黄打非”进社区试点工作,分别在江阳区南苑社区、龙马潭区宏达社区、纳溪区较场坝社区进行试点,效果明显,并取得一定成效,得到省扫黄打非领导的肯定。为加强组织领导,由泸州市扫黄办和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联合成立泸州市“扫黄打非”进社区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曹建国、市政府副市长粱伟华担任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扫黄打非”办主任喻素芬;市文化局、新闻出版局局长王一平任副组长;市政府办调研员李平任市“扫黄打非”办顾问。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新闻出版局“扫黄”办。

泸州市“扫黄打非”进社区授牌仪式

龙马潭区宏达社区

江阳区南苑社区

纳溪区较场坝社区
市“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曹建国多次作出了”加强协调,相互配合,搞好“扫黄打非”工作”等重要批示。市“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市政府副市长梁伟华要求继续加大对非法出版、制售活动的的打击力度,并亲自带队检查出版市场,对如何规范市场管理、净化市场环境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县、区党委、政府按照统一安排,并对各县、区的“扫黄打非“工作作了周密部署。
市、县、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为我市”扫黄打非“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提供了坚强的保证。同时各县、区按照市上的部署和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职能,在各辖区内开展了“扫黄打非”专项行动。共出动文化、新闻出版、公安、工商等部门检查人员3000余人次,检查出版物店档、摊点900余个,取缔非法店档、摊点28家,责令停业整顿1家,处罚违规印刷企业1家。
查缴了非法出版书刊220020册,其中《死亡日记》13册,非法音像制品69770件。并在今年4月14日举行的销毁行动中,1200余名市民、学生现场目睹了去东今春我市查缴的盗版音像制品46000件、盗版书刊34000册、赌机20台、点卡950张被付之一炬,通过宣传,使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关注和参与到“扫黄打非”行动中来,形成全社会对非法出版、制售活动的更深认识,积极参与,自觉抵制。
“扫黄打非”是手段,把先进文化送进社区,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才是最根本的目的,我市在开展“扫黄打非”进社区试点工作中,紧抓四个结合,让“扫黄打非”工作和社区本身工作有机结合在一起。1、“扫黄打非”进社区和精神文明相结合;2、“扫黄打非”进社区和市民素质相结合;3、“扫黄打非”进社区和群众监督相结合;4、“扫黄打非”进社区和社会文化建设相结合。在开展“扫黄”“打非”专项行动和日常监管过程中,我市始终将查缴政治性非法出版物放在突出位置,毫不松懈,截止目前,我市未发现一起印刷和销售上级要求查禁的政治性非法出版物行为。
在市“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总结经验、逐步推开”的原则,“按照省扫黄办部署,我市自开展“扫黄打非”进社区试点工作以来,分别在江阳区南苑社区、龙马潭区宏达社区、纳溪区较场坝社区进行试点,效果明显,并取得一定成效,得到省扫黄打非领导的肯定。今年,市“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市政府副市长梁伟华在听取市扫黄打非办专题汇报后,明确指示总结试点经验,扩大“扫黄打非”进社区工作范围,并亲自向市财政争取到了3万元专项工作经费。
在市、县、区扫黄办的努力下,全市“扫黄打非”进社区工作在紧锣密鼓地逐步推开,现已又新建7个社区,分别为江阳区龙泉社区、龙马潭区上大街社区、纳溪区临江街社区、泸县祥和社区、合江县枣林桥社区、叙永县东城社区、古蔺县东新街社区。通过精心组织,各级领导的指导支持,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各试点社区的扎实工作,我市“扫黄打非”进社区试点工作正有条不紊开展,各社区按照指导小组要求,将继续深入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并不断总结试点工作经验,逐步扩大试点范围,使“扫黄打非”进社区工作在我市取得更大成效,达到“扫黄打非”进社区工作目标。

泸州市政府副市长粱伟华检查“扫黄打非”工作。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曹建国检查“扫黄打非”工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