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卫恒《四体书势》--《字势》

(2009-05-06 12:23:12)
标签:

博海读书随录

分类: 博海读古论今

读卫恒《四体书势》 

赵博海

其一《字势》

卫恒《四体书势》原文:

 

 昔在黄帝,创制造物。有沮诵、仓颉者,始作书契以代结绳,盖睹鸟迹以兴思也。因而遂滋,则谓之字,有六义焉。一曰指事,上下是也;二曰象形,日月是也;三曰形声,江河是也;四曰会意,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老考是也;六曰假借,令长是也。夫指事者,在上为上,在下为下。象形者,日满月亏,象其形也。形声者,以类为形,配以声也。会意者,以戈为武,人言为信是也。转注者,以老为寿考也。假借者,数言同字,其声虽异,文意一也。
  自黄帝至于三代,其文不改。及秦用篆书,焚烧先典,而古文绝矣。汉武帝时鲁恭王坏孔子宅,得《尚书》、《春秋》、《论语》、《孝经》,时人已不复知有古文,谓之科斗书。汉世秘藏,希有见者。魏初传古文者出于邯郸淳,恒祖敬侯写淳《尚书》,后以示淳而淳不别。至正始中,立三字石经,转失淳法,因科斗之名,遂效其形。太康元年,汲县人盗发魏襄王冢,得策书十馀万言,按敬侯所书,犹有仿佛。古书亦有数种,其一卷论楚事者最为工妙,恒窃悦之,故竭愚思以赞其美,愧不足以厕前贤之作,冀以存古人之象焉。古无别名,谓之《字势》云。
  黄帝之史,沮诵仓颉,眺彼鸟迹,始作书契。纪纲万事,垂法立制,帝典用宣,质文著世。爰暨暴秦,滔天作戾,大道既泯,古文亦灭。魏文好古,世传丘坟,历代莫发,真伪靡分。大晋开元,弘道敷训,天垂其象,地耀其文。其文乃耀,粲矣其章,因声会意,类物有方。日处君而盈其度,月执臣而亏其旁;云委蛇而上布,星离离以舒光。禾苯□以垂颖,山嵯峨而连冈;虫跂跂其若动,鸟飞飞而未扬。观其措笔缀墨,用心精专,势和体均,发止无间。或守正循检,矩折规旋;或方圆靡则,因事制权。其曲如弓,其直如弦。矫然突出,若龙腾于川;渺尔下颓,若雨坠于天。或引笔奋力,若鸿鹄高飞,邈邈翩翩;或纵肆婀娜,若流苏悬羽,靡靡绵绵。是故远而望之,若翔风厉水,清波漪涟;就而察之,有若自然。信黄唐之遗迹,为六艺之范先,籀篆盖其子孙,隶草乃其曾玄。睹物象以致思,非言辞之所宣。
  昔周宣王时史籀始著大篆十五篇,或与古同,或与古异,世谓之籀书也。及平王东迁,诸侯立政,家殊国异,而文字乖形。秦始皇帝初兼天下,承相李斯乃损益之,奏罢不合秦文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政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或曰下杜人程邈为衙吏,得罪始皇,幽系云阳十年,从狱中改大篆,少者增益,多者损减,方者使圆,圆者使方。奏之始皇,始皇善之,出为御史,使定书。或曰邈定乃隶字也。
  自秦坏古,文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王莽时,使司空甄酆校文字部,改定古文,复有六书:一曰古文,即孔子壁中书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异者也;三曰篆书,即秦篆书也;四曰佐书,即隶书也;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鸟书,所以书幡信也。及汉祭酒许慎撰《说文》,用篆书为正,以为体例,最新,可得而论也。秦时李斯号为工篆,诸山及铜人铭皆斯书也。汉建初中,扶风曹喜善篆,少异于斯,而亦称善。邯郸淳师焉,略究其妙,韦诞师淳而不及。太和中,诞为武都太守,以能书留补侍中、中郎将,善篆,采斯、喜之法,为古今杂形,然精密闲理不如淳也。邕作《篆势》云: 
  字画之始,因于鸟迹。苍颉循圣,作则制文。体有六篆,要妙入神。或象龟文,或比龙鳞。纡体效尾,长翅短身。颓若黍稷之垂颖,蕴若虫蛇之棼緼。扬波振激,鹰跱鸟震。延颈协翼,势似凌云。或轻举内投,微本浓末;若绝若连,似露缘丝,凝垂下端。从者如悬,衡者如编。杳杪邪趣,不方不圆。若行若飞,蚑蚑□□。远而望之,若鸿鹄群游,络绎迁延。迫而视之,湍漈不可得见,指撝不可胜原。研桑不能数其诘屈,离娄不能睹其隙间。般倕揖让而辞巧,籀诵拱手而韬翰。处篇籍之首目,粲粲彬彬其可观。□华艳于纨素,为学艺之范闲。嘉文德之弘蕴,懿作者之莫刊。思字体之俯仰,举大略而论旃。

