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雕花填彩话蜀漆

(2011-04-14 13:39:10)
标签:

杂谈

此文刊登在《中国工艺美术》杂志2006年第一期

 

 

                                   雕花填彩话蜀漆

         

    成都漆器是我国工艺美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烁烁生辉。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巴地盛产丹漆”,“蜀有漆、麻之绕”。1980年成都新都战国墓发掘了一批漆器,其中一漆耳杯底绘有“巴蜀国语”印章图案,证明2500多年前的战国早期巴蜀已有漆工艺。到秦汉时期,更是蜀地漆工艺的全盛时期,举世闻名的湖南长沙马王堆和湖北江陵凤凰山汉墓中出土的大量精美绝伦的漆器,大多烙有“成市”、“成市炮”、“成市府”等戳记,经考证均为当时成都市府所辖的漆器作坊标记。盒银镶嵌的漆器在隋、唐、五代达到很高的水平。1949年,在成都抚琴台发掘的前蜀王建墓(公元918年)出土的大量金银平脱的漆器,设计、雕镂均至上乘水平。以上出土的漆器品种丰富、造型精美、色调沉着,尤以严谨的构思,流动的云气纹、神兽纹相参差、协调、冼炼而闻名于世,堪称漆器艺术珍品。

    成都漆器是我国久负盛名的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品种,与扬州漆器、福州脱胎漆器、北京雕漆和金漆镶嵌、山西平遥推光漆并称中国五大名漆,并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向联合国申报品种。成都漆器纯手工制作,主要原料是木材、生漆,“木是胎,漆是魂”。根据设计先将木材制成瓶、罐、盒、盘、碗等各种器型,再施以各种色漆而成。漆器对漆的要求很高,生漆要用纱布过滤,滤过的漆“清如油,明如镜”。成都漆器具有不变形,不褪色,耐酸碱,光泽度好等特点,能保存上百年,甚至上千年,这要归功于其严格、繁复、技术含量高、制作周期长的生产工艺。制作一件成都漆器需要经过72道工序才能完成,汉代时漆器制作已经分工细腻:供工专做原材料加工、漆工做提炼生漆和滤漆、造工是做素骨胎的器型制作、素工为素骨胎上底漆、髹工在底胎上涂漆、画工在漆器上描绘花纹图饰、铜扣黄涂工、雕工、清工等,每道工序技法颇多,做工讲究。分工的明细和管理的严格,为蜀漆的品质提供了保证。木胎的材料大多选用楠木、柏木、香樟、桐林等,而且是风干多年的老木料,这就保证了生产出的漆器不变形。制漆及髹涂漆更是全凭大师的丰富经验和熟练技术,将天然漆液调制成在各种颜色的灰底漆、黑漆、朱砂漆、透明漆以及用于粘贴金银箔和锡片用的金脚漆、胶漆等。一件漆器作品要涂漆数十遍,每上一遍漆还要水磨一次。因此,涂漆数十遍又要打磨数十遍,这样的成品漆膜坚硬,久经耐用。在漆器的创作过程中,离不开对天然漆性的认识和应用。生漆分家生品种和野生山漆两大种,通俗称为中、小木漆和山大木漆。我国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县毛坝乡的漆树,漆液产量高、品质好、耐采割、抗病虫,所产恩施生漆有诗赞颂:“坝漆清如油,照见美人头,摇动琥珀色,提起钓鱼钩。”只有充分发挥天然漆团有特性,才能适应工艺制作的需要,使技术条件适应漆器的表现能力,如利用各种天然漆液的厚薄、干湿、稀稠、平滑和起伏,可以体现漆的特殊情趣,利用各种装饰技法,如雕、刻、勾、描、嵌、填、堆、贴、涂以及莳绘、变涂、研磨等工艺技法,可以表现天然漆的绚丽多彩,变化无穷,天然漆以黑漆、朱漆、透明漆为主,施以金、银、锡、铝、螺钿、蛋壳、石、骨、玉等材料,叮获得五光十色,栩栩如生的艺术效果。

