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子两岁了,聪明、活泼、可爱、调皮。高兴时,他会抱着我的头,不停亲我的脸;生气时,他会趴在地上,一动不动,直到我去拉他。
儿子喜欢跟我拥抱,经常对我说:妈咪,拥抱一个。然后我就蹲在地上,看着他就跑得远远的,然后再笑着伸出双臂冲向我的怀抱。
我喜欢看儿子的笑脸,那种没有任何杂质的单纯的笑脸。
有朋友说,孩子该进幼儿园了,该让他接受正规的学前教育和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后才能更好地带入社会。
我摇摇头,我不想把两岁的儿子送到幼儿园去,正危襟坐地听老师讲课,听老师说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我想尽可能多地给儿子一个自由、快乐的童年,让他随着自己的心意多生活一段时间。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周围朋友的孩子越来越早地被家长带到了早教班或者兴趣班。孩子的自由玩耍时间越来越少,家长的休息时间也越来越少,就这样一个双方都受累的事情,却让家长乐此不疲,不为别的,就是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
孩子倒是越来越聪明了,随口可以背出一首诗,加减法也越算越快,可是,孩子的笑容越来越少了,孩子的眼神越来越孤寂了,孩子的童年也越来越不快乐了。
回忆我的童年是真正快乐的童年:阳光明媚的春天,我跟在哥哥的身后,要么去河边捉鱼摸虾,要么爬树上掏鸟蛋,要么徒步去爬山。又或者跟小伙伴在宽阔的球场玩捉迷藏,在空旷的田野里尽情地追逐奔跑,我们玩自己做的风筝、水枪、陀螺、滑板车,虽然原始,却乐此不疲……。
可这一切,对现在的孩子来说似乎是天方夜潭。他们早早地被父母安排好了既定的生活轨道,稍有差池,便会遭到斥责。孩子过早地承受本不是童年时期承受的压力。童年本应该和快乐联系在一起的,游戏、玩伴、休闲的时光、自由安排是构成孩子欢乐的元素,可沉沉的书包压弯了孩子的腰,钢筋水泥造就的丛林使孩子难寻伙伴,在家虽最受关注却也是最孤独、最骄横却也是最无助的人就是孩子。
孩子,应该和大自然一起成长。他们该有时间有机会数星星,看流云,听小鸟歌唱,蟋蟀弹琴,与各种各样的植物亲近。他们喜欢奥特曼、葫芦娃,喜欢孙悟空、猪八戒……,可我们做家长的有多少时间和他们一起欣赏呢?我们只是按照自己的方式一味地去培养孩子,却从来没有问过孩子愿不愿意接受。
现在成人的生活,孩子长大的一天他们会去经历的,何必在他们小的时候就强加给他们呢?我还是喜欢望看到孩子最灿烂的笑脸,而不是那种冷漠的表情。可能以后他们会很出色,可是他们却失去了人生中最美好的童年!
童年只是一个行色匆匆的过客,只能在每个孩子的身上小住几日,但童年的价值是昂贵的,是金钱所买不来的,我们不能以爱的名义剥夺孩子珍贵的童年。
我希望我的儿子能够尽情地挥洒童年的快乐,随心所欲地跑,忘乎所以地笑。希望若干年后,儿子还能笑着对我说一句:妈咪,拥抱一个。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