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我的生活梦想之四
写信,曾经是多少人向父母报平安的一种方式,也是朋友之间相互交流、分居两地的恋人之间互诉衷肠的桥梁。可是,自从电话大众化,互联网普及以后,这种能给人留下思念的传统方式就很少有人去做了。
记得98年大学毕业以后,老公(那时还是男友)就背着铺盖卷儿,一个人漂到了另一个城市。那时,老公收入不高,打长途电话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对我们来说,写信就是最好的鸿雁传情方式了。最开心的莫过于收到老公的来信。撕开信的封口,小心冀冀地取出那几页薄薄的信纸,在阳光的沐浴下细细品味信中的情意,看信的我总会莫名地微笑,幸福不言而喻。
回信则是我读完信以后做的第一件事。拿出钢笔,铺开雪白的信笺,在第一行的称谓里认真写下“my
dear”。信中,除了尽述思念之情外,也不厌其烦地告诫老公,注意身体,天凉加衣,少抽烟,晚上早点儿睡……写好以后,装后信封,郑重地投入信箱。
从投入邮筒的那一刻起,就开始想象着对方收到信时喜悦的样子,读信时开心的样子,回信时深情的样子。在想象与等待中,又迎来了对方的下一封信。
周而复始,写信成了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直到两地分居的日子结束。
其后的日子,我们结婚,生子,一家三口其乐融融。
去年年初,老公为了给咱们这个家提供更好的物质生活,又离开了我和孩子,到另一个城市打拼。
这一次,没有了提笔写信的动力,嫌它太没有时效性。取而代之的QQ、视频、电话。多方便啊,有什么事儿,上网说;想看孩子了,打开视频;就算不上网,也可以随时打电话,了解行踪。
可是,时间久了,这种交流成了例行公事。老公每天都会打一个电话,问话内容千篇一律:在哪儿呢?干嘛呢?儿子呢?没事吧?我的回答也是不愠不火:在家呢,上网呢,儿子在玩呢,没什么事了。就这样,一分钟不到,通话结束。想上QQ聊天吧,反而不如跟网友聊得热乎。想看看对方了,打开视频,可这网络又堵得慌,半天瞧不见人。
现在,倒是怀念起了以前写信的日子。在10年前,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一个动作,如今做来,真有值得一说的价值了。这份写信的情致,在这个信笺缺失的时代,再一次放大。“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的那种怅然自是没有的,不过几页纸,越过千重山万重水抵达掌心,那种温度大概是电子邮件几辈子也无法企及的。
很想提笔给老公写一封信,写一封“古老”的信。在信的第一行称谓里,我还是要认真写下“my
dear”。信中,还是要絮絮叨叨地提醒老公,注意身体,天凉加衣,少抽烟,少喝酒,晚上早点儿睡……,当然,信的内容还是跟以前有所不同,那就是还要汇报儿子的近况。
希望老公收到这封“古老”的信时,会有幸福的感觉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