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姊妹推荐给我的书,可能会选作我们妈妈团契下一期学习的材料。书的名字翻译的有些煽情,过于意译,原文的直译应该是《牧养孩子的心灵》(Shepharding
a child's heart)。作者是泰德·崔普(Tedd
Tripp),目前在国内没有出版。 圣经箴言说“你要保守你的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主耶稣也教导我们说,“善人从他心里所存的善,就发出善来。恶人从他心里所存的恶,就发出恶来。因为心里所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书的译者姊妹说当她读了这本书,深深感到作者代表神向父母呼吁,要用神的眼光来看待儿女的天性和需要,用神的命令来检视管教儿女的目标,用神的方法来引导他们长大成人,成为神心意中的人。这本书里所有的观察、论点、方法都是以神为中心,非常不同于其他教养儿女的书,它们大多以儿女为中心,或以父母为中心。我粗粗翻了一遍这本书,还来不及整理出比较细的心得体会,在网上没有找到电子版,只找到了一个姊妹录入的前两章,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
《子女心、父母情》引言
珍珍没有做家庭作业,老师打电话给她的父母,请他们帮助她。但是他们无法帮她,因为十二岁的珍珍不听他们的,也不顺服权威。珍珍的父母希望学校能够引导和督促女儿,因为他们没有办法了。
这样的故事并非少见。在十至十二岁以前,很多儿女心理上已经离开家了。我所指的并非那些无家可归的儿童,而是说一般十至十二岁以前的孩子,他们心理上已经离开了爸妈,因为在他们的生命里,已经不再接受父母的权威,也不再询问父母的意见了。
我们的文化已经失去对作父母的敬重,有如一艘没有罗盘又没有舵的船,不但失去了方向感,也失去了引导自己的能力。
为什么会这样呢?他是几个问题在此时刻此文化中交集而成的。
很多人有儿女,但是不想作父母。我们的文化是他们相信,做了父母就不可能再追求个人愿望的满足;在这个只顾自己不管别人的文化里,儿女成了很明显的负担。
今日的父母也部分属于极欲办妥权威的一代。六十年代的种族意识和反战热潮,大大地影响了人们的思想,抗议运动的模式建立起来,改变了人们对权威和个人权利的顾念。
结果,在文化上,人们不再接受父亲是家中的“老板”,母亲也不再顺服的听从父亲,连假装顺服也不必了。作父亲的不再怕他的老板,也不怕忽然被解雇。昨日的老板用权威来达成他们的目标,今日的老板则是用奖金和奖励。
我要表达的是什么呢?仅仅就是:儿女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长大,他们在学校里不再需要乖乖地坐成一排,不再需要举手才可以说话,不再害怕向父母顶嘴的后果。他们不再接受自己该顺服的角色。
这实在是加重了父母的负担。旧的方法不能再用,以前独裁的方法不再有效,却不知道有什么新的好方法可以教养儿女。
教会里的弟兄姐妹仍用旧办法来养育儿女,他们对孩子说:“你要听我的话,不然就会被处罚”,这办法似乎行得通,孩子似乎也听话,其实这只是外表的顺服。现在这个方法也渐渐没有效了,因为我们的文化已不再像上一代那样尊重权威,大家惋惜这种教养儿女方式的逝去,因为我们喜欢它的简单性。然而我认为,我们忽略了它不合乎圣经的方法和目标。