    成都漆器工艺技法中主要以雕花填彩技法为地方特色,其中创新的雕银片丝光技法别具一格,雕花填彩是用炼制后的生漆涂饰在各种不同底胎上,经反复研磨、雕花、填色彩,再抛光、清光而成。雕银片,再雕去多余部分银片,形成花的雏形,之后在花型银片上以“鋻花”工艺,雕刻苦出朵的脉络、为花朵润彩上色,再以变涂工艺绘制花叶,最后再上漆打磨。雕银片丝光技法是在器物漆面上粘金属锡片,上面绘着图案,要屏心静气地用雕刀沿着线描图案细心地挑、镂,许多地方线条细如毛发,稍有不慎即以成废品。雕镂完成之后,根据图案,有的需要局部丝光,有的要满幅丝光。丝光部分,是用针尖一丝一丝地排拉出线条,图案顿时熠熠闪光。那是比绘画绣花还细腻的活儿,轻重缓急全凭指尖功夫。有的图案根据设计还须填彩,表现出图饰的层次和立体感。这些工序完成后,再罩一层漆,待漆阴干了,用手沾上清油,瓦粉(用两片小青瓦研磨出粉末)在饰面上轻轻地来回摩挲清光,清除漆面上划痕和污迹,清抛光要做三次,最后用乔其纱轻擦拭。一个24×24厘米的仿古漆盒,仅雕填、丝光就要20天。如果从木胎做到成品时间还要长的多。

    传统的雕填工艺足以刀代笔,以漆为底,雕刻其表面填彩的部分,留出线条,露出灰底,再嵌色其问,研磨推光。我从事漆器专业创作30多年,在雕花技术上下过苦功夫,雕填工艺要求雕刻基本功底扎实,能运刀如笔、刀法娴熟,雕出的线条均匀,流畅,细致。在许多大型的作品如屏风、漆画的创作中,我对线条的运用极为重视,线条要有结、表现出空间、界线,如何创造出运动感、质感、节奏感?都是线条在起着作用,疏密开合的线条就构成了整幅画面。雕填银片丝光时,要求雕刻的线条不能出半点差错,运刀时要屏住气,手不能抖,,一气呵成。

    我的代表作品有《四季花鸟》、《蜀宫夜宴》、《蜀宫伎乐图》、《丝路传友谊》、《文君听琴》、《雕花填彩仿古攒盒》、《雕银片丝光风纹方盒》等。多年来创作出数百件优秀作品,1986年《四季花岛》、《蜀宫伎乐图》屏风,曾荣获全国漆器屏风大赛中雕填类第一名。同年漆画《文君昕琴》在中国酋届漆画展中获优秀奖,被中国工艺美术珍宝馆收藏。1992年,作为成都漆器雕锡片丝光技法表演者,参加在北京举办的中日传统丁艺联合展现场表演,受到中日到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我在传承秦汉漆器遗风的同时,解放思想,努力创新,吸取前人有益的技艺精华,借鉴外地漆器长处,在雕花填彩的基础上创新的“雕漆影花”,在雕好的漆面纹样上施以贴金银箔片,再髹涂数次透明漆研磨推光后,其效果艳而不俗,亮而不浮,含蓄占朴,令人折服,其收藏价值极高。代表作品:《雕漆影花双龙耳瓶》、《花丝花罐》等,深受收藏人士的青睐。《春色满园》是我的另一件珍品,作品中的孔雀我采用雕银片丝光的工艺技法。我在金属锡片上先雕刻出孔雀的形态,再用针丝光,在锡片上丝出孔雀的羽毛,尾部用螺钿镶嵌点缀,施以透明漆晕染着色。花叶采用堆漆彩绘晕染,山石采用各色漆粉、闪光粉等,作品流光溢彩、美轮美奂。在2004年“首届中国民间艺术百绝群英会”上荣获金奖。在漆器制作过程中,我每道工序都亲自完成,选用的漆液品质上乘,并亲自晒制,因此创作的作品稳重雅致,雕刻的图案细腻精巧,色彩和谐匀称,光泽明亮,有富丽堂皇,也有沉静典雅。我的作品饱含民族特色,又洋溢着时代气息,因此受到大家的喜爱,现在是供不应求,还远销欧美国家。2004年,在广东省工艺美术珍品馆为我举办了“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宋话平漆器艺术作品展”,有60多件作品被收藏家当场购买并收藏。2005年,我的雕填漆盒作品入选“从河姆渡走来一2005中国现代漆艺展”

    艺术是无止。在漆艺领域中,有许多新技术、新知识需要我们不断学习领悟。漆艺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世界,为了使成都漆艺能传承下去,我们这些漆艺大师只有不懈的创作。

   

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成都漆艺代表性传承人

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 

宋西平

二零零七年十二月

                                      四川  成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