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以境导情,融情入境

(2007-06-03 16:41:07)
标签:

教育教学

 以境导情,融情入境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通常借助语言来创设教学情境。让孩子在形象的语言诱导下,在脑海里呈现鲜明的图画。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这样的一些体验,带领孩子们走进人性化的教材,更有助于理解教材内涵,理解生活。

  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我经常采用这样的一些方式:

一、 将文字“人物”化:

  这样的方式多数运用在识记生字的时候进行,让文字像人一样有思想有个性地出现,文字也更形象、生动地出现在孩子的脑海里,让识记生字有也变得有趣。比如我在让孩子们区分“拔”和“拨”的时候,就采用模拟人物对话的方式来进行??拨对拔说:“兄弟,你啥时候拔牙啦?”孩子们在笑声中很快记住了它们,并且几乎再不出错。

二、将文字“画面”化

  在学习那些有着优美景致的文章时,我通常会让孩子们静静听我的朗读。我尽量会让自己先融入那样的景致里,然后用与文章内容一致的情感情绪来用声音表现。孩子们便在我的朗读中默想那样的景致,先进入那样的“境”,在“境”中萌发自己的“情”,再在“境”中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最后在“境”中表达自己的“情”。

三、将文字“生活”化

  这样的方式多数用在抒“情”的文字中。特别是亲情、友情。因为这些离学生的生活很近,借助生活体验了解文中所抒之情,这情便更深厚,更真实。比如我在执教《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时,为了让孩子更深切地感受到文中作者失去父亲的痛苦,我便运用语言诱导孩子们去设想那孩子以前和父亲一起,和全家一起的种种幸福。果然,在感受那样的一些幸福之后,再回头看看:约定要“捧着鲜花去迎接”的父亲,现在却躺在“覆盖着国旗的灵柩”里,那该是一种多么深切的痛楚啊!对于战争的愤怒,对于和平的呼唤,便是一种最迫切的呼声!

  当然,创设语言情境的方式还有许多,比如将文字“戏剧”化,将文字“游戏”化等等。不过,无论怎样的形式都应该是围绕课程的内容,围绕孩子的发展需求来进行。让孩子们在有情的境中,导入自己的理解与体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再将这样的良好情绪带入文本,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再用自己的情感体验与之碰撞,获得自己独特的感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花谢了
后一篇:梦中的秋千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