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叔(小小说)

(2023-06-03 18:22:04)
标签:

文学/原创


    五叔排行老五而得名。他,看上去却像七十开外,特别显老。他在村里辈分大,多数人叫他五叔。他是个瘦高个,背有些驼,满口上下只剩四个门牙,说起话来走风漏气,嗓门却很大。五叔本是个直性子人,又当了几年兵,性格更加直了。他从部队回到村里,好多事情看不惯。集体化时期,他们村的队长比他年轻,队长觉得不好意思指挥他,公社或者大队抽民工到外地修公路或者修水库常常派他去。那个年代抽劳力干活是常事,五叔在这个工地干了去那个工地干,五叔成了支差的好劳力,无论哪里干他不会耍心眼,不管干啥倒是勤快。五叔二十多岁退伍回家,却一直在外做工,不觉到了五十来岁还没有成家。中间也有人为五叔牵线搭桥,五叔家里穷不说,就是好认死理。人们送他外号“一根筋”经介绍的女人见上一面后就不再搭理他了。

    改革开放后,农村实行了家庭承包联产责任制五叔回到了村里不再出去做工了,自己经营着村里分给他的亩地。种地可不是简单的事,根据节令,什么庄家该什么时候种,每亩地施肥多少,氮肥、磷肥、钾肥如何使用 ,耙耱保墒等都是有要求的。五叔长年累月在外面支差,干农活却成了外行。夏天到了收麦子的时候,人家把麦子割倒后束成一捆一捆的,然后用担子挑或者平车或者拖拉机往回运。他却是怀里抱一,不紧不慢地往回拿,走不了多远就把麦子放地下歇一歇。几经他这样折腾,麦粒丢掉了不少。

      巧的是在他孤身一人收麦子时,村里来了个讨饭的中年寡妇,在众人撺掇下成了他的帮手,就这样糊里糊涂过在了一起。说来也是雪中送炭,天赐良缘。在他们二人合作收运麦子时,有收割完麦子早的村民帮助了他们一把,把麦子收回堆放到场上。麦子放场上,要打麦子应该是麦秸秆摊开,压茬摆放平,他却是胡乱摊了一堆。麦秸秆摊开后用牲口拉着碌碡碾压,正确的碾压方法是,顺着摊开的麦秸秆一圈压一圈由里到外或者由外到里碾压,麦子碾压几遍就要翻茬就是把麦秸秆树起后重新碾压。他却是拉着牲口在麦秸秆上无序乱跑,耗时费力不说,有的地方麦粒压碎了,有的地方还没压到。麦子碾压完,最后一道工序是扬场。正确的方法看好风向,站在风向的侧面,用木锨将麦子逆风扔到空中,借助风力把碎麦秸秆和麦壳吹走,麦子掉在场中人常说,好把式一条线,赖把式撒一片。五叔当然是不会这些的,也不看风向,拿起木锨乱,麦子在场里乱奔。东丢西撒,最后收获的麦子不到两口袋。

麦子入库了,该管理大麻子了。人家地里的大麻子长得有一人多高,五叔种的大麻子却长得不过膝盖。原因是他干活慢,别人锄地会倒把,他是锄一脚挪一脚,前面锄完后脚压实。地里的草长得高,影响了作物的生长。

     有一年,五叔借他哥哥家的母牛耱沟里的一块地,晚上回来把牛赶到牛圈,顺便站在土墙外给他嫂子吆喝了一声:“嫂子,我把牛赶圈里了”嫂子在家里“哦”了一声,五叔安然无事回家睡觉了。第二天,她嫂子起来喂牛,发现不对劲,便找上门来问五叔:“老五,咱们家牛犊子呢?”,一句话问的五叔丈二和尚,摸不著头脑。呲起唯有的四个大门牙说道:“我借你牛用了一下,昨天就给你还了,怎么问我要牛犊子来了,还有你这样讹人的?”他嫂子说:“还有你这样没有良心的人,让你使唤了牛,还想把我家牛犊赶紧给我把牛犊交出来!”五叔说:“我真没有见你牛犊呀!”嫂子说:“我起来喂牛,发现牛肚子小了,我摸了一下牛尿嘴子,发觉是湿的,不是下牛犊能是啥,你把牛犊藏哪里了?”在嫂子逼迫下,五叔只好跑到沟里去看,想弄个究竟。五叔一口气跑到沟里,发现真有一个小牛犊在缓缓地吃草。他自言自语地说道:“真是有鬼了,多会出来这个牛犊?”

     原来五叔在沟里耱地时带了些窝窝头,想着中午不回家了就在他快要耱完的时候,天上乌云密布,雷鸣电闪一场大雨极速来临。他迅速解开牛赶到生产队时期队里打的土窑洞里,他便纠正躺着休息,不觉得睡着了。他很累,睡得很死。母牛劳作一天也累了,不知道啥时候生产了牛犊却跑到外面去了。他一觉醒来,雨停了,天快黑了,他便赶着母牛往回走。就这样把牛犊丢沟里了,幸亏没有让狼吃掉。用了人家牛,牛下了犊居然不知道。这件事在村里成了笑话。有人说:“还敢让你当官,连个农民也当不了。”这话说的五叔不吭气了。要干好农活确实要掌握一些技巧,当农民也是有技术含量的。有人说起农民,不就一个土包子,受死苦谁干不了!这不,五叔之类的人就是干不了。

     好的是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后,五叔成了精准扶贫户,吃了“低保”。后来他这个小山村住进了移民村,五叔和老伴负责起了村里卫生清洁工作,每天打扫打扫卫生,给路旁的花草浇些水,日子过得很舒心。             此文2023年6月1日发表在《乡土文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立夏遇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