 

 

卫恒字巨山,少辟司空齐王府,转太子舍人、尚书郎、秘书丞,太子庶子、黄门郎。西晋书法家,善草书、隶书。在《四体书势》中,分为:古文、篆书、隶书、草书,并为四种书体论述其起源和一些遗事,加以对其进行评论。其篆书的势赞记,应为蔡邕撰写;草书的势赞记应为崔瑗撰写;而古文字的势赞和隶书的势赞应为卫恒自己撰写。这四种势赞朴茂古雅,工力悉敌,可称其杰出的构成。

卫恒《四体书势》中说,“昔在黄帝,创制造物。有沮涌、仓颉者,始作书契以代结绳,盖睹鸟迹以兴思也。因而遂滋,则谓之字,有六义焉”。中国汉字的形成,是根据六个方面来创造的,一曰指事,比如“上”、“下”这样的字,上、下有其事为所指;二曰象形,如“日”、“月”这种字,其日满月亏,象其形所示;三曰形声,“江”、“河”等字,以类为形,配以声与;四曰会意,“武”、“信”等字,止戈为“武”,人言为“信”;五曰转注,“老”、“考”等字,以老为寿“考”也;六曰假借,“令”、“长”等字,数言同字,其声虽异,文意一同。

从黄帝时期三代,其文字始终没有改变,到先秦时期都用篆书作为主要书体,而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使以前的典籍、古文字遭受灭绝。而汉武帝时期的鲁恭王拆孔子故居,得到《尚书》、《春花》、《论语》、《孝经》等书籍,这时很多人都对古文不了解,把这些文字当作科斗文字。汉代时期把它当作秘笈收藏起来,很少示人。到了曹魏初期,传播古文字的有邯郸淳,卫恒祖上卫敬侯用邯郸淳方法写《尚书》,然后让邯郸淳看进行指点。到了正始中期,有人立了三字石碑,但失去邯郸淳的法度,因用科斗文字名,所以时人效其形。在太康元年,汲县人盗取发现了魏襄王冢,得策书十余万字,按敬侯所书,有些相似。古书也有数种,其一卷论楚事者最为精妙,卫恒看到非常喜悦,故非常赞叹其文字之美,感到与历史的前贤的差距,需要多学习古人的书风。因此撰写一篇文章,取名为《字势》。

《字势》中论述到:黄帝之史,沮诵、仓颉,观看其鸟迹,开始创作文字。“纪纲万事,垂法立制,帝典用宣,质文著世”。到了秦始皇时期,使一些古法消失,古文也湮灭。魏文帝曹操好古,他的坟墓真假难分。到了大晋开元,“弘道敷训,地耀其文。其文乃耀,粲矣其章,因声会意,类物有方”。“日处君而盈其度,月执臣而亏其旁;云委蛇而上布,星离离以舒光······”。观看其用笔用墨,用心精专,体势均和,起止不断。有的按规矩,有的依规矩进行变化;或者方圆的变化,或者因不同而有所不同。这些其曲象弯弓,其直象弓弦。“矫然突出,若龙腾于川;渺尔下颓,若雨坠于天。或引笔奋力,若鸿鹄高飞,邈邈翩翩;或纵肆婀娜,若流苏悬羽,靡靡绵绵”。这样从远而望,“若翔风厉水,清波漪涟,就而罕之,有若自然”。观看一些遗迹,为六艺范例,籀、篆使其后来的隶书、草书在此基础上得以发展。“睹物象以致思,非言辞之所宣”。

   字势主要是就古文而言。造字自有其取象自然之法,而“措笔缀墨”的书写,也必须精心匠意细加经营,要求达到“势和体均”,上下连贯,前后统一。“守正循检”的应有规、矩;“方圆靡则”的应有所变;曲的、直的,突出的,下颓的,奋力的、婀娜的,等等,都应既考虑它的整体宏观,也要考虑它的具体处理,总之都要“睹物象以致思”,以自然为法。这种从形到意的要求,当然是一种高标准的艺术追求。

根据今天我们能看到的实物资料,所谓的古文,主要包括甲骨文、金文、石骨文等。在先秦时期各国流行的文字应属于古文字范畴,我们广义地称之为大篆。这时期的文字特点是字形大小不一,章法变化无穷,其艺术性非常高。对于当今书法作品的创作很有意义。我们应很好挖掘她的艺术性,为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服务。(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