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喂养孩子坚决反对照本宣科

(2007-08-20 23:27:33)
标签:

育儿/亲子

孩子

喂养

照本宣科

反对

分类: 公益话题
     最近参加了南山奶粉智慧妈妈标准大讨论其中有一个讨论话题就是:孩子“照书养”行吗?
    我不知道其他妈妈有什么样的意见,但就我个人而言,我是坚决反对在喂养孩子的问题上“照本宣科”。何谓“照本宣科”,是特指孩子在婴幼儿阶段,父母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一味地按照育儿书籍或者现行标准,科学精细地喂养孩子。举个例来说,育儿书籍上说初生婴儿应每隔四小时喝一次奶,那父母一定是卡准了时间喂养,绝对不会提前也不会延迟,也不管孩子此时是饿是饱,反正到时间就马上喂。殊不知,书是死的,人是活的。
    现在的年轻父母普遍知识层次高,往往从怀孕开始就买来大量的图书、杂志,以及通过网络等渠道,“照书”养育孩子。同时我们又经常听到“现在的孩子太难养”之类的无奈之辞,而仅仅依靠长辈的喂养经验又不足以让我们放心,这就让很多年轻而又没有育儿经验的父母们不得不“照本宣科”地带孩子,相信科学总没错吧。
    可是,即使是照本宣科,我们也应该注意到,那些图书、杂志,以及网络上的文字,可都是由人写出来的,是人就有自己的主观思想,不可能完全站在客观的立场分析问题。特别是一些有经验的爸爸妈妈们写出来的东西,他们在写这些育儿经的时候,参照物往往是自家的宝宝,难道,你家宝宝跟他家宝宝的成长情况是完全一样的吗?不可能吧。
    我们知道,不同的宝宝是有个体差异的,这从他们刚出生就可以看出来,有的宝宝生下来是八斤多重,体格强壮,而有的宝宝可能先天不足,出生时也就五六斤重,很明显,前者肯定是比后者的食量要大得多,如果都按照初生婴儿的标准喂养量来统一喂养的话,不是前者被饿得嗷嗷大哭,就是后者被涨得小脸发紫。
    等到孩子长到几个月的时候,书上又说了,这个阶段应该锻炼孩子的爬行能力,为将来的行走作准备。于是,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又忙不跌地训练孩子在床上的爬行能力,还不厌其烦地在宝宝面前摆放一个色彩鲜艳的小玩具,以激发宝宝向前爬行的动力。可尽管如此,还是有不少小宝宝的表现根本不像书上所说的,经过锻炼就会爬行。这下,难坏了他们的父母,孩子的发展偏离了现行教科书,那将来岂不是要出大问题?简直是札人忧天,我身边就有好几个不会爬就会走的小孩子,据我观察,他们走得也挺稳的。 
    现在市场上各大品牌的配方奶粉,基本上都为孩子的成长配到了六岁。各种育儿书籍也说,不同阶段的配方奶粉是根据孩子各个阶段的成长需求添加了如核苷酸、胆碱之类的有益菌,有利于增强孩子的抵抗力,能促进孩子早期的智力发育。很多父母就奉若神灵,也不管孩子有没有这方面的需要,也不管孩子是否有个性及个体上的差异,反正,书上说的一律遵照执行。
    我认识一个孩子,是个三岁小女孩,据她妈妈说,自从孩子满一岁后,就主动不喝配方奶了,米饭成了她的主食。那位妈妈也曾经“照本宣科”,孩子不喝奶就硬灌,其结果可想而知,无知的孩子更加抗拒,每次喂奶比喂药还恼火,如此几次之后,妈妈也就顺其自然了,不喝就不喝,又不会饿死。到现在为止,小女孩三岁了,长得漂亮,人也聪明,看来,不喝奶的孩子并不见得就比别人差啊。
   究其原因,那些“照本宣科”的家长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过分关注孩子的一切,对初为人母或人父的自己不自信,相信书中自有育儿经,却忽略了此孩子不同彼孩子,他们存在个体上的差异,需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宝宝不是机器,是那么生动和多变的一个小生命,而有生命就有个性,就不能“照本宣科”的对待,育儿书籍可以参考,但绝对不可以一板一眼地遵照执行。
    年轻的父母们,拾起你们的自信,相信自己的能力,不用“照本宣科”,一样可以让宝宝在健康、宽松、自由的环境里茁壮成长。
注:本文为博客独立观点,加入博拉(Bolaa.com 博客评论赞助计划,让好产品家喻户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