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至初五风俗知多少

标签:
文学/原创文化随笔情感教育杂谈 |
分类: 歷史文化 |
大年吉祥
年末岁首春幕开,福禄喜寿迎门来。
熬年守岁消夜酒,五更享得压岁钱。
子夜钟声扬吉庆,牛年爆竹报平安。
思
民守平安日,梅开如意春。
穷民做富梦,誰护穷民家。
除夕,指阴历十二月三十日,是一年的最后一天,为"月穷岁尽之日",故又叫"除夕",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这在魏晋时期就有记载。除夕晚上,一家老小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这是炎黄子孙至今仍很重视的年俗。即使常年在外工作的人们此时也一定要赶回家团聚。
中国人的传统里有各种形形色色的饭局,但天字一号重要的当属大年三十晚上的这顿年夜饭,“大年三十晚”,是全家团圆的日子。在外出的千里迢迢赶回家与家人团聚。入夜家家户户明灯高照燃放爆竹,达旦不眠,谓之守夜(岁)。守岁的主要活动内容是包饺子。全家团坐一起。擀面皮的擀面皮,包馅的包馅,欢声笑语,喜气洋洋。
正月初一
烟花鞭炮闹初一,贺岁欢歌笑嘻嘻。
破晓鸡啼迎寿诞,隔屏牛闹颂青春。
春节俗称“过年”,原名“元旦”,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正月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别称,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
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大年夜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废水当日不外泼。
正月初二
千里绒花问岁除,新春初二响爆竹。
侄男外女小外孙,拜年风俗古至今。
正月初二,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必备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给压岁钱。儿女回娘仅仅是吃中午饭而已,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家。
正月初三
初三躲避熛怒神,逢凶化吉永平安。
入夜早睡免骚鼠,共享快乐保健康。
正月初三称为「小年朝」,也称为「赤狗日」。传说中「赤狗」是「熛怒之神」,遇到他的人一定会不吉利,故初三为「凶日」,不宜外出。据说在初三跟谁拜年,就会跟谁吵架,因而不拜年;另外「赤」字有「赤贫」的意思,所以民间也不在这天宴客,会冲犯「赤狗」,带来贫穷。
民间亦传说初三晚上是「老鼠娶亲」的日子,所以一般人家都早早熄灯睡觉,以免骚乱了鼠辈(也有人说入夜提早熄灯是为了让老鼠看不见,无法娶亲,以减少其繁殖的速度),并在屋角洒落一些米粒、糕饼,供老鼠食用,称为「老鼠分钱」,表示和老鼠共享一年的丰收;至于。「老鼠娶亲」故事的来源,可能是因为初三是赤狗日,诸事不宜,为了避凶,所以为提早就寝所找的借口;再者,从过年到初一、初二也忙了一阵了,若不早些休息,恐会体力不继,连几天的忙碌,到了初三,总算告一段落,可以晚起些,补补前两天的睡眠,长保健康。
正月初四
初四焚香点烛先,财神天界临人间,
虔诚恭敬财神来,招财进宝大发财,
从初一到初四,商店闭门歇业,妇女不用针线。
正月初四子夜,备好祭牲、糕果、香烛等物,并鸣锣击鼓焚香礼拜,虔诚恭恭敬财神。初五日俗传是财神诞辰,为争利市,故先于初四接之,名曰“抢路头”,又称“接财神”。凡接财神须供羊头与鲤鱼,供羊头有“吉祥”之意,供鲤鱼是图“鱼”与“余”谐音,诗个吉利。人们深信只要能够得到财神显灵,便可发财致富。因此,每到过年,人们都在正月初五零时零分,打开大门和窗户,燃香放爆竹,点烟花,向财神表示欢迎。接过财神,大家还要吃路头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满怀发财的希望,但愿财神爷能把金银财宝带来家里,在新的一年里大发大富。
正月初五
初五俗称为破五,诸多禁忌此日破。
此天归宁新嫁女,互相走访拜年囍。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子”五日,北方叫“煮饽饽”。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没有不吃的。从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户都如是,就连待客也如此。妇女们也不再忌门,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新嫁女子在这一天归宁。一说破五这一天不宜做事,否则本年内遇事破败。破五习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穷,迎财神,开市贸易。
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财神。民间传说,财神即五路神。所谓五路,指东西南北中,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
农历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这一天,许多地方时兴一种叫做赶"五穷"的风俗。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从每间房屋里往外头放,边放边往门外走。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一切妖魔鬼怪都轰将出去,让它们离我们远远的,越远越好。打扫卫生是一种彻底的大扫除。从每间房屋里把垃圾扫出门外。腊月三十到正月初五以前,一般是不允许搞卫生的,也扫扫地,但只能在屋里扫,垃圾只能先放在屋里的拐角处。特别大年初一,那是一扫帚也不能动的,说是动了就将好运气弄掉了。可到破五这一天,却非彻底地搞一回大扫除不可了。等到垃圾扫出大门,扫到一个角落,便也将鞭炮从屋里放到了屋外,于是拿来一个极大的爆竹,放在那垃圾堆上,点燃了,轰隆一声,仪式完毕。人们说:这下子,一切穷气穷鬼都给赶跑了!于是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