今天的父母是既挫败又迷惑。儿女的行为不像该有的样子,父母也不知道为什么,因此很多人下结论说,要做好父母的工作是不可能的。有些人在挫败中不管孩子了,也有些人继续强用五十年代的独裁方式。不知不觉地,一世代的小孩就被耗掉了。
即使在教会文化里,我们也像整个社会一样的迷失,正渐渐地失去我们的孩子。幼小儿童的父母想到青春期孩子的道德问题就怕,十多岁孩子的父母又不断地提醒他们,那种日子很快就会来临。当我的三个孩子都是十多岁的时候,很多人来安慰我,因为一般人都预料,孩子愈大,问题愈多。
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要肯定的告诉大家,情况不是毫无希望的,你仍然可以在二十世纪末的今天,用敬虔的方式教养儿女,你不须要屈服地说,要作好当父母的工作是不可能的,你要拿出勇气来,虽然也许经验告诉你,失败是不可避免的,但经验不是可靠的指南。
唯一可靠的指南是圣经,它是神的启示,神有无限的知识,因此能够给你绝对的真理。在圣经里,神的启示有力又完全,它呈现出一幅准确又包罗万象的图画,包括了儿女、父母、家庭生活、价值观、教导、养育、管教等等,凡你作父母所需要的一切装备,都可以在圣经中找到。
没有人能证明神的方法不够用,人却不尝试去用它。教会之所以会反映出文化上的问题,就是因为我们上一代没有照着圣经的方法去教养儿女,我们只是用有效的方法,而不是合乎圣经的方法。不幸的是,我们现在还是这样,不过因为文化的改变,这些方法也不再适用了。
现在让我来综览一下圣经中关于作父母这项工作的观点。父母的工作富有多面性,包括成为一个慈爱的权威,引导儿女在神的世界里认识自己,维持对福音的清楚眼光,使得儿女能将福音内化,并且有一天能和你在神的主权下,享受彼此的互动关系。
神呼召一切的被造者都生活在权威之下,他是我们的权威,并且在已经建立的群体中,例如家庭、公司、教会、国家等等,将权威赋予不同的人,因此你不必因成为儿女的权威而感到局促不安。
你是以神的代理人的身份行使对儿女的权威,但是你不可以为了自己的目的和方便来运用这个权威,而必须是站在神的观点,为了儿女的益处来引导他们。
我们的文化倾向于两极化,谈到权威,我们不是倾向于那种愚笨的约翰韦恩式的独裁主义,就是倾向于做一个无力的胆小鬼,然而神以他的话和他的榜样来呼召你成为一个慈爱的权威。神呼召你运用权威,不是要使你的儿女做你要他们做的事,乃是要你做一个真正的仆人——为人舍命的权威者。你成为儿女生命中的权威,其目的不是要把他们控制在你的权力之下,乃是要使他们有能力自制,因而能自由的生活在神的权威之下。
主耶稣是一个好榜样。他是发命令的神,拥有一切的权威,然而他却以仆人的身份来到世界上。他是服侍人的君王,也是统治人的奴仆。他至高的权威是那么的慈爱,并且都是为了他百姓的益处。约翰福音十三章三节提到,耶稣虽知道父神已将万有放在他的权威之下,却仍然拿一条毛巾束腰,为门徒洗脚。当他的子民顺服他的权威时,他就此他们能力,使他们能释放地生活在福音的自由里。
作为一个父母,你必须使用权威,也必须要求儿女顺服,因为神呼召他们听从并孝敬父母。你不须使用权威,但不可以像一个残忍的工头,而要成为一个真正爱他们的权威者。
如果父母是“和蔼可亲的君王”,孩子很少会迫不及待地离开家,他们不会跑离一个能够满足其需要的家。谁会愿意离开一段被爱又被尊重的关系呢?谁会愿意离开真正了解自己的父母呢?谁会跑离一个了解他、了解神和他的道路、了解这个世界及其运作方式、并又委身来帮助他成功的人呢?
