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别让邻里成陌路

(2008-03-23 01:05:43)
标签:

我记录

我的生活梦想

邻居

陌路

远亲

杂谈

分类: 公益话题
2008我的生活梦想之二十七
 

http://news.tom.com/img/assets/200309/donghua-4-1.jpg

    中国是礼仪之邦,向来注重邻里关系。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邻里间见面打个招呼,遇事托上一把,往往能传递一丝浓浓的暖意。
    但在今天的现代化城市,钢筋丛林。一扇门、一堵墙、一幢楼,就像一道道鸿沟,隔断了毗邻而居的快乐。楼道里相逢,别说相互问候,连淡淡一笑也成奢望。“不和陌生人说话”,似乎成为现代都市人信守的格言。
    回想小的时候,跟着父母住在单位的宿舍,左邻右舍全是熟人。每次放学回家,从在路上遇到的第一人开始,全是熟人,我只有不停地喊这个叔叔那个阿姨,直到进家门。吃晚饭的时候,就是大家的串门时间,大人们端着碗到这家看看,那家走走,再顺便拉拉家常。而我们小孩子则会集中在一起,边吃饭边玩游戏。有时,我的父母因工作原因不能给我和哥哥做晚饭,我们的邻居都会热情招呼我和哥哥到他们家去吃。
    那时,我是多么喜欢邻居啊,而邻居这个字眼又是多么温暖。可是,在大家纷纷都搬入“独门独户”之后,这个温暖的字眼变得让人觉得越来越陌生。因此,当我们搬家的次数越来越多,房子越搬越舒适的时候,也就是我们变得更孤独的时候。
    也试图去结识邻居,可是一来工作繁忙,大家几乎碰不着面;二来大家的房门都是紧闭着的,你总不能冒冒失失地去敲门,然后做个自我介绍吧,别人不当你有病才怪。于是,常常是做了几年邻居,却连对方的模样都没有瞧见过。
    曾经在报上看到这样的消息:一位耄耋老人孤独死去,整整3天无人知晓;一位太婆不知何故跳楼,邻居都不认识……悲剧就发生在身边,人物就是我们的邻居,我们却不知道。
    社会学家认为,造成现代城市居民邻里关系疏远的主要原因有:城市住房的市场化改变了同一单位职工共住一楼或住同一社区的格局,客观上造成了邻居间的不熟悉;现代城市住房的布局设计,在空间上阻隔了人们的密切交往;沉重的工作压力与较快的生活节奏,使人们少有时间和机会进行更深入的沟通;生活的私密性逐渐加强,越来越多的人把家庭作为一个独立的空间,不希望他人打扰自己的私生活等。
    对于这样的现状,孩子是最大的受害者。他们从小就生活在钢筋水泥铸成的高楼大厦里。在这个相对封闭的圈子里,孩子很少见着左右邻居的面,也不能完全理解邻居的含意,他们只懂得盯着电视看动画片,对于邻居的理解就是对门那扇装着猫眼、冰冷的铁门。偶尔带着孩子出门,正遇着邻居也有人出来,孩子会像受惊的小猫躲到大人的身后,探出头来好奇地看看这个一墙之隔的陌生人,却无论如何也不肯开口叫一声叔叔。
    但不管怎么样,我们始终忘不了那句老话:远亲不如近邻。共同生活在一个小区里,互不相识的邻里之间其实同样渴望着交流和交往。虽然人们对前年出现在都市街头的“抱抱团”褒贬各异,但不可否认的是,从这件事上,人们开始认真思考现代都市人之间的人情冷漠,并积极采取行动,向这种冷漠主动出击。
    其实,不能怪这个世界太冷漠,只能怪我们太不懂得沟通。
    沟通也许真的很难。难度在于,人人给了自己一把心锁,将那些渴望温情、渴望关心、渴望与邻居月下把酒的情愫锁住,将原本可以相亲相爱的邻居远拒在心门之外。

  沟通也许并不太难。试着打开家门,给你隔壁的“陌生人”一个微笑,向他道声早安,找她借勺盐巴……。

    试试吧,都市的钢筋丛林并不是想象的那样牢不可破。在未来的日子,向前跨一步,别让邻里成陌路,让浓浓的人情味滋养我们需要温情的心灵。

 

亲爱的朋友,我参加了“新浪2008我的生活梦想”活动,期待各位来访者能顺便对我的以下参赛文章予以点评,谢谢!有了您的支持,才会有我前进的动力。

做一次KTV的主角

去北京,看奥运

博客,别把我拒之门外

早日实现买车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