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渝
散户由于信息不对称,很难捕捉到连续涨的重组股,其实重组股也有规律可寻。总结起来有如下这么几种:
1、地方政府重组模式。该种模式的重组目的是使地方企业保持融资能力与均衡整合地方企业资产,一般情况下这种重组容易发生在一年的第二季度,二级市场上的股价表现一般,短线波动概率较大。
2、保配重组模式。公司大股东为了使股份公司保壳或者不被ST,一是股本规模不超过2.5亿股,其“国家持股
法人持股”较为理想的占比水平应在30%-45%,而且最好没有B股或H股;二是公司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上限分别在0.9、0.7和140%左右;三是ST股重组的最明显前兆就是大股东变更和重要股东减持。这类个股的股价波动易出现逆势独立波段机会而出现中线黑马机会。
3、借壳上市重组模式。由一个新的实力企业购买上市公司法人股权并成为第一大股东,或是实现资产的彻底置换。为了使得借壳上市的成本较低,一般情况下,这类上市公司的二级市场股价容易出现阶段上台阶性的飙升。这种重组发生的时间容易出现在每年的年中,股价上涨较大但一般不送股,且易增发新股。
4、炒作方式重组模式。这种重组模式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使股价炒作具有题材性。具体方式有两种:一是合作式或者局部性重组,二级市场上的股价容易出现短线急涨行情;第二种是成为大股东形式的长线炒作重组,这种重组过程往往具有时间与步骤的阶段性,以利于炒作者节省资金,二级市场上的股价出现上升通道走势。
在众多重组股中我们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种类型:
1、经营上陷入困境的公司,最易成为重组的对象。一般来说,公司业绩出现亏损、被特殊处理等等,最易被买家相中;
2、股权转让是重组的前奏。新股东通过受让股权坐上第一把交椅,意味着“重组”拉开了序幕。投资者宜关注新东家的背景、实力、所属的行业以及受让的股权所投入的成本。若新股东从事高新技术产业则意味着日后有源源不断的题材,受让股权的成本越高,说明新东家志在必得,升幅自然可看高一线;
3、第一波行情宜舍弃。第一波行情属于重组行情的“预演”,此时往往是知道内幕的人士哄抢筹码将股价抬高所致,随后必然会出现一次急跌洗盘的过程。
4、第一波行情冲高之后急跌,伴随着基本面的利空消息,急跌之后才是参与的时机。实际上,这是最后的利空消息,公司往往将各种潜亏全部计提,为日后的旧貌换新颜打下基础,股价因而出现最后一跌,成为参与的最佳时机。
加载中,请稍候......