根据我二十五年来,做学校管理阶层人员、父亲、牧师和辅导的经验,通常孩子不会反抗真正慈爱而又无私的权威。
如果“权威”是描述父母对儿女的关系最好的字眼,那么“引导”就是描述父母对儿女所做的工作最好的字眼。父母是儿女的引导者,引导的过程乃是父母帮助女儿认识自己,并认识他所生活的世界。父母引导儿女评估自己和自己的反应,使他不只知道其行为如何,也能明白其中的原因。作为一个引导者,你要帮助儿女了解自己是被神所造,也是为神所造的,但你不可能只用口传就能使他明白,你必须带领他走上这条发现真理的路。你必须引导他的思想,帮助他学得分辨力和智慧。
这个引导的过程,比起仅仅教儿女该怎么做和该怎么想,要有更丰富的互动关系,这包括将你的生命投资在孩子身上,接着开放、诚实的沟通,显明出生命的意义和目的。这不是一种简单的指导,而是包含了开放自我和分享的引导,因为价值观和属灵的生命是不能只用口传的,它需要被理解和领悟。
箴言十三章二十四节说:“与智慧人同行的,必得智慧……”身为一个有智慧的父母,你不能只是和子女谈论谈论属灵的事,你的目标必须是要示范出有朝气有活力的生命,这生命是生活在向着神和家庭的诚实里。做父母的这项工作,就是要照着神的智慧来引导儿女的心。
常常有人问我是否曾期望儿女会信主,我的回答是:福音是大有能力而又吸引人的,它能很独特地满足堕落人性的需要,因此我期望神的话语会成为神的能力,而使我的儿女得救。但是这种期望是根据福音的大能和它对人类需要的满足,并不是有什么好配方能制出得救的儿女。
父母任务的中心焦点就是福音,你需要引导儿女的,不仅是他们的行为,也是他们内心的态度。你要指明给他们看的,不仅是罪或者失败是“什么”,也是内在的“为什么”会做错。你必须帮助他们看见:神乃是由内而外的在人身上工作。因此,父母的目标不能只是调教出有良好行为的儿女,也必须教导他们明白为什么会犯罪,以及如何认知内心的变化。
有时父母会给儿女一些守得住的标准,如果孩子不是基督徒,父母想他们反正也不会从心里顺服神,不如把标准降低一点。举例说,圣经说我们要善待那些恶待我们的人,但是,如果孩子在学校被人欺侮,父母就会教儿女不要理会那欺侮人的人,或者更糟地教导儿女要反击。
这种不合乎圣经的教导会迫使儿女远离十字架。不理会压迫者的态度,为自己的权利站出来,都不需要神超自然的恩典。然而,要善待压迫者,为欺侮你的人祷告,并将自己交托给公义的主,迫使孩子必须面对他灵里的贫穷,并看见自己需要福音改变人心的大能。
神的律法对个天然的人是不容易的,它的标准高,而且若不靠着神超然的恩典,是不可能达到的。神的律法使我们看见自己需要恩典。如果你不能把神的标准施教于儿女,就是剥夺他们得着福音的恩惠。
最后你的儿女必须把福音的信息内在化。生长在基督徒家庭的孩子,到了某个时候都会仔细察考福音的内容,并且决定自己是否要接受这真理。
用幅图画来想象这情景:孩子拿着一个信仰告白,将它放在手里察看,决定应该接受它,还是把它丢掉。
父母可以利用这宝贵的机会来帮助这年轻人,以诚实的心研讨他对信仰所有的问题。神的话是活泼有力的,基督徒的信仰必经得起诚实的详审细察。不是每个人都需要问世上的每一个问题,但是每个人都必须问困惑他的每一个问题。
最近我和儿子有段谈话,谈到一些神正教导他的事情,也分享了一些新的洞见,这表示他正以超乎理论的方式认识神。
当我们谈话的时候,我觉得它不仅仅是我的儿子,而是另一个大人:我不是在教导他,我们乃是在分享认识神的美好,我深感和这人的互动是如此的奇妙。(他曾经是个我所指导、所管教的男孩:为了他,我常在祷告里奋战。)感谢您,神!
