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小篆

标签:
历史收藏图片文化 |
分类: 历代法帖 |
秦诏版文 | ||
---|---|---|
http://yingbishufa.eshufa.com/ldbt/pic/1001.JPG
释文: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
||
秦始皇统一中国,李斯为丞相,进行了统一全国文字的工作,变大篆为小篆,结束了“文字异形”的状况。相传,李斯手书了秦代金石刻文,金刻有权量诏版,石刻有峄山、泰山、郎琊山、之罘、碣石、会稽六处刻石。诏版为自由体,主要是为了实用,写法草率,笔划方正,行款错落,该诏版文笔划方折是因为刀刻所致。文字仍属篆书范畴。 |
琅琊台刻石 | ||
---|---|---|
http://yingbishufa.eshufa.com/ldbt/pic/1002.JPG | ||
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始皇东巡所到之处多立石刻碑,以宣扬他的统一业绩。李斯为之书《琅琊台刻石》《泰山刻石》和《峄山刻石》。刻石为标准体,孙过庭《书谱》说“篆尚婉而通”。李斯被人们视为“小篆极则”。王澍评其书法“笔法敦古,于简易中正有浑朴之气,不许人以轻心掉之。”清杨守敬跋《琅琊台刻石》说:“嬴秦之迹,惟此巍然,虽磨泐最甚,而古厚之气自在,信为无上神品。”故颇为世重。 |
泰山刻石 | ||
---|---|---|
http://yingbishufa.eshufa.com/ldbt/pic/1003.JPG 释文:臣斯臣去疾御史大臣昧死言臣请具刻诏书金石刻因明白矣臣昧死请。 |
||
泰山秦刻石,今尚存残石合嵌一处,只九字半,在山东泰安岱庙。其书法是标准小篆书体。 传世以安国本为最佳,存字亦多。 |
峄山刻石 | ||
---|---|---|
http://yingbishufa.eshufa.com/ldbt/pic/1060.JPG | ||
原石已被后来曹操登山时毁掉,但留下了碑文。今天所见到的是根据五代南唐徐铉的摹本由宋代人所刻,现藏在西安碑林里,但与琅邪、泰山相较,仍不免有「优孟衣冠」之诮,其他的就更不用说了。但秦代的遗本已然很少,即使如此亦不能轻易舍去不用,笔画略细而匀整,且多用圆笔,字体呈方形,表现圆浑流丽之风格,确与琅邪等异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