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时节游尧庙
(2024-03-28 23:17:28)
标签:
旅游 |
春分时节游尧庙
3月20日,时至春分,今天天气特别好,蓝蓝的天空,万里无云。同学们相邀,赴尧庙一游。尧庙位于秦蜀南端,距离市内3、4公里。我们坐11路公交,尧庙站下车后,径直朝尧庙方向走去。尧庙广场的两旁插立的24节气红色条幅在微风中摇来摇去,似乎告诉人们“春风来了,春风来了!”此时微风佛面,给人一种惬意的感觉。
尧庙现在占地5.33公顷,主要有山门、五凤楼、尧井亭、广运殿、寝宫等古建筑群。走过小拱形桥便可以看到悬挂着“尧庙”二字的山门。山门高大庄重,为2层歇山顶式建筑,门前4根大红柱子支撑。悬挂的2只大红灯笼特别醒目。走进山门,中间摆放着巨大的木制照壁,深红底色上一个金色的“祖”字熠熠生辉。照壁的背面同样的色调,一个大大的“根”字引人注目。游客至此,也真有回家的感觉。两边的木柱子上挂着一幅木制楹联:进尧庙躬身寻根天地阔,出宫门回首念祖日月长。
顺着路前行,陈列于尧宫甬道两旁的器物是出土于陶寺文化遗址的,其中包括生产工具、生活用品、生活器具、以及礼仪用品和乐器等。要不是来这里,这些叫不上名字的石器、具,真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这些文物石雕生动地展示了4000多年前尧时期的生活和文化,使尧庙更具有历史实证和文化内涵。
走过古色古香的镶嵌着《文明始祖》4个大字的牌楼,继续前行,就是知名的《五凤楼》了。五凤楼下摆放着一对石狮子,给人以威严的感觉。五凤楼也是雕梁画栋,歇山顶式建筑,共有3层,最上一层房檐中间竖挂“尧天舜日”。二楼6个红色的柱子中间挂5个大红灯笼,增加了喜庆感。五凤楼的楼顶上有直立陶人30余个,据说尧王常同他的四个大臣登楼远眺,而当时人们又把他和他的四位大臣喻为“五凤”,并有“一凤升天,四凤齐鸣”之说。楼高19.3米,3层12檐楼底有砖建窑廊3孔,有直通3层角柱13根,甚为雄伟。
从尧井台下去,可以看见在上广运殿的台阶中间用石块镶嵌着一条龙。因为这条龙出土于陶寺文化遗址,为尧时期赤龙图腾彩绘,是我国最早的蟠龙图像,被称为“中华第一龙”。
广运殿左侧立有几块石碑,有历代修建尧庙的记载。特别是现代记载比较详细。
广运殿前西侧有“虞舜殿”,又名“重华殿”,因舜名重华而得名。此殿始建于明代,后因战火损毁。新建的虞舜殿,面宽7间,高15.5米,为重檐歇山顶式建筑。殿内虞舜塑像取材于“舜耕历山”的故事,展现了民族先祖对农业文明的伟大贡献。
广运殿前东侧是“大禹殿”,又名“文命殿”,因禹名文命而得名。此殿也是始建于明代,同样造战火毁坏。新建的大禹殿面宽7间,高15.5米.也是歇山顶式建筑。殿内大禹像取材于“大禹治水”的故事,突出了民族先祖对水利的贡献。
庙内苍松翠柏,绿树成荫。使古庙显得更加幽静、典雅、巍峨。在随处可见的松柏中,广运殿前右侧的一棵柏树最引人注目。这颗树之所以特别,就在于它是一棵柏树抱着一棵槐树,这颗树叫“柏抱槐”,距今有1600多年历史了。
广运殿左右两侧墙壁是文化长廊,左侧是尧典壁展示着征集的历代和现代名家关于尧庙的文字、诗歌。右侧是尧字壁展示着各种“尧”字的书法作品。认真观来,颇有受益。
游览尧庙还值得一提的是,五凤楼下悬挂的一幅独联下联:“王春正始放怀舜日尧天”。因尧庙千余年多次损毁,楹联无一保存,2003年梁茂祥先生遂将其收藏的多年尧庙历史楹联捐出,因已成独联,更加珍贵。现在复制展示,征集上联,至今无人对上。
清代以前每年的4月28日在此举行祭尧仪式并逢庙会,康熙帝巡幸尧庙时,定为皇会,届时来自全国各地的炎黄子孙纷纷前来谒祭。历代帝王将相,达官显贵,墨客骚人,对尧庙吟咏甚多,赞叹备至。这几年正月尧庙的庙会就是吸引人的地方。各种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吃,各种小商品,各种玩具和游乐设施都是琳琅满目,一应俱全,生意十分火爆。
尧庙是值得敬仰的地方,尧庙是值得游览的地方,尧庙是华人的祖根,值得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