《子女心、父母请》第一章
从“心”开始
圣经告诉我们,心是生命的控制中枢,一个人的生命反映他的心。箴言四章二十三节说出这个观念:“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都是由心发出。”
这段经文可以用图画表达出来。心就像一口井,用流出生命的一切。这个观念在圣经其他地方也提到过,一个人所表现的行为,就是内心境况的流露。
心决定行为,所言所行就显示你内心的倾向(orientation)。马可福音七章二十一节说“因为从里面,就是从人心里,发出恶念、苟合、偷盗、凶杀、奸淫、贪婪、邪恶、诡诈、淫荡、嫉妒、谤渎、骄傲、狂妄。这一切的恶,都是从里面出来...”这些言词和行为的恶,都是从里面出来的,就是从心发出来的。
你的儿女所说的话和所做的事,是他内心所藏的善或恶的反映。路加福音六章四十五节很明确地阐述了这一观点:“善人从他心里所存的善就发出善来;恶人从他心里所存的恶就发出恶来;因为心里所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
这些经文可教导我们养育儿女的重点;行为不是基本的问题,内心的情况才是症结。请记住,心是生命的控制中枢。
父母常只注意子女的行为而弄偏了方向。如果你管教的目标是要改变行为,情况就是这样:使你警觉到需要被纠正的是孩子的行为,那些惹人生气的行为成了你注意的焦点,你以为应该改换不能被接受的行为,成为你认可且赞赏的行为。
“这有什么不对?”你可能会这样问。问题就在这里:孩子的需要远深过表面的行为。孩子不会无缘无故地做什么,他的行为——所说的和所做的,反映他的心。如果你真想要帮助他,就必须注意他的心,因为是内心的态度,使他产生这样的行为。
只改变行为而不从根源去改变内心,就是本末倒置、虚与委蛇。这不就是主耶稣责备法利塞人的假冒伪善吗?在马太福音十五章,耶稣公开指责法利赛人是“用嘴唇尊敬我,心却远离我。”还责备他们是外面干净里面却污秽的杯盘。然而,我们却常常这样地教导儿女:我们要求改变行为,却从不注意产生行为的心。
那么父母怎样纠正和管教儿女呢?神的律法的确要求孩子要有良好的行为,但你不能只停留在令人满意的行为这层面,你必须明白,也要帮助孩子明白,是他偏离正道的心产错误的行为。他的心如何走迷,使他产生这样的行为?他错误的言行背后,有哪些性格上的问题使他不能或拒绝认识、信靠并顺服神?
让我们用常见的例子来说明,这样的例子在任何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家庭中经常发生。孩子原来玩得很好,突然他们为了玩具吵了起来,父母经常的反应就是问“是谁先玩的?”这样的反映忽略了心的问题,这问话是为了求公平,有利于那个开始时较快拿到玩具的小孩,但是如果看看他们的心,情形就不同了。
你会发现他们是两个“恶人”,因为他们都硬着心彼此对待,都很自私,都表示“我不在乎你,也不管你高不高兴,我只关心自己,只要我得到这个玩具就会快乐,我才不管你觉得怎么样。”
从心的角度来说,你看到的两个正在犯罪的孩子,两个只顾念自己的孩子,两个违背神法律的孩子。当然,两个人的情况是不同的,一个孩子抢另一个的玩具,另一个在保证已得到的利益,但论到他们的心,两个人都一样,他们的态度都是:“只要我快乐,不管你死活。”
现在你知道内心的态度如何地引导行为了。所有的行为都和某些内心的态度有关,因此,管教儿女必须注意他们的心。
这种认知对管教儿女有很大的帮助,它使父母不只注意行为,也注意内心;不只注意改变外表的行为,也注意纠正一些更深层的问题。你要将罪的真面目显露出来,帮助孩子了解这罪反映他偏离正道的心,便可引导他到基督的十字架前。这样做强调了对救主的需要,提供了荣耀神的机会,因为他差爱子来改变人心,使人得自由,不再作罪的奴仆。
这观念就是本书的基本信念:一生的效果由心发出,因此,父母的工作就是引导儿女的心。你必须学习从看到的行为,追究其心思意念,并将心的问题陈露给孩子知道。你必须使他们参与,而不知是责备他们。你要帮助他们看见,他们用以解灵魂之渴的方法,是不能满足其需要的。你必须帮助儿女定睛在基督的十字架上。所有做父母的工作,包括纠正、管教和训练,都必须以心为重点。作父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孩子的心。
这信念能在每一方面帮助父母,包括设定目标、建立方法、塑造儿女发展模式等等。
本书将讨论教养儿女的每个重点,从圣经的角度来看父母的职责,探讨儿童发展的过程,检视正确的教养目标,思考合理的训练方式,而所有讨论的重点都是引导儿女的心。
我不提供一些简单而巧妙的方法,也非推销新的成功三步法,以制出温顺乖巧的儿女,更不会教你满足孩子需要的捷径,使你的日子好过一点。然而我愿意和你一起寻找一些清新活泼的方法,以达成神所托付给你教养儿女的任务。以过来人的身份,我把经验提供出来,但我绝没有抱着悲观的态度,反之,现在的我比以前更兴奋于作父母这项工作,因为我满有希望和肯定,相信神会赐给我们力量,使我们能为了教会而从家中孕育出神圣的种子来。
我曾经看过一些家庭掌握了本书所提出的原则,这些父母引导着快乐又有好行为的儿女,这些孩子对自己和对生命都由灵敏的心。最近我拜访了一个活泼又有生气的家庭,青少年的孩子都愿意在家,因为家是个令人兴奋的地方,父亲和母亲得到应有的尊敬,孩子有问题就像父母询问意见。他们的对谈中充满了圣经的话语和真理——不像令人窒息的热气,而像复兴生命的微风。这家庭的五代都坚守信仰,而第六代正在学习认识“在你那里有生命的源头;在你的光中,我们必得见光。”(诗)
这些美好的事值得我们为之努力,这个愿景值得我们为之牺牲。
如果你在教养儿女的事上有许多疑惑,理不出头绪,你一定要在圣经里寻找答案,我深信圣经足以提供父母所需要的答案和观念。教会长期以来,一直想要结合圣经和非圣经的观念,来解答关于做父母的问题,结果产生了苦果。因此,我们必须从圣经来了解作父母的工作。
要了解你的儿女,旧的从影响他们生命的两项重大因素去思考:
第一、他和塑造他生命影响力的关系。
第二、他和神的关系。
在下一章我们会仔细讨论这两个儿童发展的重要课题。
儿女的发展(一)
塑造影响力(Shaping Influences)
我的儿子十一岁时养过猪,当时他很泄气,猪儿们总是用鼻子把水罐子打翻,因此很难存水给它们喝。后来我们做一个水泥的水槽,比较重的,它们就不会打翻水了。
我们先用木头做个架子,然后把水泥灌进去,使它能够成行。当我们做的时候,我告诉儿子们,他们年轻的生命就像这个工程:家庭的结构是架子,他们的生命是水泥,有一天架子被挪去时,他们就会变得强壮又有用了,而童年的管教能够加强他们成年后的生命,像水泥的硬化一样。
我愈讲愈多,他们也很有礼貌又专心的听着,但是当我停下吸口气时,他们就跑去玩了,显然他们还不懂他们的生命和这个喂猪的水泥有什么相似处。
那天他们并没有预备好要作这么艰深的思考,我并不责怪他们,要思考塑造孩子生命的影响力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女被生活环境塑造成形,家庭生活的各方面都深深地影响未来他们会变成的样子。
塑造影响力
在这一章里,我用一个图来帮助你了解童年时期的塑造影响力,虽然“塑造影响力”可能是个新的名词,但是它的意义和人类一样的古老。塑造影响力就是儿童发展的岁月中所发生的事件和所处的环境,而这些事件和环境对一个人的性格形成有催化性的影响力。但塑造不是自动发生的,人对这些事件和环境的反应,才是决定其影响力的因素。
圣经清楚的证明:童年的经验会影响一生。在申命记第六章、以弗所书第六章、歌罗西书第三章,主要的内容都提到家庭,都含有早期童年的经验影响一生的观念。神的话要求我们注意塑造影响力。
你的儿女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乃受两方面的影响,第一、他的生活经验;第二、他对这些经验的反应。图二显示塑造影响力对生命的影响,下一章我会介绍另一张图,强调孩子对塑造影响力的反应。孩子不仅被动的被环境影响,他也主动地反应,依着心中对神的认定来反应。这些图祝你发觉儿女有哪些方面需要加强和引导。
图二的箭头表示塑造影响力,不论是父母可控制或不可控制的影响力,都会临到儿女,并且深深地影响着他们的生命。
家庭结构
图二的其中一个箭头表示家庭结构。孩子成长的家庭是个传统以父亲为核心的家庭吗?父母都与儿女同住吗?是小家庭还是三代同堂?父母都健在并且尽责吗?父母在家中扮演的角色如何?家中有几个孩子?家庭是否以独生子或独生女为中心?孩子排行老几?儿女彼此间的关系如何?他们之间的年龄、能力、兴趣、个体差异有多大?孩子的个性和家中其他成员相容吗?
淑丽和先生找我辅导,他们才刚结婚,正面对许多适应上的问题。对淑丽来说,其中一个很难越过的高栏,就是先生的生活不以她为中心。她是家中的独生女,虽然父母没有溺爱以致宠坏她,但总是以她的需要为优先,结婚以后她觉得先生不爱她,因为他没有以她的愿望为中心来安排生活。她幼时的家庭生活,深深地影响了她的需要和对她对丈夫的期望。
家庭价值观
另一个箭头表示家庭的价值观。对父母而言,什么是重要的?哪些事值得小题大作?哪些事可以随它而去的?人比事物重要吗?父母对哪件事比较重视:是孩子上学穿的裤子破了一个洞,还是在学校打架?孩子是否在家有发言权?孩子在家听到什么样的道理和观念?有哪些家规是讲明的?有哪些事没有说却存在的?上帝在家中的地位如何?家庭生活是以认识神、爱神为中心吗?还是有其他的中心呢?歌罗西书二章八节说:“你们要谨慎,恐怕有人用他的理学和虚空的妄言,不照着基督,乃照人间的遗传和世上的小学就把你们掳去。”所以你一定要自问,你家的价值观是照着人间的遗传和世上的小学,还是照着基督呢?
最近我问一个十岁的男孩,哪件事会带给他较严重的后果,是打破名贵的花瓶,还是违抗父母清楚的规定?他不加思索的回答,打破名贵花瓶的后果严重得多。这个男孩学了他家的价值系统,觉察一个没有说出来的价值观,就是名贵的花瓶比反抗的孩子更加引起父母的注意。这样的价值观是照着人的理学和虚空的妄言。
家庭的价值观还有其他方面,诸如:家庭中的界限在哪里?家中的秘密对谁保留?对谁诉说?和邻居的关系是敞开或是紧闭?家庭对外所筑的墙有多高?哪里是可穿透墙的地方?有些家庭决不把家里的问题对亲戚说,却很开放的告诉邻居;相反的,有些家庭会找兄弟姊妹帮忙,但决不告诉近在咫尺的邻居(不同于箴言书二十七章10节的劝告)。有些孩子从不知道父亲的收入是多少,也有些孩子知道家里每天的结余。有些父母隐藏秘密不让孩子知道,有些孩子和别人分享秘密却不让父母知道。有时妈妈和孩子有些秘密不让爸爸知道,也有些爸爸和孩子守着秘密不让妈妈知道。每个家庭都建立了界限,虽然大家不说,或不多想,但这些界限是存在的。
。。。。。。后面没有找到啦
目
录
|
自序
译者序
引言
第一部分
合乎圣经教导的养育根基
第一章 从“心”开始
第二章 儿女的发展(一):塑造影响力
第三章
儿女的发胀(二):对神的认定
第四章
你是主管
第五章
检验目标
第六章
再思目标
第七章
丢弃不合圣经的方法
第八章
合乎圣经的方法:沟通
第九章
合乎圣经的方法:沟通的形式
第十章
合乎圣经的方法:沟通的生活
第十一章 合乎圣经的方法:杖
第十二章 诉诸良知和强调神的救赎
第十三章 引导心的摘要
第二部分
儿童发展各阶段的引导工作 第十四章 婴幼儿期(一):训练目标
第十五章 婴幼儿期(一):训练程序
第十六章 儿童期(一):训练目标
第十七章 儿童期(二):训练程序
第十八章 青少年期(一):训练目标
第十九章 青少年期(二):训练程序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